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对地理学习目标叙写的思考

【作者】 刘云同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习目标是教学的灵魂。确定明晰的目标,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教学过程更加有效。“如果你想让学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仅仅为他们设置任务并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和他们分享:我们希望他们从这些任务中学到什么,他们如何知道自己达成了学习目标。”伊恩?史密斯的这段话说明了设计教学目标的重要性。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地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由上而下细化展开、由下而上具体指向,构成一个层次分明、上下贯通、有机联系的课程目标体系。具体而言,课程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总方向,地理模块目标相对课程目标来说较具体,单元目标是对课程模块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要求,课时目标是对每课时的具体要求。
  地理课程目标从三个维度来陈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知识”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基本知识而技能是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其目标是学生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获得能力,是知识与技能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途径,。从三者关系来看,知识与技能是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过程与方法是策略,三者是相互渗透、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为什么要写地理学习目标?
  地理学习目标是地理学习的导向,也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直接体现着教学设计者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也体现着教学者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目标。从学生角度来说,明确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高度注意,增强学习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对教师来说,可以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反馈,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失误与不足,使补教补学也及时,针对性也强,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翻翻自己多年来的教案,叙写的目标又有多少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明晰度”!什么“深刻理解……”(知识、概念)、什么“掌握……方法”(技能形成)、什么”培养……的精神”(情感态度)。凡此种种,基本上是一笔糊涂账:传统教学目标叙写的主要问题是,站在“教师本位”的立场上,选用描述内部心里的词语来陈述,只说清了“教师做什么”,至于学生学习后是否确实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莫测是否观察到,则没有设定。因而这种目标是含糊的,多半可能要落空的。
  三、怎样写地理学习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强调以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他认为,陈述目标最有效的形式是: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也就是说,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该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前者要求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后者指出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这样就可以明确教育的职责。
  一般来说,“行为"取向的地理教学目标共包括5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应该指学生,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常被隐去;行为动词,对学习者提出“做什么”的要求,明确学习方式;行为内容,说明学习的地理事件或现象;行为条件,说明行为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行为标准,即要求做到什么程度。例如:在必修一《洋流》一节中一条目标写为:学生(行为主体)通过回顾“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行为条件),完成(行为动词)“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模式图” (行为内容),能够总结得出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行为标准)。
  规范的学习目标陈述要做到精确化、标准化、具体化,以便教学评价。具体而言:行为主体学生化,要把每项目标描述成学生行为,如“学生知道……”;行为动词多样化,尽可能可测量;行为条件情景化,描述行为发生通过的媒体、限定时间、提供信息等,如“在太阳系示意图上,1分钟说出距日由近及远的行星,3分钟说明行星共同规律”等;行为表现程度化,如“100%说出太阳系八大行星,至少要说出沙尘暴产生的三个原因、90%学生要说出五个或五个以上的原因”等。
  四、写地理学习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地理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该基于课程标准
  地理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地理教学的准则和依据,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研究是教师设计好目标的前提。只有对课程标准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研究透彻,教师才能设计出精确的学习目标。因此,设计目标之前,应该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并对课标进行准确解读。
  2、地理学习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弹性的
  地理学习目标的设计时间是在教师授课以前完成的。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意料之外的事情时有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偏离原来学习目标的事情。这就要求目标的设计应该留有余地,具有弹性。教师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应该以特殊情况为契机,因势利导,诱发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去发现,切忌以原有的目标和要求来否定学生,最好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学习目标进行微调,使学习目标在动态中成熟。这样设计的学习目标,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又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地理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
  学生是学习目标的执行者和实现者,他们的学习行为决定了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能否得以实现,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要素有相当的了解后,才可以进行学习目标的设计,这样设计出的目标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行之有效的标准和目标。即认真研究学情。
  4、地理学习目标的陈述应该灵活多样,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
  很多地理学习目标的陈述直接陈述行为,这样的学习目标易于操作,简洁明了。但是这样的陈述方式过于机械化,过于简单,忽视了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使得很多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所以,在学习目标陈述中,教师应该灵活多变,在行为陈述的基础上,多体现完成行为的过程。
  目标设计不能成为教师教案中的摆设,而应该用于指导教学活动。将设计好的目标向学生呈现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明确学习的方向。基于学习目标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将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学习目标为核心,除了叙写学习目标(定标)、学习目标的呈现(示标),还包括组织教学活动达成目标(施标)、设计练习检测目标(测标)、通过课堂小结回归目标(归标)、课后练习巩固目标(固标)。无疑,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叙写(定标)是最为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