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个性化作文的一点尝试

【作者】 秦素梅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三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个性是指一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个体综合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个性化是指成为有预期个性的过程和结果。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作者个性特征的学生习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努力地尝试着通过影响让学生的习作具有独特之处。
  一、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读懂、读通文本,并基本的把握到文本自身所包含的知识、情感、道理后,引发出更多、更超越文本的个性化的东西。学生只有做到了对文本的“入”,才能实现具有超越性的“出”。
  体验性是个性化阅读的一个显著性特征。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例如学习《蒲公英》这一课,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各抒己见。假如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里、湖泊里的小种子?你对落到沙漠里和湖泊里的种子说些什么呢?学生有的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要做一颗听话的种子,不能离开集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我不能贪图一时的快乐。”“我真是好后悔呀,可后悔有什么用呢?”……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活跃着自己的思维,体验了课文中的各自角色的内心世界,也从中积累着“个性化”的语言。
  二、指导学生写“不靠谱”的日记
  于丹说:“我的日记都是一些不靠谱的日记。”什么叫不靠谱呢?于丹解释为:基本上不记什么具体的事,都是一些心情啊,感受啊,活在自己的想象和思维里。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里关于写话的第一条写着:“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而绝大多数老师认为,日记是为作文服务的,写日记是为练作文,练作文是为考试,十分功利,内容基本上是记事的,而写“一些心情啊,感受啊”,则定性为“不靠谱”,我努力尝试着让学生敞开心扉,拥有自己的世界。如我市遭遇台风之际,我在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暴风骤雨肆无忌惮得横扫一切的同时,让学生在日记中倾诉自己的体会。有同学说:“这样的天气糟糕透了,真希望这有害无益的台风早点儿停下来,让人们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种天气真头疼!”“看着人们手忙脚乱的样子,我忍不住想笑。爸爸见了说:‘你还好意思笑,看看你自己吧!’哎,我也成了落汤鸡。”更有学生写道:“虽然台风给我上学带来了麻烦,但学校因为台风放假一天,我还是很开心。”这正是学生心声自然真实的流露,最真实的才是最美的,最自然的也是最打动人心的,最与众不同的也就是最有个性的。
  三、跟学生交流“个性化”语言
  小学生的语言最具有独特的个性,在写话中应拓展他们的思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我经常带领着孩子们交流体会他们在写话中值得称道的个性化语言:“夏天的脚步悄悄地∕悄悄地∕她笑着走来∕哗哗,哗哗∕小螃蟹也用上了空调。”“……荷花唱起了歌∕嘻嘻,嘻嘻∕害羞得不知怎么才好。”“……腊梅花唱起了歌∕喜事,喜事∕春天就要来了。”
  一个学生听说爸爸要回来了:“高兴地在床上打滚,滚啊,滚啊……直到再也滚不动才停止。”句中没有用“手舞足蹈、兴高采烈、欢蹦乱跳”等惯用词语,同样取得生动形象的效果,而且真实,有自己的个性。
  “我喜欢晒过的被子,里面有太阳的味道”“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笔尖在纸上快乐地蹭痒”等极具个性的语言深深地感染着学生,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写话中凸显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体会感受。
  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应鼓励他们写出内心真实的独特感受。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捕捉心情的瞬间变化,把握喜怒哀乐的情绪,真实的描绘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的个性的天空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