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外贸函电》课程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改背景
【作者】 刘 湲
【机构】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改背景下,学科和课程的改革必须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本文介绍了《外贸函电》课程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通过多年的实践,以及对实施过程的分析,显示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有效地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手段等多方面的改进,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关键词:外贸函电;过程考核;实践能力
Abstract: Under the reform background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e reform of subject and curriculum must be in agreement with the training objective of applied talen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English for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course Process Assessment System. Through years of practice and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author shows that Process Assessment System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etc, and also trained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such as learning and cooperation ability,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Keywords: English for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Process Assessment; practice ability
《外贸函电》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个实用性、更新快的核心课程,表面上看似对英语信函的学习,实际上担负着将国贸实务理论转化为实际工作应用的重任,岗位衔接度极高。但是,《外贸函电》教学中却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与《大学英语》普遍的分班制授课方式不同。该课程一般无法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分班授课,因此学生英语基础差异较大的问题是影响该课程授课效果的很大因素;二是由于该课程需要一定的先导课程,如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学生对这些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参差不齐,在函电的意思理解上会遇到问题,尤其是模拟操作中往往反映更为突出。
针对上述存在的普遍问题,2年来通过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将过程考核评价体系贯穿教学全程,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实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外贸函电》课程传统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考核评价目的偏失,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考核得结果往往主要由期中和期末成绩构成,学生平时作业成绩和课内表现分数的比重较小。这样就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学生平时上课可以不注意听讲,可以不用积极参与,期末突击,熬夜奋战,靠死记硬背获得一个高分,学习考试功利化。
2.考核评价重视甄别,忽视改进
由于学生和老师更重视期中期末考试,平时学习缺乏有效的跟踪式考评,作业的质量和数量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使得教师对每个学生学习状况很难充分的了解。
3.忽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
老师拥有唯一的评价权,而评价的权重偏向于期中和期末分数,使得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被忽视,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认同也会被忽视,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易造成评价信息的失真。
4.考核题目不重视实践
由于《外贸函电》大部分高校由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担任,缺乏外贸实践的背景,因此在考核方式上习惯采用传统英语考试的模板,注重语法和构词的测试,模拟操作题目很少,忽略了如何将英语语言应用到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
二、《外贸函电》课程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外贸函电》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是外贸专业与英语语言能力并重,实现专业知识水平与语言能力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双重统一。
因此,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实施细则。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关注学生动态发展,每一个环节及时完成相应的记录和客观的评价,并完成与学生的反馈与沟通。同时,还要不断观察和判断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动向和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教学的调整。通过构建矩阵形式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详见表1),将评价标准和方式细化,便于落实。
表1:《外贸函电》课程过程考核评价体系
三、《外贸函电》课程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
《外贸函电》课程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不仅仅是改变了考试方式,而且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也必然进行调整。该体系的实施一方面对学生学习方式提出了改变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教师是否能科学准确的设计考评环节、公平合理地评判每一环节的成绩提出了挑战。
1.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调整
首先,教师在第一节课应该非常详细的解释学生的分数构成,不仅让学生重视后面的每一个考评环节,而且要让学生明白过程考核有助于提高他们英语的应用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中应该增加学生介入的比重,课内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也可以开展小讨论形式,并给与意见或点评。除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完成“任务”也将成为《外贸函电》教学的常用手段,它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拓展,考评分值的比重也应该相应的增加。
2.评分环节的问题与处理
评价的分数由学生个人的分数和团队分数构成,学生个人得分比重较大,占75%,课程学习由团队共同完成,分数是一个集体分数,占25%。通常团队小组的人数由3-4人组成, 其中的分组和评分比较容易出现问题。比如有个别同学作业中不参与,引起该小组成员不满,也有的小组整体水平较弱,成绩落差较大。为了尽可能减少学生对评分公正性的疑惑,减少主观因素的评价比重,力争客观,这部分的评分由小组成员互相评分、其他小组评分和老师综合评分构成。
3.课程结束后的评估分析
《外贸函电》过程考核评价体系正式实施了2年,共有5个班级200多名学生参与,期末课程结束后在其中4个班级150名学生进行了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回收有效试卷112份。另外,教师每一轮课程结束后根据授课过程的体会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收获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可以看出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带来了一些好的变化:
1)教学内容受欢迎。有87%的同学反映“课程的内容正好满足需要”;尤其在案例教学中,有81.5%的学生认为“所列举的例子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
2)学生的课堂的参与度大大增加。由于他们会关注每次的评价环节,课内主动参与回答和分析问题的同学比之前大幅增加,75%的学生认为“过程考核调动了课堂参与的热情”。
3)师生互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被调动起来。例如小组作业展示中,各个小组参与的互评以及老师的点评都能聚焦全体学生的目光,问卷反馈中有75%的学生对此非常喜欢,认为“教师和学生建立好的互动关系”、有80%的学生认为“老师的点评对学习的启发较大”、83%的同学认为“小组大作业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学习中所涉及到的概念”,感觉这些知识的学习对未来岗位有很大帮助;
4)考核方法的改变让期末压力得到释放。因为期末分数的比重下降,学生往往在考试之前已经对自己的分数有了预估,特别是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平时努力获得不少加分,考试压力减少,最后的总评结果也比较理想,97.5%的同学对过程考核评价给出满意的回答。
四、结论和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能力培养好处毋庸置疑,对教师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从单纯授课转为“授课+引导”并重,教师自身要理论与实践兼修,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考核内容,体现外语综合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做到与职业行业的对接,为外贸行业服务。
另一方面,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很多,对教师的责任心有着较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朱晓莹,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
