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作者】 刘庆庆
【机构】 山东省兰陵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更应该重视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开阔事业,适应社会。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激发学习兴趣是前提,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关键,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
关键词:培养;兴趣;自学能力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必要的技能,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标准之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更应该重视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开阔视野,适应社会,可见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显重要。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传授给人一定的知识是有限的,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今天我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地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爱学乐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可以从三步入手,首先注意激发兴趣。在每堂课开始的导入环节要精心设计,如:猜谜语、讲故事、制造悬念等方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其次,学习本身是艰辛的枯燥的,仅凭一时的兴趣很难长久维持,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各种手段保持这种兴趣,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形、动画等,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第三,在学习形式上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布置自主探究和各种活动,课后作业可采用收集资料、背诵、调查等多种方式。最后,配合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的鼓励,同学家长的赞许都是学生学习的极大动力。这样有了兴趣便有了学习的动力,从而更好地自主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与基础。
二、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只有兴趣还是不够的,还需配合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我觉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知道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好方法。具体做法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如:布置预习作业,提前朗读课文几遍,圈出不理解的生字词,查字典或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汇,数数课文共有几段,课文各段是按什么顺序联系起来的,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目的是什么,你弄懂了那些问题还有那些问题不懂等。然后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点评,这样长期坚持,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习惯慢慢的学生的自学能力便培养出来了。
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应放在指导课文的自学上。拿到一篇新的文本,要教给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步骤。如采用“四步阅读法”。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包括读准读通课文,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出处等。第二步,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能简单地复述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构段方式,各段落间的关系等。第三步,深入品读,领悟文章的重点内涵,再读课文,找出文章重难点部分反复品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目的,情感表达。第四步,拓展延伸,逐步解开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旨。这样教会学生逐步深入的学习课文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最后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语文素质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促成的,需要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自学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不仅能提高自学能力而且使人终身受益。良好的自学习惯包括: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课上勤于思考,课下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按时交作业的习惯,课外阅读,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等。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所以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有了一定的自主地学习能力。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特别注意关注学困生。传统的分层教学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学生,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充满人性的光辉。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要从细节开始,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书写的规范性,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老子曾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总之,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兴趣是前提,学习方法很重要,逐步养成习惯。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需要老师有爱心有耐心,不断地指导帮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与帮助,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语文自学能力能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文华.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新课程(小学). 2012(06)
[2] 孙淑华. 让作文有话可说[J]. 新课程(小学). 2012(06)
[3] 鞠文民. 小学数学的教学结构优化与效益的提高[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0(11)
关键词:培养;兴趣;自学能力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必要的技能,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标准之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更应该重视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开阔视野,适应社会,可见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显重要。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传授给人一定的知识是有限的,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今天我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地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爱学乐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可以从三步入手,首先注意激发兴趣。在每堂课开始的导入环节要精心设计,如:猜谜语、讲故事、制造悬念等方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其次,学习本身是艰辛的枯燥的,仅凭一时的兴趣很难长久维持,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各种手段保持这种兴趣,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形、动画等,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第三,在学习形式上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布置自主探究和各种活动,课后作业可采用收集资料、背诵、调查等多种方式。最后,配合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的鼓励,同学家长的赞许都是学生学习的极大动力。这样有了兴趣便有了学习的动力,从而更好地自主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与基础。
二、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只有兴趣还是不够的,还需配合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我觉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知道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好方法。具体做法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如:布置预习作业,提前朗读课文几遍,圈出不理解的生字词,查字典或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汇,数数课文共有几段,课文各段是按什么顺序联系起来的,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目的是什么,你弄懂了那些问题还有那些问题不懂等。然后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点评,这样长期坚持,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习惯慢慢的学生的自学能力便培养出来了。
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应放在指导课文的自学上。拿到一篇新的文本,要教给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步骤。如采用“四步阅读法”。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包括读准读通课文,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出处等。第二步,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能简单地复述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构段方式,各段落间的关系等。第三步,深入品读,领悟文章的重点内涵,再读课文,找出文章重难点部分反复品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目的,情感表达。第四步,拓展延伸,逐步解开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旨。这样教会学生逐步深入的学习课文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最后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语文素质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促成的,需要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自学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不仅能提高自学能力而且使人终身受益。良好的自学习惯包括: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课上勤于思考,课下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按时交作业的习惯,课外阅读,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等。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所以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有了一定的自主地学习能力。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特别注意关注学困生。传统的分层教学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学生,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充满人性的光辉。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要从细节开始,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书写的规范性,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老子曾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总之,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兴趣是前提,学习方法很重要,逐步养成习惯。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需要老师有爱心有耐心,不断地指导帮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与帮助,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语文自学能力能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文华.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新课程(小学). 2012(06)
[2] 孙淑华. 让作文有话可说[J]. 新课程(小学). 2012(06)
[3] 鞠文民. 小学数学的教学结构优化与效益的提高[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