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游戏,让数学课堂更美丽

【作者】 王秀飞

【机构】 贵州省务川自治县石朝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无论古代和现代,数学游戏之丰富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西方,据考证,早在2000多千前的阿基米德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具有娱乐趣味的数学游戏。在我国,数学游戏的历史要更久远些,如“孙子问题”、“百鸡问题”、“鸡兔同笼问题”、“九连环”、“七巧板”等等具有趣味性的数学名题或游戏更是家喻户晓。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把数学游戏运用到数学课堂,使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达到“数学好玩”的境界,进而使学生主动地学数学,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发展“数、量、形”等概念,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可以说,把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运用于中学数学课堂是优化数学教学和推进课程改革的好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游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有助于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训练。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最熟悉,又乐于参与的活动。游戏性练习能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评价的机会,达到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在低年级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为学生学好数学,努力创设愉悦的、和谐的、最佳的课堂氛围,不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高涨的学习热情,乐于学习。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我在讲第四册“小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接着,我利用多媒体手段设计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游戏,让学生观看故事猜谜,学生在津津乐道地看完故事后,猜出龟兔赛跑的圆形跑道就是一个圆形的表盘,进而引出新知。这样教学,学生不仅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而且加深了对新知识的印象,同时观察能力也得到了训练与培养。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设计的“玩小棒”、“水果超市”、“快乐大巴”的游戏,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玩中感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
  二、利用游戏,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学生“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儿歌“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如“找兄弟”,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学生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片“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三、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激发学生进行和维持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迈进的内在动力,最简单的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望。换言之,即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培养有这样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二是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与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游戏活动就是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与爱好。
  在教学“平均分”一课时,课刚开始,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孙悟空最爱吃什么吗?”孩子们回答:“桃子。”“对。瞧,今天孙悟空和猪八戒兄弟俩一块儿上山摘桃子了。你们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让学生甲、乙扮演孙悟空和猪八戒兄弟俩,搀着一篮桃子入场。)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提问:“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亲自分一分,再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他们。”进一步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意识地通过游戏的形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让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增强了他们的问题意识,“猴子分桃的游戏”功不可没。
  总之,游戏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游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巧妙设计、有效地组织游戏教学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高涨的学习热情,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这样数学一定会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