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始业课程奠基础 磨刀不误砍柴工——初一“始业”课程侧记

【作者】 辛 红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九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始业,是民国时期的一个概念,是开始学业的意思,跟毕业相对应的说法。“始业课程”的目的是让新生快速了解学校、老师和同学,培植‘亲情’;让学生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魅力,培植浓厚学习兴趣和求知激情;让学生初识学科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培植自主学习意识。可以说,“始业”课程的开设,为学校开好课、上好课、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铺就了“高速路”,为深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创生有效教学的课程载体树起了典范,为全面、扎实、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课程基础。目前,我校初中一年级的“始业”课程,已经形成体系,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有效地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始业课程建设的缘由
  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任务与内容的变化,还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和新的文化环境的适应。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面临依赖性与独立性的心理冲突。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所适从感造成他们对旧的生活方式的留恋,对新的生活方式的难以适应,由此产生紧张、无助等不良情绪。在初中这个新的环境中,同学关系更加复杂、多样。面对陌生的同学,如何与他们相处,如何融入新的班集体,如何克服自己的孤独感,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感到棘手的问题。初中的课程门类增加,内容有一定深度,难度也不断提升,作业量加大,教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加强,因此,一些学生出现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不适应,学习成绩开始下降,甚至出现学习焦虑。每个新生都将有一段调整自己原有的认识与行为的过程,这就是初中生入学适应。将初中生入学适应问题作为课题研究,并有针对性的设计入学课程,有助于新生尽快熟悉初中生活,缩短适应期,减少因不能充分适应引起的心理问题,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立足学情开课程  结合实际定方案
  “开设课程必须立足学生实际,必须结合学校实情,必须有利于学生的规范教育和自主发展。”我校领导班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初中一年级是学生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心理构建、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非常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把如何实现学生由小学到初中的态度情感转变作为课题进行专门研究,在暑假期间就开始规划初一学生入学周的“始业”课程,出台课程实施方案,在校委会上进行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充满创意的初一新生入学周课程体系。
  三、内容丰富形式活 “三大”部分有特色
  我校初一新生入学周课程分为“适应教育”“励志养成”和“崇实健体”三大模块。“适应教育”模块包括认识新伙伴、认识新老师、熟悉新校园以及了解学校文化、音美课走班等课程;  “励志养成”模块主要包括励志故事、团队拓展、梦想畅谈以及学校常规学习、班级公约制定、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家庭教育讲座等课程;“崇实健体”模块主要包括了军训、体育健身游戏、健康知识讲座、自护自救演示等课程。开设过程中,三部分内容融合进行,实现了室外与室内相结合、信息接收与切身感受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丰富的内容,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灵活的形式,解决了空间限制和天气影响等问题。
  这些课程模块中,最有特色的是“三知”“三爱”。“三知”包括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一日常规》、《学校课堂学习基本要求》,以此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自主意识和学习意识。“三爱”指的是“爱老师”、“爱班级”、“爱校园”,通过认识任课教师、同学,观看学校专题片,参观校园环境和文化设施以及功能室等,让学生对老师、同学和学校产生“亲情”,为今后的校园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四、目标分类有定位 规范落实重效果
  我校初一新生的入学周课程有一个特色鲜明的主题:  “励志梦想·崇实健体·追求卓越”,学校的课程目标是:用梦想引领新的开始,用激励激起学习动力,用榜样领跑人生之路。
  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更好的落实“始业”课程,学校把“始业”课程分成了三类。一是学科起始课程。包括教研室提供的起始课程和学科老师自己设计的起始课程。过程中,认真贯彻教研室关于学科“起始”课程开设的基本精神,从激发学生兴趣和内动力出发,以挖掘学生潜能,开启学生智慧引领学生创新为目的,立足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恰当选用教学方法,采用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方式,采取“低起点、小容量、小坡度”的教学步骤,引领学生步入学科的殿堂。二是励志课程。包括“晨诵、操评、午歌、暮省”四部分。晨诵激发自信,操评促进规范,午歌绽放活力,暮省反思纠错。这一部分课程的开设,培养了学生自律自强、自主自信的优秀品质,增强了学生的纪律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以及进取意识。三是适应课程。内容包括“新伙伴我来报到”“寻找任课老师”“了解音美课走班”“观看学校宣传片、参观校园、解密九中”等;极大地满足了初一新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融人新环境,也激发了他们作为九中学子的自豪感。
  在“始业”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张店九中做到了“三定”,就是“定时间、定地点、定导师”。像学科教学一样,“始业”课程也安排了课程表,严格执行课时要求;每一项内容的学习地点也有明确规定,各班学生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场所依次接受学习体验;每一项内容都有指定教师任课,他们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学校给每一个班级都安排了导师,他们和班主任一起,带领学生上好“始业”课。
  如同学科课程一样,学生接受“始业”课程也有相应的评价,每名学生顺利完成“始业”课程学习任务后,可获得2个学分,记录到社会实践活动的对应项目。评价过程中,他们采取个体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导师评价与同学互评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知识积累与实践表现相结合等方式,对学生参与“始业”课程学习的情况做出公平的激励性评价,以此加深学习感受,促进习惯培养,促生理念形成,为学生四年的初中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基础。
  教育是一项发现学生的需要,成全学生的合理需要,寻找适合学生参与的活动。如果我们每一天都在寻找学生的需要、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有可能成功。我校起始课程的开展,正是立足于学生的合理需求,通过相应的活动的形式,有效解决了初一新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在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人际关系、身心发育等各方面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为不少初一新生及家长解除了种种后顾之忧。
  附件1课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