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关于校长“三维”内涵之思考

【作者】 张子春

【机构】 夏津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校长“三维”内涵可从校长的广度、深度、高度来理解,即从校长角色定位、校长发展历程和校长的领导管理艺术方面做一个负责任的校长。
  关键词:校长 三维内涵 角色定位 发展历程 领导管理艺术
  三维本身是指日常生活中长、宽、高组成的立体空间。 如果借用一下,关于校长“三维”之内涵,颇有另外一层含义,耐人寻味。
  我们暂且把三维之中的长、宽、高与校长“三维”之广度、深度、高度一一对应,会惊奇发现大千世界规律总会可循的。
  校长的广度(总观)
  校长内涵的广度可从校长的角色定位来分析。校长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1、校长的含义
  百度基本释义:中小学的领导者;大学的主要负责人。
  百科:校长在秦汉时期指的是下级军官,后经演化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管理部门任命的学校行政负责人。
  2、党的十八大最新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基于此两点,从广度角度来讲,校长就是模范遵守教育教学规律、严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科学服务安全管理学校、带领教师迅速成长、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领路人,其职责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从法律角度讲,就是学校法定代表人。
  校长的深度(纵观)
  校长内涵的深度宜从校长的发展历程来探讨:
  一个校长能称之成熟、成功的校长大致需经历四个阶段。
  1、实干型校长阶段:
  校长乍一上任,无论从发展规划、行政管理、业务革新、制度完善诸多方面大多“上任三把火”、“猛砍三板斧”;或许也有的校长“不温不火”,先潜身调研调查做到“胸有成竹”、“了如指掌”。虽然类型不同,但心中只有一点“我行,我行,我能行,我潜力无穷”,虽说经验不足,方法欠妥,但大都凭着“一腔激情,一身正气、万丈豪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事事时时身先士卒,高风亮节。这时一个特点“向我看齐”。
  2、制度型校长阶段:
  学校发展一段时间以后,仅凭情感难以长久管理,特别是较大单位。这时完善制度尤显重要。通过制度来约束、规范人。在工作时间、过程、质量、绩效方面强化量化综合考核,列出一、二、三等,通过制度借助物质与名利刺激调动教工工作积极性,以外在刺激来强化工作的规范推动开展。这时一个特点“给我看齐”。
  3、民主型校长阶段
  再经历一段时间,历经学校文化积淀积累,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持续规范发展,学校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日趋和谐,每位教工以在此工作为自豪,以为该校一员而骄傲。随着教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关爱学校发展程度是发自内心的。人人达到了“爱校如家”至“学校就是家”的高度。学校发展进入更加和谐、健康的发展阶段。这时一个特点“我们共同看齐”。
  4、专家学者型校长阶段
  学校良性发展到更高阶段,校长必须实现“质”的飞跃,成为业务领域领飞的“专家”;同时触类旁通,又能成为管理领域的“杂家”。既是旗手又是队员。是优秀集体中普通一员,更是优秀人才中佼佼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其人品、学识、才思、行为、思想来熏陶感染带动周围每一个人,促其进步成长,形成团队大集体优势。校长及其周边之人既“脚踏实干”又“仰望星空”,既“低头拉车”又“抬头看路”。这时一个特点是“共同向我们前看齐”。
  基于校长发展四个阶段,一个负责的校长依循发展轨迹,以平常之心,心无旁骛,以其敬业之心,专业之才,高尚之德,集体之精神,挑战一个个“不可能”,永远“成长在路上”。
  校长的高度(综观)
  校长内涵的高度应从校长的领导管理艺术入手。
  关于“管理”一词之间关系,个人认为宜把先后顺序颠倒过来,即先“理”清,再说“管”好,否则无所适从。
  “理”清什么?
  1、“理”清自己
  即对自己正确定位,“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校之长,学校法人,全面工作的主持者、领导者,既不能高高在上,又不能混同于普通之人,是领导者、管理者,守土有责,守土履责,守土更要尽责。不仅是对自己校长职位负责,更是对全校师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负责。
  该怎么做?
  ①强化学习。
  熟悉国家政策方针,熟悉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研究教育教学规律,通晓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把握教育教学理念,改革创新动向。
  ②讲究领导艺术
  工作中应先侧重“导”的重要作用。“导”实际上就是统一思想认识,统一目标要求,确立标杆样板。先“导”后“领”尤显重要。多年来形成的惯性思维及时代责任要求干部“领”字当先,但无“导”只能导致方向上“漫无目标、漫天遍野”,形式上“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结局上“非左即右,捶胸顿足”;有大爱之心,爱学校爱教师爱学生爱岗位,多了解教师,多了解学生,多了解学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用好身边的干部,调动人的积极性;和谐周边关系,打造学校健康规范发展的人文环境,注重课程课堂精品改革,打造名师成长团队,创新彰显学校特色,敢于亮剑绽放精彩。
  ③不断成长
  首先自己正确定位,以身作则,身正、心清、志同,且尚廉、勤政,则“其身正,有令而行”;再者必须有谦虚之胸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第三校长要敢于挑战,超越自我,不断成长,永无止境,永远“成长永在路上”。
  2、理清教师
  首先要有宽容之心善于发现人,要记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一古训。再者要发现其特色,发挥其特长,在其学识、专业、处事直至性格诸多方面选择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帮助其搭建发展成长舞台,打造成功之路。平台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教师快速成长,除了自身努力之外,外在客观平台因素也很关键。
  3、理清学生
  从总体上把握教师队伍大爱心、大教育观念,教书先育人,立德才能树人,先学会做人才有资格谈成才。对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一视同仁,有教无类,诲人不倦;要把握全体全面原则,全体成长,发展全面;更要发现、发展其特长,彰显其个性。
  4、理清学校发展思路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结合教师特长、学生特点,依据学校地理位置、地域特色、文化氛围,协调周边和谐关系,在学校文化、学校管理、课改模式、教材综合、社团活动、特色办学诸多方面,打造符合本校的亮点特色。既符合当前实际,同时又兼具一定的前瞻性。一个真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一句话,校长通过理条析缕,分清脉络,把握主次之问题,弄清矛盾之轻重,“理”清学校相关要素,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就能“管”好,就是成功。
  有人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如果每一个校长能做到这三点,我想,我们不敢说功成名就,但一定能自感欣慰自豪。那我们的教育也必将开创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