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服装电子商务课程的研究

【作者】 刘 梦

【机构】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在“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的背景下,分析了高职院校服装电子商务课程的发展现状,概括服装电子商务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服装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旨在推进高职院校服装电子商务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培养服装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促进服装电子商务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服装 电子商务 课程 互联网+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在线消费成为了人们的新宠儿,其中服装类产品已成为电子商务中交易量最大、最活跃的品类。此外,服装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也都在依托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服装行业的竞争正逐步从传统的实体渠道延伸到网络,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今服装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营销推广方式,服装电子商务市场不断繁荣与扩充,人才匮乏逐渐凸显,服饰产业电子商务人才的缺口巨大,因而人才培养成为了“互联网+”服装电子商务时代的紧迫任务。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服装电子商务课程的设置及发展对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高职院校服装电子商务课程现状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的实施,服装电子商务不断深入和发展,专业人才需求量大,设立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也越来越多,但是针对服装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设置服装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却较少,服装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大多是电子商务、服装设计、市场营销、计算机等专业的毕业生,导致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出现懂电子商务的不懂服装,懂服装的不懂电子商务的情况,与企业需求人才标准相背离,长此以往将阻碍我国服装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服装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主要是以单门课程或课程的构成部分来培养。
  1.服装电子商务作为一门独立课程
  服装电子商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在服装设计、服装营销专业中,课时一般在40个课时左右,课程内容涵盖电子商务概论、服装电子商务的发展及服装电子商务运作技能等知识内容,少数高职院校还开设有配套实训课程,课时在25个左右,由于实训课时较少,一般只能在校内模拟练习,与企业一线实践有一定差距。虽然将服装电子商务作为一门的独立的课程,并配有相应的实践训练课时相辅助,但与日益发展迅速的服装电子商务和需求不断增长的服装电子商务人才缺口相比,65个课时的校内学习和实践显得单薄无力,培养出来的服装电子商务人员对岗位工作的适应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把控能力较差。
  2.服装电子商务作为一门课程的构成部分
  服装电子商务课程作为一门课程的构成部分开设在服装设计、服装营销、电子商务专业中,如服装营销课程、电子商务课程等。服装电子商务作为一门课程的构成部分课时占有量较少,一般在12个课时左右,涉及服装电子商务内容知识点较少,且无深度,以理论框架知识为主,实践环节较少,也不会开设专门的服装电子商务实训课程。类似课程设计使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服装电子商务的特性及专有知识,导致服装设计专业、服装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从事服装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显得有心无力,相对于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培养出的服装电子商务专业人员而言,将服装电子商务知识作为一门课程的构成部分培养出的服装电子商务人员更无法满足服装电子商务企业对毕业生掌握服装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服装电子商务课程存在的问题
  1.对服装电子商务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本省,就业也在本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以每年22%的增速迅猛发展,很多学生毕业直接或间接从事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工作,服装电子商务工作有自己专业的相对独立性,且对相关人才的需求较大,甚至很多非专业毕业生进入这一岗位,由于未系统学习服装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较弱。在“互联网+”计划实施推动下,高职院校应按需进行课程设计,服装电子商务课程应该作为一个课程体系在服装设计、服装营销、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中开展,有条件的高职学院根据当地人才的需求建立服装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完成学校服务地方服装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的使命。
  2.教学形式和方法相对滞后
  相比飞速发展的服装电子商务而言,服装电子商务课程在教学形式和方法方面相对滞后,大部分高职院校以教材为框架,以传统的讲授和多媒体教学为主。较少院校除了理论教学外,还有一些是在实验室通过一定的操作软件完成实训,但是比重不大。将布置课后习题作业作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唯方式,教学手段比较少,而且方式方法比较传统,不适应现代学生学习及服装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培养的要求。
  3.教学环境与市场脱节
  随着高职院校对实训课程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实训基地在高职院校建立,但是和电子商务课程相关的不多,和服装电子商务相关的少之又少,由于服装电子商务本身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也很少有机会去现场感受企业服装电子商务工作的氛围,难以接触到公司的服装电子商务活动,教学内容不能紧贴市场,学生对岗位技能要求模棱两可,对岗位工作环境及职业能力要求适应差,脱离市场的教学环境很难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4.考核形式单一
  以理论考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在高职院校服装电子商务课程考核中占比高,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主,学习-背书-考试的套路被学生广泛应用,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尤其是以理论至上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去提高实践技能,最终的考核结果是体现不出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实践技能水平,无法培养一种自学向上,实践精技的学习氛围,所培养人才岗位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难于满足企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
  三、高职院校服装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理实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服装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突出高职院校育人特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服装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重视服装电子商务实务知识的教学,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使学生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中巩固和提炼理论知识,强化服装电子商务岗位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市场(企业)服装电子商务岗位运作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型人才。
  2.深入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
增加校企合作的数量,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服装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企业预期要达到的成果定位本次课程教学的考核标准,根据考核标准制定项目化教学的总任务和每个阶段应完成的分任务,在每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老师将服装电子商务知识传递给学生们,学生们在吸收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项目实践巩固和运用服装电子商务相关理论知识,经过项目化学习的同学可以很好的适应企业服装电子商务岗位工作。
  3.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
  结合当地服装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开发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教学标准,把服装电子商务岗位作为基础培养目标,完善服装电子商务课程与前后相关课程的衔接,增加实训课时量比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学生在学习服装电子商务专业课之前应先掌握电子商务、服装设计、服装生产、服装营销等专业知识,完成服装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后,应该紧跟着进行服装电子商务实训课程,形成基础理论知识到岗位专业知识再到职业技能实践的良性循环的课程体系设计。
  4.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完善教学团队
  服装电子商务课程内容交叉多个学科,涵盖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且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大多数的师资力量来自于服装设计、服装营销、管理、计算机、网络等专业,具备服装电子商务课程学习背景或服装电子商务从业背景的较少,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的服装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在职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服装电子商务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继续教育学习,引进企业岗位优秀在职人员进校授业,建立双导师制,争取每个课程有一名校内服装电子商务相关专业教师和一名企业在职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组建一支具有竞争力的教学团队。
  5. 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营造服装电子商务课程建设新环境
  伴随着服装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服装电子商务复合人才。政府、高校、服装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和各个服装电子商务企业深入合作,参与服装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政府和学校为服装电子商务课程建设提供保障和平台,行业协会和企业为服装人才的培养和就业渠道,政、校、行、企协同育人,营造服装电子商务课程建设的新环境。
  四、小结
  “互联网+”新环境下的服装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服装电子商务企业能否利用这次机遇和迎接挑战的关键是服装电子商务人才的储备,肩负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重任的高职教育应深刻反思。服装电子商务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的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按需设计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切实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错位的问题,服务区域服装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互联网+”新形式下的服装电子商务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珍.浅谈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实训教学改革方法[J].中国电子商务,2013.11.
  2.姚建春.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09.
  3.史丽芳.高职高专电子商务教学的产学合作[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4.罗国莲.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校企合作经验及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9.
  5.罗晓东.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03.
  作者简介:姓名:刘梦,男,1985—,山东德州人,学历: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职称:服装设计专业讲师(中级)、工艺美术师(中级),工作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教师.
  课题项目:2015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教改项目 编号:201508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