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家园互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刘 祎 杜世碧 薛维学
【机构】 潼南实验幼儿园 重庆市潼南区教委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古人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在人的安身立命中的重要作用。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如何在深层推进“浇灌智慧,滋润一生”的办园理念实践,提升办园质量,这是潼南实验幼儿园的又一课题。为此,最近几年,我们坚持以“苗”文化建设为契机,在积极整合家园资源,合力对全园幼儿实施礼仪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家园互动 礼仪教育 实践与思考
古人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在人的安身立命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应如何按照“抓规范,创特色,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层推进“浇灌智慧,滋润一生”的办园理念实践,提升办园质量,这是潼南实验幼儿园的又一课题。为此,最近几年,我们坚持以“苗”文化建设为契机,在积极整合家园资源,合力对全园幼儿实施礼仪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一、摸清现状,掌握家园实施幼儿礼仪教育主动权
家底清,思路明,为了让全园幼儿礼仪教育有的放矢,我们首先展开了幼儿家庭礼仪教育现状调查。
(一)问卷分析,找准家庭礼仪教育的主要问题
按学期制作了幼儿家庭礼仪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问卷收回率达到95%以上。
通过分析,我们梳理归纳了当前幼儿家庭礼仪教育问题:
一是家庭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缺乏重视,更多偏重于对幼儿生活的关注,常常忽略对幼儿礼仪习惯的教育和养成。
二是家长礼仪素养不高。家长不文明、不讲礼仪的行为习惯较为常见,常被幼儿所效仿。
三是教育手段方法不当。家长对幼儿的礼仪教育目标、内容缺乏认识和了解,培养幼儿礼仪行为不能用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以致效果较差,成效不明显。
(二)研究商定,明确幼儿礼仪教育的重点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我园进行了认真研究,及时明确了幼儿礼仪教育的重点内容:
1、交往礼仪教育。重点培养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学习礼仪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学会与父母、与师长、与伙伴交往谦让,和谐相处,帮助幼儿摆脱“小少爷”、“小公主”习气。
2、生活礼仪教育。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个方面。用餐礼仪重点要求幼儿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爱清洁,不挑食、不抢食等;仪容礼仪主要要求幼儿保持服装整洁、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公共场所礼仪主要要求幼儿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等。
3、学习礼仪教育。主要包括遵守游戏秩序,认真听取他人发言;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游戏时要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等。
(三)制定意见,推荐幼儿礼仪教育的可用方法
制定《潼南实验幼儿园幼儿礼仪教育实施意见》,明确了各年龄段幼儿的礼仪目标体系以及家长的文明礼仪行为准则,向家长推荐出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榜样示范法、读经养心法、家务劳动法、行为训练法和亲子游戏法,提请家长注意事项。
二、搭建载体,扎实展开幼儿礼仪教育的具体行动
(一)营造礼仪环境,促进幼儿感知礼仪
幼儿园的活动空间、人际关系、班级群体气氛以及教师、家长行为等元素构成了幼儿礼仪教育环境,我们十分重视幼儿礼仪环境的建设。
1、美化校园,让校园元素说起来
一是布置校园墙饰。精心规划与设计幼儿园的人文环境,在幼儿园悬挂、张贴礼仪标语;开辟名人礼仪专栏;在餐厅设计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餐前、餐后礼仪;在走廊设置礼仪格言,定期更新内容,让幼儿园的每处都环境无声地、静态地传递给幼儿礼仪知识。
二是班级环境浸润。苗苗班、豆豆班、果果各班结合本班幼儿发展目标,布置礼仪主题墙面,设置“悄悄话”角,张贴礼仪儿歌,从视角上刺激和强化幼儿感知礼仪。
三是发挥图片效应。向社区和居委会征集并展示各种礼仪教育图片,直观宣传公德礼仪、交往礼仪、节庆礼仪、敬老礼仪,不断顾强化幼儿无意注意学习行为。
四是制定规范,明确标准。制定《潼南县实验幼儿园教师礼仪规范》和《潼南县实验幼儿园家长礼仪规范》,规范教师和家长的仪表礼仪、接待礼仪、课堂礼仪、师德礼仪、教子礼仪标准。
2、树立典范,让榜样力量涌出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数的教育实践表明,孩子很多时候是在模仿中成长的,其中家长和教师则是榜样的重点。
(1)强化礼仪培训,让教师当好榜样。教师是幼儿的镜子,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潼南县实验幼儿园教师礼仪规范》,加强教师的言传身教,为幼儿当好礼仪榜样。
(2)倡导礼仪行为,让家长成为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理应成为幼儿学习礼仪的榜样。我们把家长请进幼儿园,请进课堂,了解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重点和目标,让幼儿和家长相互督促,相互影响,自觉当好孩子的礼仪榜样。
(二)拓展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学习礼仪
我们将礼仪教育引入区域活动之中,让礼仪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一是规范师幼的一日活动礼仪行为。一日环节包括入园晨间接待、进餐、睡眠、学习、游戏、户外活动、盥洗入厕、离园等各个环节,应从细节入手,适时施以礼仪教育。
二是在各领域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增加礼仪教育目标,引导教师关注幼儿礼仪道德认知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是在活动区活动中强化规则意识。明确让幼儿参与制定并遵守活动区规则;游戏时,学会友好地与人交往。如:娃娃家学习待客礼仪。
区域教学实施礼仪教育时,教师要特别通过游戏竞赛、阅读赏析礼仪小故事、观看礼仪情景示范表演等形式创设礼仪教育情景,突出区域游戏形式的多样化,设计的弹性化,让孩子与孩子之间有相应的互动。
(三)实施课程渗透,正确传播礼仪常识
