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站学教学法——培育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作者】 高秀山
【机构】 内蒙古乌海市第二十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作为一名教师,我除了钻研教学外,还特别关注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关注体育与健康,体质与素质等问题。
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孩子个个体格强壮、个性张扬、能力超强?
因为西方是“狼的教育”,人家热爱体育,崇尚体育,血液里流动着的都是运动基因。人家也重视知识,但是却更加重视健康和能力教育。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与他双脚行走的距离是成正比的:每天行走的距离越长,体质就越好,大脑就越发达,心理就越快乐;每人每天应该行走10公里或者与之相当的运动量.(运动保健三大定律)。
西方学校特别重视孩子的运动,体育课都是学校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文化课的教育也特别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学效率很高,从来不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机械重复的作业。
人家的孩子是野生的,跑着长大的;风里来雨里去,什么运动也做,什么活儿也干;一个个健壮如牛,彪悍如虎;人家的孩子跑得快,跳得高,奔得远,力量大;能够上北极,闯南极,渡海峡,游世界,甚至可以登上我们的珠穆朗玛峰。
为什么我们中国的的孩子总是那么的弱?
因为我们是典型的“羊的教育”,我们崇尚的是知识,崇拜的是分数;重视智育,轻视德,鄙视体育,唾弃劳育。在我们中国的教育字典里,没有“素质”二字,也没有“能力”这个词,只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我们的教育,耗时费力,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为提高教学成绩,我们全国的教师全都用的是“满堂灌”、“死记硬背”和“题海大战”的这三板斧。体育课、劳动课和活动课都成了学校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都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每到考试前夕,几乎都成了主课老师的战利品。
回到家里,家里也成了课堂,家长也成了助教。孩子要游泳,爷爷说,“水太深,呛着受不了,还不如呆在家里看看书”;孩子要攀岩,奶奶说,“山坡很陡峭,跌下去吃不消,还不如呆在家里写写字;孩子要出屋外玩,姥爷说,“太阳很毒辣,还不如呆在家里算算题”;孩子要学跆拳道,姥姥说,“学打架没出息,还不留在家里去学习”。
孩子要做饭,妈妈不让做,说:“饭妈来做,你写作业去!”;孩子要洗碗,妈妈不让洗,说:“碗妈来洗,你写作业去!”; 孩子要扫地,妈妈不让扫,说:“地妈来扫,你写作业去!”孩子要洗衣,妈妈不让洗,说:“衣妈来洗,你写作业去!”。
我们中国的孩子,整天就是坐着学习。听着永远也听不完的课,背着永远也背不完的的书,算着永远也算不完的题。
身体长期被禁锢在凳子上,极度缺少体育锻炼,所以我国的青少年的体质是连续30多年持续下滑。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远远落后与韩国和日本,跟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孩子的体质更是没法比。我国中学生在爆发力、耐久力、肺活量等方面大幅下降,大学生的体质更是不如中学生。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已突破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0%的安全警戒线,大中小学生的近视率更是高举全球之冠。我们培养出了全世界最多的眼疾患儿和肥胖患儿。
现在的孩子,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越来越小;个子越来越高,跳得却越来越低;腿脚越来越长,跑得却越来越慢;身体越来越重,力量却越来越小;眼睛越长越大,视力却越来越差。
现在的孩子,路不能走,步不会跑,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背不能背,他们不会劳动,不懂锻炼。男孩儿缺少阳刚之气,个个面黄肌瘦,手无缚鸡之力;女孩儿虽是亭亭玉立,却个个弱不禁风,缺少阴柔之美;剩下的孩子们年龄虽不是很大,却人人都挺着一个大大的将军肚。
某中学一个班的40来人,竟然没有1个人能够拉上一个引体向上;某班在跑完400米时,竟然有好多学生爬在地上呕吐;某大学军训时,许多学生去医院就诊;某中学开学典礼时,站不到半个小时,竟然就有几名同学因体力不支而跌倒;某小学在升旗仪式上竟然有几位同学同时晕了过去。
体质下降的同时,我们孩子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肥胖率却逆势激增。我们中国中小学生的肥胖率已经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0%的“安全临界点”。我们已经培养出了全世界最多的眼疾患者和肥胖患儿。
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各种老年性疾病也开始困扰上了无辜的中国孩子,中国孩子的体质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难怪有人说我们培养出了“草莓一代”、“玻璃一代”,难怪有人说,我们培养出了新的东亚病夫。
这真让人揪心,更让人的痛心。一个国家的经济在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可是他们孩子的体质却在持续下降,这在人类教育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在人类发展史上更是绝无仅有的。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中国青少年的体质整体持续下滑呢?
