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幼儿礼仪养成教育之我见

【作者】 刘 玲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牛场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养成具有文明礼仪素养,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多年的幼教经验,在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方面有些体会供同行讨论。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
  孩子所处的环境在幼儿的文明礼仪养成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就是“环境是老师”,凡是可以给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环境包括物的环境和人的环境,而人的环境尤为重要。教师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支配他们的模仿。幼儿园和家庭有秩序的、整洁的、和谐欢乐的教育环境,有规律的生活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的相互关系,对幼儿使用礼貌用语有很大作用,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的重要条件。
  开学时的室内外环境可以围绕“文明礼仪”这一主题创设,让孩子一进入幼儿园就能感受到文明礼仪的浓厚氛围。如热情待客、助人为乐的画面形象来吸引感染幼儿。幼儿园利用接送幼儿的机会与家长文明交流,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作表率,找机会带幼儿逛服务周到的场所,观察人们是怎样礼貌交往的,让幼儿直接深入地体会生活,让生活的榜样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要求幼儿回家收集有关礼貌行为的画报、图片、图书等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共同分享,让幼儿在阅读环境中受到文明礼仪的渲染。幼儿园把每周礼貌教育对幼儿和家长的具体要求印发给家长,让家长根据要求创设与之适应的家庭环境,使家园环境教育保持一致性、连续性,让幼儿在和谐友爱的心态环境中健康成长,充分感知周围的社会生活,这些环境无时不在自发、广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制约着幼儿。
  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教师在所教班级孩子心中是非常崇高和伟大的,教师的话就像“圣旨”,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孩子都会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每天到园主动向同事、家长问早问好,接待家长和来客宾至如归、礼貌热情,说话态度谦逊,处处为幼儿作出榜样。俗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孩子,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给幼儿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
  二、注重行为的养成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它能代替枯燥的说教,加深幼儿的印象,便于幼儿记忆。仅凭感性的认识还不足以形成习惯,还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行为练习,从而避免只是机械的模仿所造成的做与说的不一致。因此,必须寓礼仪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在幼儿园,通过一些集体活动让幼儿体验礼仪教育,如通过《今天我值日》《好娃娃》《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歌曲的表演,巩固礼貌用语,使幼儿懂得与同伴、长辈交往的一般礼仪;通过《小猴请客》等角色游戏,让幼儿感受友爱同伴,礼貌待人的好处;通过《小羊过桥》使幼儿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善于关心别人。
  三、融于日常生活中
  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年龄小,凡事缺乏坚持性,为使礼仪教育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教师和家长密切联系,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谈话、游戏、入园、离园、餐点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注意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坚持常规要求贯彻始终。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让幼儿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训练礼貌行为,巩固其礼仪习惯。
  1.良好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也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宿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
  2.良好卫生习惯
  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工作影响人类的全部生活,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幼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个人卫生习惯教育以养成教育方法为主;集体生活卫生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为主。
  3.良好行为习惯
  人的行为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的标准性要求。当然,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4.遵守集体规范
  幼儿园是集体性教育组织,幼儿在集体生活学习环境中能否自觉遵守集体规范,是能否养成组织性、纪律性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应该对幼儿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规范之下,才能形成文明公民的基本品质。如在午睡时不妨碍他人,积极参加值日生活动,出操时自觉迅速地排队,进出教室、上下楼梯不大声喧哗等等。
  5.文明礼貌行为
  礼貌不花钱,但却能获得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我国在近年来的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国人的礼仪程度,代表着民族的文明水平,影响着外交方面的成果。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文明礼貌教育主要内容有,说文明语言,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为人处事要与人为善等等。礼仪教育的实施需要引导、启发和感染,需要教育和环境形成合力,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需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的孩子都培养起善良、正直、诚实、宽容、谦逊、合作等品质,成为具有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