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用爱感化学生

【作者】 李沛武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道坪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生活中,爱是永恒的主题;学校教育中,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有了它,教育工作者就可以自由进入学生的心灵殿堂,启迪智慧,塑造灵魂,开创人生。
  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作为一个班主任,每接一个班,最重要的是快速了解班里每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年龄、健康、智力、品质、个性、爱好、家庭情况等)。对于学生来说,一个新来的老师能很快地叫出他的名字,是一件让他们觉得引以为豪的事。也许,你不信,去年,我刚接过现在这个班时,从同事那了解到,班上有个叫张某某的同学,是学校里出了名的调皮鬼,每次考试都全年级倒数第一,前几任的老师都束手无策。记得开学的第一天,其他同学都在教室里静候新老师的到来,可他看到我这个新来的班主任时,却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并一边向其他同学做鬼脸。说实在,刚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里特火,可脑子突然灵机一动:“怎么?看到新老师来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啦,我猜你就是某某同学吧,很高兴认识你,你能帮老师介绍一下班里的同学吗?”顿时,他用十分惊喜的眼神望着我,极热情地向我介绍了班里的情况。在接下来的课上,他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十分踊跃。
  有人说,爱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催化剂”,是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转化。因此,老师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我们的爱心甚至可以拯救一个灵魂,使它不会扭曲、变形;会让孩子们的心里永远充满阳光,并健康快乐的成长……如刚才所提到的那位同学,由于基础差,每次作业的正确率并不高,但在第一单元的语文测试中竟然考了八十二分。班里的同学向我告发他,说他趁我不在的时候,到教师办公室里偷窥试卷。得知这件事,我并没有责备他,反而表扬了他,在他的试卷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好样的,进步很大,老师为你感到高兴。试卷刚拿到手时,他偷偷地看了我一眼,我面带微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当时他立刻惭愧地低下了头,在那节课上,我有意识地不时把目光转向他,他好像察觉到了什么,整节课都低垂着脑袋。看他一直低着头,我就走到他的身边,摸了摸他的头,他顿时满脸通红,“对不起”三个字刚出口,马上被我打断了:“老师非常喜欢你的诚实,也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好孩子的。”说着并向他做出了继续加油的手势。就这样,他在我一次次鼓励下,一次次的宽容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越奋发图强,由原来的差生转化成了现在的中上生。
  西方有一位哲人曾说:一个人,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不妨借过来说:一个班主任爱优等生是人;爱后进生是神。当然,对后进生的教育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是,只要班主任拿出真诚的爱心,就能促使他们不断进步。曾记得六年级有个叫孙某的男学生,他的母亲在他两岁时就去世了,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就特别的溺爱孩子,孩子就染上了许多坏习惯:抽烟,喝酒,打游戏,逃学等等.记得有一次,他因偷了家里500元钱而逃学两周后返回到了学校,我通知他父亲到校后,他父亲狠狠地给了他一个耳光,很生气地说:“你给我跪下!”这孩子马上说了一句:“你再打,我就在你眼前永远的消失”。我想:要是这样下去得出人命不可。于是,我就叫他父亲在外等,我单独和他谈谈.一个小时的长谈,他终于平静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在生活上给予帮助,细心观察平时表现,抓住点滴进步去燃起他奋进的火花。在这无尽的爱的感召下,他变了,变得乖巧,变得懂事了。他心中的坚冰慢慢融化了。此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每天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上课比以前活跃了;下课后,也会主动找同学谈心、玩耍;见同学有难事,他也会伸出援助之手……渐渐地他走出了心灵的阴霾,敞开心扉去拥抱美好的明天。
  后来,他工作了,还给我写过一封信,在信中他写到:“亲爱的老师,我一直愧对您!在过去的岁月中,是您用慈母般的关怀撑起了我心中不落的太阳;是您用特别的爱化作我前行的彩云,拯救了我一次次的失落,没有您就没有我的“重生”,也不会有我的今天。老师,谢谢您……”
  每当想起这些,我就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是啊,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爱。这样,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一个充满爱的和谐大家庭!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总之,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所以,教育,需要爱的回归,需要一个充满爱的心灵去感化另一个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