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者】 马苗苗 杨 雪

【机构】 山东省兰陵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我们做任何事情没有兴趣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兴趣对于学习如此的重要,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对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策略主要有:导语激趣法,情感共鸣法,引用多媒体法,联系生活法,引入故事法等。
  关键词:培养;学习兴趣;策略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我们做任何事情没有兴趣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因为对“1+2”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摘取了数论皇冠的明珠,科学家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了兴趣,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既然兴趣对于学习如此的重要,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对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天我来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问题:
  一、充分调动内外因素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使学习再艰辛,也会苦中作乐。作为教师首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有可能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对学生充满期待关爱和赏识。其次教师运用自身的教学实践,使学生产生共鸣,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而感染学生,使他们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激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再次,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因。可以加强学习目的教育使他们明白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把个人学习与家庭祖国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激发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坚毅的品格这样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让孩子们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策略
  1、导语激趣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很多有经验的名师都非常重视导语的设计,一些精心设计的优秀导语能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精神百倍的去学习探索,如故事导入法、设置悬念法、引用诗文名句创设情境法等多种方法。我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跟随一位作家去拜访他的一些特殊的朋友,想知道这些朋友都是谁吗?迅速打开课文读一读吧!”这样孩子们急于知道这些特殊的朋友是谁,便兴趣盎然地进入到课本中。
  2、情感共鸣法
  在课文的讲授过程中对学生动之以情,使学生心理换位,将课文中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首先对课文的写作背景及总理为国事操劳的事迹,向学生作以介绍,使学生对伟大的周总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激起了学生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与爱戴,这样更能深刻的理解,在十里长街送别总理的情景,这样更好的完成了课文的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缅怀热爱周总理的情感。
  3、引用多媒体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早已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教学领域,多媒体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有点能更好的辅助教学。如一些新事物或者学生少见的没有见过的事物,只需要播放图片或者动画学生便可一目了然,而且兴趣浓厚,例如。我在教学《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便播放了一段视频课件,优美的音乐,如沙的秋雨,再配上多彩的画面,是学生由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诗情画意,既激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联系生活法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中的语文比书本中的语文更加的广阔、丰富多彩。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理念。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认识汉字,他们的学习空间更加广阔,还有些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些生活常识,自然现象,为人处事的道理,这都需要联系生活实践,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完成教学目标。如教学一年级课文《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在解决“花生真的被别人摘走了吗?”这一问题时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多数孩子生活在农村,有些学生见过生长在地里的花生,还有些孩子亲自动手挖过花生。这个问题便很容易解决了,花生没有被别人摘走,花生的果实是生长在地下的,它们被埋在了泥土里。
  5、引入故事法
  有些课文本身就有很强的情节性、故事性,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是学生很有兴趣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有些课文故事情节不太明显,又或者没有故事情节的,这时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涵,引入适当的动人的小故事,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要注意掌握分寸,要与课文相关,做到为讲解课文服务,不能单纯的为了引入而引入,偏离教学目标,这样就会喧宾夺主。引入故事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教师直接口述,或者播放视频课件,再或者有学生表演等等。我在教学古诗《赠汪伦》一课时便引用了这一方法。向学生讲述了李白与好朋友汪伦之间的故事,精彩生动的故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不止以上几点,还有很多,只要教师用心去教学,潜心钻研教材教法,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打造出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课堂。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心中始终装着教育事业,关心热爱学生,将各种方法融汇贯通到教学中去,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始终保持盎然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 毛思远.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 科技资讯. 2010(03) 
  [2] 孙永恒.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促进有效学习[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07) 
  [3] 申晓峰.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职业. 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