[2]王道平,基于“过程性考核”的应用型本科考核模式改革初探[J].理论探索,2014(4)
[3]孙忠梅,陈晔,林铿,基于过程性考核的本科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以深圳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作者简介:刘湲 副教授,应用经济系主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关键词:外贸函电;过程考核;实践能力
Abstract: Under the reform background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e reform of subject and curriculum must be in agreement with the training objective of applied talen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English for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course Process Assessment System. Through years of practice and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author shows that Process Assessment System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etc, and also trained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such as learning and cooperation ability,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
Keywords: English for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Process Assessment; practice ability
《外贸函电》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个实用性、更新快的核心课程,表面上看似对英语信函的学习,实际上担负着将国贸实务理论转化为实际工作应用的重任,岗位衔接度极高。但是,《外贸函电》教学中却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与《大学英语》普遍的分班制授课方式不同。该课程一般无法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分班授课,因此学生英语基础差异较大的问题是影响该课程授课效果的很大因素;二是由于该课程需要一定的先导课程,如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学生对这些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参差不齐,在函电的意思理解上会遇到问题,尤其是模拟操作中往往反映更为突出。
针对上述存在的普遍问题,2年来通过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将过程考核评价体系贯穿教学全程,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实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外贸函电》课程传统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考核评价目的偏失,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考核得结果往往主要由期中和期末成绩构成,学生平时作业成绩和课内表现分数的比重较小。这样就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学生平时上课可以不注意听讲,可以不用积极参与,期末突击,熬夜奋战,靠死记硬背获得一个高分,学习考试功利化。
2.考核评价重视甄别,忽视改进
由于学生和老师更重视期中期末考试,平时学习缺乏有效的跟踪式考评,作业的质量和数量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使得教师对每个学生学习状况很难充分的了解。
3.忽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
老师拥有唯一的评价权,而评价的权重偏向于期中和期末分数,使得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被忽视,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认同也会被忽视,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易造成评价信息的失真。
4.考核题目不重视实践
由于《外贸函电》大部分高校由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担任,缺乏外贸实践的背景,因此在考核方式上习惯采用传统英语考试的模板,注重语法和构词的测试,模拟操作题目很少,忽略了如何将英语语言应用到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
二、《外贸函电》课程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外贸函电》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是外贸专业与英语语言能力并重,实现专业知识水平与语言能力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双重统一。
因此,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实施细则。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关注学生动态发展,每一个环节及时完成相应的记录和客观的评价,并完成与学生的反馈与沟通。同时,还要不断观察和判断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动向和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教学的调整。通过构建矩阵形式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详见表1),将评价标准和方式细化,便于落实。
表1:《外贸函电》课程过程考核评价体系
三、《外贸函电》课程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
《外贸函电》课程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不仅仅是改变了考试方式,而且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也必然进行调整。该体系的实施一方面对学生学习方式提出了改变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教师是否能科学准确的设计考评环节、公平合理地评判每一环节的成绩提出了挑战。
1.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调整
首先,教师在第一节课应该非常详细的解释学生的分数构成,不仅让学生重视后面的每一个考评环节,而且要让学生明白过程考核有助于提高他们英语的应用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中应该增加学生介入的比重,课内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也可以开展小讨论形式,并给与意见或点评。除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完成“任务”也将成为《外贸函电》教学的常用手段,它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拓展,考评分值的比重也应该相应的增加。
2.评分环节的问题与处理
评价的分数由学生个人的分数和团队分数构成,学生个人得分比重较大,占75%,课程学习由团队共同完成,分数是一个集体分数,占25%。通常团队小组的人数由3-4人组成, 其中的分组和评分比较容易出现问题。比如有个别同学作业中不参与,引起该小组成员不满,也有的小组整体水平较弱,成绩落差较大。为了尽可能减少学生对评分公正性的疑惑,减少主观因素的评价比重,力争客观,这部分的评分由小组成员互相评分、其他小组评分和老师综合评分构成。
3.课程结束后的评估分析
《外贸函电》过程考核评价体系正式实施了2年,共有5个班级200多名学生参与,期末课程结束后在其中4个班级150名学生进行了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回收有效试卷112份。另外,教师每一轮课程结束后根据授课过程的体会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收获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可以看出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带来了一些好的变化:
1)教学内容受欢迎。有87%的同学反映“课程的内容正好满足需要”;尤其在案例教学中,有81.5%的学生认为“所列举的例子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
2)学生的课堂的参与度大大增加。由于他们会关注每次的评价环节,课内主动参与回答和分析问题的同学比之前大幅增加,75%的学生认为“过程考核调动了课堂参与的热情”。
3)师生互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被调动起来。例如小组作业展示中,各个小组参与的互评以及老师的点评都能聚焦全体学生的目光,问卷反馈中有75%的学生对此非常喜欢,认为“教师和学生建立好的互动关系”、有80%的学生认为“老师的点评对学习的启发较大”、83%的同学认为“小组大作业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学习中所涉及到的概念”,感觉这些知识的学习对未来岗位有很大帮助;
4)考核方法的改变让期末压力得到释放。因为期末分数的比重下降,学生往往在考试之前已经对自己的分数有了预估,特别是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平时努力获得不少加分,考试压力减少,最后的总评结果也比较理想,97.5%的同学对过程考核评价给出满意的回答。
四、结论和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能力培养好处毋庸置疑,对教师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从单纯授课转为“授课+引导”并重,教师自身要理论与实践兼修,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考核内容,体现外语综合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做到与职业行业的对接,为外贸行业服务。
另一方面,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很多,对教师的责任心有着较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朱晓莹,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
[2]王道平,基于“过程性考核”的应用型本科考核模式改革初探[J].理论探索,2014(4)
[3]孙忠梅,陈晔,林铿,基于过程性考核的本科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以深圳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作者简介:刘湲 副教授,应用经济系主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