很显然,罪魁祸首就应该是这个过于沉重的课业负担——长期静坐学习,极度缺乏运动。
能不能改变孩子们这种静坐学习的恶习,研究出一种让孩子在运动状态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呢?
为此,我进行了长达18年的教学实验,先后在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等科目进行过卓有成效的教改探索,终于研究总结出了《站学教学法》。
该教法的核心,就是学生站着学习,教师走着辅导。学生站完成一份《自学题》,站着讨论问题、站着完成并展示创意,也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组,围拢在一起,站着进行问题的讨论。学生有行动自由的,可以走着到别的同学跟前请教问题,也可以走到老师跟前请教问题。
《自学题》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小问题”(基本问题),由教师设计的约60个小问题或填空题,理科为为30个左右。这些问题学生在看了书之后一般都能自行解决。
第二部分是开放性问题(框架问题),由教师精心设计2个左右的大问题,学生需要运用综合知识来解决。
第三部分是“完成创意”。学生必须提出1个以上任何与本节课或本学科相关联的奇怪问题,或者自己不懂得问题;以及写出一个“小设想”。若有时间学生还可以讲一个与本学科有关的小故事,语文还可以完成一个口头作文、演讲;地理、历史课上可以让学生用软纸描一副地图;理、化、生课,还可以演示一个小实验。鼓励动脑、鼓励动口、鼓励动手,鼓励学生突发奇想,鼓励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为了方便课堂教学,本人用几年的时间,精心编纂了《中国地理3000问》、《世界地理3000问》,以及《中国地理3000空》和《世界地理3000空》。
我一般我都会利用课间10分、午休和课外活动,到教室给学生在黑板上抄《自学题》。
我略作计算,抄一黑板题大概需要写500个粉笔字,如果一天上五节课,我可能需要写2500个粉笔字。我的身上常常沾满了粉笔灰。我写粉笔字可能写的不是最好看的,但是,我敢担保,我可能是世界上每天写粉笔字最快和最多的人。
有条件的可以把题打出来发给学生,或把题投放在电子黑板上,或把题用U盘靠在学生的笔记本电脑里。
没有升降课桌的,可就地取材。初一个子小的,站在桌子旁就能写题了;初二、初三个子较高的同学,也可以在桌子上放上厚厚的一摞书,或者在桌面上在加一个凳子,凳子可以平放、竖放或干脆立放在桌子上,再在凳子上放上16开的书,就会形成一个“新桌面”。铃响前我要帮助学生摆好桌凳。
课堂教学由两个环节组成。
第一个是“自学环节”(约30分钟)。学生一边看书,一边要独立思考,完成《自学题》,并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把传统上由教师讲的东西,分解成众多的小问题,让学生自己看书解决,这实际就是一种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循序渐进学习方法。学生不用听老师的讲解,几乎达到了无师自通的地步。教师来回穿插于学生中间,只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有充分阅读教材的时间,有充分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有最充分的创提出问题的时间,也有充分的完成各种创意的时间。
课堂变成了学堂,学生彻底摆脱了讲授法的控制,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中心。他们有足够的机会去解决任何一个“小问题”,也有足够的时间来破解任意一个充满悬疑的大问题;他们有权利提出一个连教师也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也有权利提出任何一个亘古未有的全新的假设。自主阅读,让无意识记忆达到顶点,在轻轻松松的做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知识信息,使学习变得就像看报纸一样简单;独立思考 ,让学生真正吃通吃透教材,激发出巨大的学习潜力,让创新知识成为可能,这就叫自主学习。
第二个是“交流环节”(约10分钟)。
教师要充分叫学生来回答这“三种”问题,并且要学生展示自己发现的一个小问题和小设想;教师还要实时给予必要的补充。教师也要带头创新,不仅要说出自己的“小问题”、“小设想”,更要给学生讲一个极具震撼力的小故事,目的是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孩子的情操。
学生可以下地请教问题,可以和周围的同学商量问题,甚至可以说几句闲话,或开一些小玩笑,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
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鼓励和激励,这些都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从教师的讲授法的严格控的制下解放了出来,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
对众多小问题的解决让人肃然起敬;对若干开放性问题的解答让人拍案叫绝;提出的问题奇特无比;瑰丽的想象让我们自愧不如;滔滔不绝的演讲让人赞不绝口;用心描摹出的一幅幅精美的地图,让人叹为观止。
