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审计实践中财务指标分析的应用

【作者】 尹晓玉

【机构】 山东省招远市审计局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对企业而言有着其他管理方式不具备的重要职能。在企业审计管理中,财务人员通常按照财务指标分析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掌握企业的综合能力,以此为依据制定发展计划、确定经营目标。倘若财务指标分析不到位,必定为企业带来巨大影响,甚至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可见财务指标分析工作的重要性。
  一财务指标分析内容
  财务指标分析的主体内容主要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发展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展开分析并确定指标层次。
  偿债能力分析:是指对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的综合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
  营运能力分析:是指通过计算企业资金周转的有关指标分析其资产利用的效率,是对企业管理层管理水平和资产运用能力的分析。包括:人力资源运营能力指标(劳动效率)、生产资料运营能力指标(流动资产周转情况指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盈利能力分析:是指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可从一般分析和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两方面研究。包括:一般指标(主营业务员利润率、成本费用利用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保值增值率)、社会贡献能力的指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
发展能力分析: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包括: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
  二企业加强审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企业而言,审计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而内审体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组成中的一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适应新时期变化的必然要求,有助于确保各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是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二是对企业领导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从中不难看出内部审计主要表现出五个方面作用:监督企业经济活动,为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揭示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完善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促进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企业财产安全。所以说内部控制对企业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依然有很多企业管理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误认为只要加强财务管理就可以,由于企业管理者的忽视,加之内审工作贯彻、执行不到位,根本发挥不了内审作用。财务管理取代不了内部审计,只有加强内部审计才能有效监督企业内的一切经济活动,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三审计实践中财务指标的选择与运用
  财务指标分析内容覆盖面很广,指标选择和运用方式也多种多样,目的是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之所以如此重视财务指标分析,主要在于其是内审的基础和条件,通过科学分析能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经营和效益状况,掌握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作出修正,为企业发展全面护航。
  (一)财务指标的选择
  企业运营中往往要对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而精细的解刨和分析,对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然而,要想保证评判结果的精确性,就要科学选择财务指标。财务指标选择时要根据审计对象的不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指标。例如,一般规模的中小企业可以采用定性指标,这类指标通常划分较为精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即使财务指标很细也不会带来较大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以确保分析结果的精确性。而大型企业、集团企业、跨国公司等应选择综合性指标,这类指标通常是单项就可以含有企业的偿债、运用、盈利等多方面信息。
  (二)财务指标的运用
  1、财务指标运算
  第一,为了保证财务指标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一定要把好指标运算的质量关,就要求充分了解各类财务生成指标运算的全过程。会计电算化后,企业财务指标通常由计算机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运算方式自动生成相应的财务指标,如果指标存在很大波动的话必然导致运算结果失准。对此,有必要利用结果核准评价体制对财务指标及其分析结果展开综合性评判,以监控运算过程和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体制构建上最好设置统一标准,用统一标准衡量评断对象以保证结果的公允性。
  第二,进行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例如仓储企业在计算存货周转率时,必须保证存货计价方法的口径一致,同时分母平均存货和分子主营业务成本在存货时间上要有一定的对应性,确保比较顺利进行。
  第三,为确保财务指标分析结果能切实反映企业正常的经营状况,财务指标运算中可以忽略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例如,企业决算报表年终审计后往往要调整本期数,倘若调整年度涉及若干年度,最好剔除掉上年度之前的影响数,这样才能反映出企业上年度和本年的财务状况。
  2、财务指标分析          (下转对91页)
(上接第101页)
  财务指标分析的合理运用利于帮助企业规范审计管理活动,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就目前来看,我国审计实践中采取的财务指标分析方式多种多样,分析对象不同,分析方式也要作出相应调整。
  第一,对同期指标注重运用绝对值比较和相对值比较、正指标与反指标的多方位比较,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
  第二,注重一般分析和重点分析之间的结合运用。首先从一般分析中找出波动较大的指标,然后对其进行重点分析,进一步掌握波动原因,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波动情况做出及时而准确的反应。
  第三,采用构成比率、效率比率、相关比率等多重分析方法。运用这一指标分析方式时要注意几点:注重保证比率计算子项和母项之间的关联性;构成比率指标中要涵盖总体指标子项;效率比率中要切实反映出企业产出和投入需要之间的因果关系;相关比率指标中要求两个指标之间必须要反映出企业经济活动的关联性。例如,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不可与长期比率对比。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加强审计管理利于监管企业内的经济活动,促进管理体制的完善,提高经济效益,但是这一切作用的发挥都要以科学而合理的财务指标分析为条件。通过财务指标分析,能全方位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发现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制定调整策略,以健全内部管理体制,促进内控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使企业做好内部审计管理工作,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为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