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解读——浅谈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教育方法

【作者】 范华元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道坪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而他们的子女却大多留在农村,有的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亲戚监护扶养,有的由寄宿学校全权代管。这些孩子每年与父母相见的时间甚少,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父母的照料与陪伴,缺乏家庭温暖与情感的交流,这群特殊的孩子就是当今社会所称的“留守儿童”。而这些孩子当中有一大部分就读于小学,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也大多出现在这些孩子当中,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当今小学教育工作中一个非常重的工作内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与地方媒体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进行过多次报道。
  本人是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在这里主要是想谈谈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教育方法。
  一、解读留守儿童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
  1、努力型
  这类孩子最大的表现就是学习努力、刻苦,成绩优秀,很受老师的喜爱,也是许多同学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是父母眼里的乖孩子。一旦他们取得了好的成绩,远方的父母都会用金钱与物质来作为奖励。他们认识到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得到一切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的学习是为父母而学,他们的好成绩也是父母想要的。这种学习动机并非来自孩子的内心需求,而是来自对物质的强烈欲望,表面看这种孩子是幸福的、快乐的,其实他们内心是空虚与寂寞的。所以这些同学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他们的奖品,让其他同学自感不如,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往往比较紧张,他们也只喜欢和家庭条件差不多的同学玩,看不起家庭困难的同学。他们认为物质与金钱就是父母的爱,他们是用物质来掩盖自己的寂寞与空虚,在攀比中获得较多的自信心。这种孩子长大以后与父母的感情还是用金钱与物质来衡量,错误的认知将会引发更多的亲子之间的问题。
  2、孤独型
  孤独型的孩子往往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胆小怕事,不合群。他们常常没事就一个人在教室里坐着,很少外出去和同学玩耍,游戏,他们喜欢安静,遵守纪律,自觉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一般。这种孩子内心其实是很焦虑、抑郁,紧张的。这是严重缺乏亲情的表现,他们的监护人可能事情太多,很少去过问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及情感上的交流,他们平时受到伤害后很难及时得到父母的引导与帮助,一时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选择逃避或是自我封闭,进而导致他们缺乏基本交流的能力,大多活在自我保护和摸索碰撞的世界里,很容易造成人际关系上不和谐。他们的内心严重缺乏安全感,心灵极为脆弱,他们害怕再次受得伤害,于是就做一个很乖的孩子。但是他们同时也是个很渴望群体生活的人,他们的内心与行为是相矛盾的,所以这类孩子的心思很难读懂。这种孩子如果长期如此下去,很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对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3、叛逆型
  相信做过老师的人都会为班上那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感到头疼,总感觉找不到很好的管理方法。这类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孩子,这些孩子也是留守儿童中最具叛逆性的人。他们在学校经常违反纪律,或是常引发同学之间的矛盾,甚至有的逃学,旷课,学习成绩一般都不理想。对老师的教育至之不理,有的表面能接受内心却抵抗,有的甚至与老师当面顶撞,让老师们很是无奈。这类孩子内心焦虑,敌对,偏执。他们的性格多数是易激忍,所以很容易与同学轻易发生矛盾,人际关系恶化。这是严重缺乏亲人关注的孩子,他们感受到自己被亲人忽略,没有人关心自己,所以到了学校他们就通过各种途径制造“问题”来引起老师与同学的注意,其实他们内心还不是那种“道德败坏”的学生,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想得到关爱,证明自己也是一个需要关心爱护的人。
  以上是我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大致分类,当然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只有这三种,但这三种类型比较突出,所占比例也较大。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十分突出,是目前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亲情缺失,同时也有教育缺失,监护缺失的因素。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监护也主要是学校监护和家庭监护。那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当然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承担对留守儿童的特别教育任务。
  那么在平常的工作中该如何去发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呢?
  第一、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花名册。这种工作一般学校都会要求班主任做好,需要调查的资料有家长姓名,联系方式,务工地点,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式等。每个老师手上都要有一份留守儿童的名单,以便更好的有目的性的去关注他们,观察他们各个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
  第二、学习心理知识,开展心理辅导。因为心理问题需要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方法才能更好的去解决,所以每个老师都有必要学习一些项关的心理学知识,一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二又可以帮助那些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我们能更好的去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能有及时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第三、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当然孩子出现问题时要及时与其家联系,告之家长及时与孩子交流沟通,孩子就不会那么害怕与焦虑,因为孩子找到了心理依靠;当孩子有了好变化,如并学习、生活、表现各方面有进步时也需要及时叫家长与孩子取得联系,有了父母的肯定与表扬,孩子的好表现就能得到强化,从而更加努力。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不断的心理鼓励与支持,父母的关爱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同时也需要和监护人多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并与监护人共同努力把孩子教育管理好。
  总之,对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注与爱护,爱能感动一切,爱也能创造奇迹,把你的爱用合适的方式传递给留守孩子就如一颗幼苗找到了合适生长的土壤,一定能茁壮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