每解决一个小问题,就像农民收获了一粒金灿灿的麦穗,就像工人磨制出一枚亮闪闪的铁钉,心中都按难不住一阵阵的狂喜。学习从此变得像看报纸一样简单,学生会象着了魔似的去解决各种问题,争先恐后完成作业,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教学史上的奇迹。
教师营造一种积极热烈、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的互问互答,共同研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最充分的沟通,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实现了教与学的无缝连接。
思想的交流,情感的融通,心灵的碰撞,智慧的结晶,这种全面的的互动,不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这就叫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走下了神坛,告别了“满堂灌”,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像电视台的主持人,像教练,像导游,像顾问,像服务生,更像学生亲密无间的朋友。
站着学习,相对于中国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奢望。 我刻意观察了一下,发现孩子们的站的姿势是五花八门,各具形态:
有的两腿笔直并拢,两个脚尖也并拢;有的两腿笔直并拢,两个脚尖分开;有的两腿分开,平行站立;有的一腿直立,一腿侧立;有的一腿直立,一腿略为弯曲;有的两腿交叉站立;有的一腿在前,一腿在后站立;有的一腿站立,一腿踩在桌子底下的横档上;有的一腿站立,另一条大腿干脆搁在了桌子的拐角上的;有的学生转过身子和周边的学生商量问题;有的学生离开自己的位置走到学习好的学生那里去请教问题的。
在课堂上,学生并不是保持一种姿势学习,常常要变换好多种姿势。如果遇到看不清字,学生还要走到黑板跟前往清楚看,有时遇到不会的题还要走到别的同学跟前去讨教,或向老师请教,所以学生的身体总是在相对运动状态中学习的,这就彻底摒弃了传统的“静坐”学习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我的课堂纪律相对来说是比较宽松的。在我带的一个班中,有一对小冤家,他俩是同桌,男生叫“小强”(化名),女生叫“晓丽”(化名),这两个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和其他科目的成绩都非常好,他俩的地理作做的业也是非常认真。
这对小冤家,真是离不开,见不得。一上地理课就开始“骂战”,与一般学生骂架不同,他俩是一边做题,一边骂架,骂的声音不是很大,妈的内容也不是很好听。我常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着没有听见,只要他俩个吵架不影响大伙,也不至于影响到他俩完成作业,我才懒得去管。如果有时偶尔遇到他俩吵架的火药味太浓,声音过大,有可能影响到做题时,我会及时敲打他们一两句,这对小冤家也很知趣,很快便会偃旗息鼓。
每节课我写的字很多,有满满的几黑板,学生写的字却很少,仅有作业本上的半页纸。为了减轻学生的,我从不要求抄题,只要求把题号标清,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就可以了。
在课后,除了给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外,就是要使出浑身解数、竭尽平生所学,创造性的回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并且要把答案写在学生的本子上;如果自己不会,还要上网查询,查不到的也要给学生说出一个解题思路来;教师仿佛成了学生的“学生”。
站着上课在西方被称为“温和的运动”,在欧美国家的小学比较流行。外国专家研究发现,学生每天平均站着上课五小时,所消耗的能量是坐着上课的三倍。站着学习,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有助于预防肥胖,还能保护关节、预防心脑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诸多疾病。站着上课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更有自信心;
我让134班和135班的同学站着上了三年课,这两个班在2014年的中考中,体育获得了全乌海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这个成绩再我们学校是史无前例的。除了杭凤良老师体育教的好以外,学生站着上课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我带的这两个班的地理课是小科目,中考也只占30分,但是由于这两个班的中考地理成绩非常突出,学校还给我奖励了1650元人民币。
这也能证明站着学习能够全面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对学生能起到健身、健脑和健心的作用——会让学生更健康,更聪明,也更快乐!
站学教学法创造了一个教师不讲课的神话,一个学生充分自学的神话,一个在运动状态下进行学习的神话。
站着上课是一种新鲜事物,彻底改变颠覆了传统的静坐学习的方式,极具革命性意义。这是医治青少年体质下滑的良药,也是医治几千年来的应试教育的一剂良药。
作者简介:高秀山 内蒙古乌海市第二十三中学 中教高级 48岁 中共党员。
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孩子个个体格强壮、个性张扬、能力超强?
