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作者】 张 芳
【机构】 山东省兰陵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是其他另外几门自然科学的奠基石,学好数学对于将来其他学科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
关键词:学习兴趣;原则;课堂教学;课堂活动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不用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把这件事情做的很好,学习就是这样一件事,小学生的学习更是,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这就更需要兴趣来提高学习的学习的效率,所以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就变的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本文做了如下阐述: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另外几门自然科学的奠基石,学好数学对于将来其他学科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假如学生因为对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就有很大可能产生产生厌学心理,同样也会对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可预测的伤害这种伤害是不可修复的。因此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良好的教育能够使人全面发展。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培养兴趣需要执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保持一致和协调,更需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一定要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设疑给学生的问题就不能不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要把课堂上的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事既感觉有挑战性还能很好的解决,有成功的体验和好玩的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就是要求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注意到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用真正符合现阶段学生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小学奥数非常常见。可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为了某些不现实的利益却把奥数作为一种流行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严重的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不得不发出"数学难""数学不容易学"等等这样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为培养兴趣应当采取的方法
以上述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尽量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产生全员参与的效果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把自己的课堂设计成师生全员参与的的课堂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设置不同的阶梯形成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我们的饿每个学生都产生成功的体验,这就需要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多多运用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他们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和荣誉感,因此,在我们教学的活动中,要最大程度的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动力。
(4)多种多样的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二年级"乘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中,尽量多的使用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通过教师的语言编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我们要灌输的数学知识,并通过课堂教具,再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因为不恰当的作业给学生的课外生活产生阴霾。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就需要对题量和题的类型做仔细的斟酌,直选对的合适的,不做无谓的浪费时间的重复机械作业。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参考文献:
[1]杨文霞. 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探究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5:33-34.
[2]赵强. 学海无涯"趣"作舟--浅谈小学数学学生兴趣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0:177.
[3]柳树青.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生兴趣培养探析[J]. 新课程学习(上),2015,03:93.
[4]王继红. 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谈小学数学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2,11:64.
关键词:学习兴趣;原则;课堂教学;课堂活动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不用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把这件事情做的很好,学习就是这样一件事,小学生的学习更是,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这就更需要兴趣来提高学习的学习的效率,所以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就变的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本文做了如下阐述: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另外几门自然科学的奠基石,学好数学对于将来其他学科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假如学生因为对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就有很大可能产生产生厌学心理,同样也会对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可预测的伤害这种伤害是不可修复的。因此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良好的教育能够使人全面发展。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培养兴趣需要执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保持一致和协调,更需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一定要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设疑给学生的问题就不能不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要把课堂上的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事既感觉有挑战性还能很好的解决,有成功的体验和好玩的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就是要求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注意到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用真正符合现阶段学生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小学奥数非常常见。可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为了某些不现实的利益却把奥数作为一种流行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严重的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不得不发出"数学难""数学不容易学"等等这样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为培养兴趣应当采取的方法
以上述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尽量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产生全员参与的效果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把自己的课堂设计成师生全员参与的的课堂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设置不同的阶梯形成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我们的饿每个学生都产生成功的体验,这就需要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多多运用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他们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和荣誉感,因此,在我们教学的活动中,要最大程度的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动力。
(4)多种多样的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二年级"乘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中,尽量多的使用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通过教师的语言编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我们要灌输的数学知识,并通过课堂教具,再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因为不恰当的作业给学生的课外生活产生阴霾。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就需要对题量和题的类型做仔细的斟酌,直选对的合适的,不做无谓的浪费时间的重复机械作业。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参考文献:
[1]杨文霞. 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探究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5:33-34.
[2]赵强. 学海无涯"趣"作舟--浅谈小学数学学生兴趣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0:177.
[3]柳树青.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生兴趣培养探析[J]. 新课程学习(上),2015,03:93.
[4]王继红. 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谈小学数学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2,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