因为西方是“狼的教育”,人家热爱体育,崇尚体育,血液里流动着的都是运动基因。人家也重视知识,但是却更加重视健康和能力教育。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与他双脚行走的距离是成正比的:每天行走的距离越长,体质就越好,大脑就越发达,心理就越快乐;每人每天应该行走10公里或者与之相当的运动量.(运动保健三大定律)。
西方学校特别重视孩子的运动,体育课都是学校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文化课的教育也特别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学效率很高,从来不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机械重复的作业。
人家的孩子是野生的,跑着长大的;风里来雨里去,什么运动也做,什么活儿也干;一个个健壮如牛,彪悍如虎;人家的孩子跑得快,跳得高,奔得远,力量大;能够上北极,闯南极,渡海峡,游世界,甚至可以登上我们的珠穆朗玛峰。
为什么我们中国的的孩子总是那么的弱?
因为我们是典型的“羊的教育”,我们崇尚的是知识,崇拜的是分数;重视智育,轻视德,鄙视体育,唾弃劳育。在我们中国的教育字典里,没有“素质”二字,也没有“能力”这个词,只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我们的教育,耗时费力,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为提高教学成绩,我们全国的教师全都用的是“满堂灌”、“死记硬背”和“题海大战”的这三板斧。体育课、劳动课和活动课都成了学校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都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每到考试前夕,几乎都成了主课老师的战利品。
回到家里,家里也成了课堂,家长也成了助教。孩子要游泳,爷爷说,“水太深,呛着受不了,还不如呆在家里看看书”;孩子要攀岩,奶奶说,“山坡很陡峭,跌下去吃不消,还不如呆在家里写写字;孩子要出屋外玩,姥爷说,“太阳很毒辣,还不如呆在家里算算题”;孩子要学跆拳道,姥姥说,“学打架没出息,还不留在家里去学习”。
孩子要做饭,妈妈不让做,说:“饭妈来做,你写作业去!”;孩子要洗碗,妈妈不让洗,说:“碗妈来洗,你写作业去!”; 孩子要扫地,妈妈不让扫,说:“地妈来扫,你写作业去!”孩子要洗衣,妈妈不让洗,说:“衣妈来洗,你写作业去!”。
我们中国的孩子,整天就是坐着学习。听着永远也听不完的课,背着永远也背不完的的书,算着永远也算不完的题。
身体长期被禁锢在凳子上,极度缺少体育锻炼,所以我国的青少年的体质是连续30多年持续下滑。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远远落后与韩国和日本,跟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孩子的体质更是没法比。我国中学生在爆发力、耐久力、肺活量等方面大幅下降,大学生的体质更是不如中学生。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已突破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0%的安全警戒线,大中小学生的近视率更是高举全球之冠。我们培养出了全世界最多的眼疾患儿和肥胖患儿。
现在的孩子,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越来越小;个子越来越高,跳得却越来越低;腿脚越来越长,跑得却越来越慢;身体越来越重,力量却越来越小;眼睛越长越大,视力却越来越差。
现在的孩子,路不能走,步不会跑,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背不能背,他们不会劳动,不懂锻炼。男孩儿缺少阳刚之气,个个面黄肌瘦,手无缚鸡之力;女孩儿虽是亭亭玉立,却个个弱不禁风,缺少阴柔之美;剩下的孩子们年龄虽不是很大,却人人都挺着一个大大的将军肚。
某中学一个班的40来人,竟然没有1个人能够拉上一个引体向上;某班在跑完400米时,竟然有好多学生爬在地上呕吐;某大学军训时,许多学生去医院就诊;某中学开学典礼时,站不到半个小时,竟然就有几名同学因体力不支而跌倒;某小学在升旗仪式上竟然有几位同学同时晕了过去。
体质下降的同时,我们孩子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肥胖率却逆势激增。我们中国中小学生的肥胖率已经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0%的“安全临界点”。我们已经培养出了全世界最多的眼疾患者和肥胖患儿。
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各种老年性疾病也开始困扰上了无辜的中国孩子,中国孩子的体质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难怪有人说我们培养出了“草莓一代”、“玻璃一代”,难怪有人说,我们培养出了新的东亚病夫。
这真让人揪心,更让人的痛心。一个国家的经济在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可是他们孩子的体质却在持续下降,这在人类教育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在人类发展史上更是绝无仅有的。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中国青少年的体质整体持续下滑呢?
很显然,罪魁祸首就应该是这个过于沉重的课业负担——长期静坐学习,极度缺乏运动。
能不能改变孩子们这种静坐学习的恶习,研究出一种让孩子在运动状态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呢?
为此,我进行了长达18年的教学实验,先后在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等科目进行过卓有成效的教改探索,终于研究总结出了《站学教学法》。
该教法的核心,就是学生站着学习,教师走着辅导。学生站完成一份《自学题》,站着讨论问题、站着完成并展示创意,也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组,围拢在一起,站着进行问题的讨论。学生有行动自由的,可以走着到别的同学跟前请教问题,也可以走到老师跟前请教问题。
《自学题》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小问题”(基本问题),由教师设计的约60个小问题或填空题,理科为为30个左右。这些问题学生在看了书之后一般都能自行解决。
第二部分是开放性问题(框架问题),由教师精心设计2个左右的大问题,学生需要运用综合知识来解决。
第三部分是“完成创意”。学生必须提出1个以上任何与本节课或本学科相关联的奇怪问题,或者自己不懂得问题;以及写出一个“小设想”。若有时间学生还可以讲一个与本学科有关的小故事,语文还可以完成一个口头作文、演讲;地理、历史课上可以让学生用软纸描一副地图;理、化、生课,还可以演示一个小实验。鼓励动脑、鼓励动口、鼓励动手,鼓励学生突发奇想,鼓励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为了方便课堂教学,本人用几年的时间,精心编纂了《中国地理3000问》、《世界地理3000问》,以及《中国地理3000空》和《世界地理3000空》。
我一般我都会利用课间10分、午休和课外活动,到教室给学生在黑板上抄《自学题》。
我略作计算,抄一黑板题大概需要写500个粉笔字,如果一天上五节课,我可能需要写2500个粉笔字。我的身上常常沾满了粉笔灰。我写粉笔字可能写的不是最好看的,但是,我敢担保,我可能是世界上每天写粉笔字最快和最多的人。
有条件的可以把题打出来发给学生,或把题投放在电子黑板上,或把题用U盘靠在学生的笔记本电脑里。
没有升降课桌的,可就地取材。初一个子小的,站在桌子旁就能写题了;初二、初三个子较高的同学,也可以在桌子上放上厚厚的一摞书,或者在桌面上在加一个凳子,凳子可以平放、竖放或干脆立放在桌子上,再在凳子上放上16开的书,就会形成一个“新桌面”。铃响前我要帮助学生摆好桌凳。
课堂教学由两个环节组成。
第一个是“自学环节”(约30分钟)。学生一边看书,一边要独立思考,完成《自学题》,并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把传统上由教师讲的东西,分解成众多的小问题,让学生自己看书解决,这实际就是一种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循序渐进学习方法。学生不用听老师的讲解,几乎达到了无师自通的地步。教师来回穿插于学生中间,只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有充分阅读教材的时间,有充分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有最充分的创提出问题的时间,也有充分的完成各种创意的时间。
课堂变成了学堂,学生彻底摆脱了讲授法的控制,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中心。他们有足够的机会去解决任何一个“小问题”,也有足够的时间来破解任意一个充满悬疑的大问题;他们有权利提出一个连教师也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也有权利提出任何一个亘古未有的全新的假设。自主阅读,让无意识记忆达到顶点,在轻轻松松的做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知识信息,使学习变得就像看报纸一样简单;独立思考 ,让学生真正吃通吃透教材,激发出巨大的学习潜力,让创新知识成为可能,这就叫自主学习。
第二个是“交流环节”(约10分钟)。
教师要充分叫学生来回答这“三种”问题,并且要学生展示自己发现的一个小问题和小设想;教师还要实时给予必要的补充。教师也要带头创新,不仅要说出自己的“小问题”、“小设想”,更要给学生讲一个极具震撼力的小故事,目的是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孩子的情操。
学生可以下地请教问题,可以和周围的同学商量问题,甚至可以说几句闲话,或开一些小玩笑,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
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鼓励和激励,这些都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从教师的讲授法的严格控的制下解放了出来,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
对众多小问题的解决让人肃然起敬;对若干开放性问题的解答让人拍案叫绝;提出的问题奇特无比;瑰丽的想象让我们自愧不如;滔滔不绝的演讲让人赞不绝口;用心描摹出的一幅幅精美的地图,让人叹为观止。
每解决一个小问题,就像农民收获了一粒金灿灿的麦穗,就像工人磨制出一枚亮闪闪的铁钉,心中都按难不住一阵阵的狂喜。学习从此变得像看报纸一样简单,学生会象着了魔似的去解决各种问题,争先恐后完成作业,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教学史上的奇迹。
教师营造一种积极热烈、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的互问互答,共同研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最充分的沟通,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实现了教与学的无缝连接。
思想的交流,情感的融通,心灵的碰撞,智慧的结晶,这种全面的的互动,不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这就叫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走下了神坛,告别了“满堂灌”,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像电视台的主持人,像教练,像导游,像顾问,像服务生,更像学生亲密无间的朋友。
站着学习,相对于中国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奢望。 我刻意观察了一下,发现孩子们的站的姿势是五花八门,各具形态:
有的两腿笔直并拢,两个脚尖也并拢;有的两腿笔直并拢,两个脚尖分开;有的两腿分开,平行站立;有的一腿直立,一腿侧立;有的一腿直立,一腿略为弯曲;有的两腿交叉站立;有的一腿在前,一腿在后站立;有的一腿站立,一腿踩在桌子底下的横档上;有的一腿站立,另一条大腿干脆搁在了桌子的拐角上的;有的学生转过身子和周边的学生商量问题;有的学生离开自己的位置走到学习好的学生那里去请教问题的。
在课堂上,学生并不是保持一种姿势学习,常常要变换好多种姿势。如果遇到看不清字,学生还要走到黑板跟前往清楚看,有时遇到不会的题还要走到别的同学跟前去讨教,或向老师请教,所以学生的身体总是在相对运动状态中学习的,这就彻底摒弃了传统的“静坐”学习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我的课堂纪律相对来说是比较宽松的。在我带的一个班中,有一对小冤家,他俩是同桌,男生叫“小强”(化名),女生叫“晓丽”(化名),这两个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和其他科目的成绩都非常好,他俩的地理作做的业也是非常认真。
这对小冤家,真是离不开,见不得。一上地理课就开始“骂战”,与一般学生骂架不同,他俩是一边做题,一边骂架,骂的声音不是很大,妈的内容也不是很好听。我常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着没有听见,只要他俩个吵架不影响大伙,也不至于影响到他俩完成作业,我才懒得去管。如果有时偶尔遇到他俩吵架的火药味太浓,声音过大,有可能影响到做题时,我会及时敲打他们一两句,这对小冤家也很知趣,很快便会偃旗息鼓。
每节课我写的字很多,有满满的几黑板,学生写的字却很少,仅有作业本上的半页纸。为了减轻学生的,我从不要求抄题,只要求把题号标清,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就可以了。
在课后,除了给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外,就是要使出浑身解数、竭尽平生所学,创造性的回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并且要把答案写在学生的本子上;如果自己不会,还要上网查询,查不到的也要给学生说出一个解题思路来;教师仿佛成了学生的“学生”。
站着上课在西方被称为“温和的运动”,在欧美国家的小学比较流行。外国专家研究发现,学生每天平均站着上课五小时,所消耗的能量是坐着上课的三倍。站着学习,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有助于预防肥胖,还能保护关节、预防心脑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诸多疾病。站着上课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更有自信心;
我让134班和135班的同学站着上了三年课,这两个班在2014年的中考中,体育获得了全乌海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这个成绩再我们学校是史无前例的。除了杭凤良老师体育教的好以外,学生站着上课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我带的这两个班的地理课是小科目,中考也只占30分,但是由于这两个班的中考地理成绩非常突出,学校还给我奖励了1650元人民币。
这也能证明站着学习能够全面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对学生能起到健身、健脑和健心的作用——会让学生更健康,更聪明,也更快乐!
站学教学法创造了一个教师不讲课的神话,一个学生充分自学的神话,一个在运动状态下进行学习的神话。
站着上课是一种新鲜事物,彻底改变颠覆了传统的静坐学习的方式,极具革命性意义。这是医治青少年体质下滑的良药,也是医治几千年来的应试教育的一剂良药。
作者简介:高秀山 内蒙古乌海市第二十三中学 中教高级 48岁 中共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