将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随人、随事、随时、随地、随境对幼儿传播礼仪常识。
1、儿化礼仪内容
将礼仪知识细化成幼儿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接近了幼儿的最近认知区,可提高教学效益。传唱礼仪儿歌,让孩子天天听,天天唱。编辑礼仪故事,让幼儿在故事分享中,感知礼仪教育。创设礼仪情境,让幼儿在情境表演中传承礼仪。如《拔萝卜》中,老师创设故事情景,让幼儿进行角色表演,让幼儿在表演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了礼貌待人、助人为乐的道理。
2、进行学科渗透
将礼仪教育渗透学科教学中,这是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原则。最近几年,我们除了坚持在使用好西南师大的《小袋鼠》课程体系礼仪教育渗透外,更突出在学校的舞蹈、绘画、手工等艺术特色教育中,渗透礼仪教育。如:绘画教育,要求幼儿向其他幼儿借用具时学会说“请”、“谢谢”、“不用谢”;手工课上,要求幼儿向其他小朋友借用剪刀、蜡笔等小东西时有礼貌,说“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这样,不但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还学得了一些礼仪知识,两全其美,相得益彰。
(四)开展主题实践,指导幼儿运用礼仪
幼儿所接受的礼仪教育惟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实现内化。
1、开展主题教育
按照一月一个主题,扎实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形成礼仪启蒙认知体系。例如,诵读经典,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伙伴等;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宝宝”活动,教授幼儿文明用语;开展“孝敬父母”活动,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规范、训练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姿态,使幼儿坐得堂堂正正,长得正正直直。
2、进行成果评展
第一,评选表彰礼仪典型。定期开展“礼仪家庭摄影大赛”礼仪“星星帽”评比等活动,展示幼儿及家庭的礼仪风采,刺激和激发幼儿学礼仪、用礼仪的欲望,提高礼仪教育功效。
第二,展示礼仪教育成果。利用各种教学观摩形式、教学开放日等契机展示礼仪教育成果,巩固礼仪教育效果。如《感恩的心》,以游戏、操作活动,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珍惜人间美好的情感;《我喜欢吃的东西(进餐的礼仪)》、《礼貌用语(“请”的使用)》、《爱爸爸?爱妈妈》等等,均从不同层面展示了幼儿礼仪教育成果。
3、拓展志愿行动
时时开展“小手拉大手,和美齐步走”“童心·同乐·同成长”志愿者行动,现共注册志愿者300名,其中教师志愿者82名,家长志愿者218名。加强双方互动,积极为幼儿提供时间与空间,组织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进行礼仪实践锻炼。
4、举行亲子活动
制订计划,按计划开展家长开放日、教学开放周、爸爸妈妈来上课、家园同乐和亲子郊游等丰富多彩的“亲子养成”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了解礼仪养成教育要求。各类亲子活动,让既增进了家长和孩子间的交流,更为幼儿创造了更多的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和快乐养成的机会。
5、举办节日庆典
坚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实施礼仪教育。每到元旦、春节、雷锋纪念日、三八妇女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时,我们先引导幼儿认识节日、了解传统的节日习俗,提示家长和幼儿节庆活动中应注意的礼仪问题,教幼儿学说节日祝福语。如2014年3月31日,我们在园内开展了“感受清明,缅怀先烈”教育活动,以“升旗仪式、讲述革命烈士杨闇公的故事”和多媒体视频图片的形式,让全体师生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巩固了礼仪教育成果。
三、家园互动,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的几点思考
家园互动,合力共育,是幼儿园礼仪教育成果的重要保障。我们认为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礼仪教育目标应“小一点”
设计幼儿礼仪教育目标,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坚持贴近校园实际,贴近教师实际,贴近幼儿认知水平,确定小而合适的目标,切忌贪多(内容多),贪深(幼儿理解困难),贪洋(追求洋化,超越园情),否则教育活动过程孩子不会产生兴趣,自然不会主动参与进来,过程和结果必然不会令人满意。
(二)礼仪教育内容应“近一点”
礼仪教育内容应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活动的内容应涉及幼儿的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幼儿园、社会等方方面面的一些简单礼仪,既常常遇到,又能学会运用。
(三)礼仪习惯养成应“实一点”
不教听起来华丽,却不实用的内容。重点从教给幼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早上好、再见、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用好体态用语:微笑、招手、点头、鞠躬、握手、鼓掌、起立、请让、敲门等基本礼仪行为开始。
(四)要建设一支礼仪教育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实施礼仪教育的关键,要特别注意和加强教师团队的内功修炼。加强教师礼仪专门培训,明确“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强化执行和落实《潼南县实验幼儿园教师行为规范》。加强礼仪技能培训,使教师掌握礼仪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增强教师礼仪教育的能力。
(五)要担当提高家长礼仪素质的责任
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尤其需要家长的配合,学校再好的礼仪教育如果离开了家庭的配合终将一事无成,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为此,我们大胆运用家长学校这一载体,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家教培训,提高家长的礼仪素养和家教能力。
一是专家现场会。邀请北师大钱志亮教授做“全国幼教礼仪教育解析”现场会,为家长解惑、答疑。学校和教师也利用家园联系册、幼儿成长档案、家园专栏、幼儿园博客及网站等多途径,及时向家长传递幼儿在园礼仪表现,互通有无,要求同步。
二是案例分析会。采用个案跟踪的形式,观察幼儿礼仪发展的问题,实地拍摄宣传典型案例,引导家长讨论,形成正确礼仪教育观。
三是家长沙龙会。举办家长沙龙,提前确定沙龙主题,组织家长交流家庭礼仪教育经验,学校适时引导,让家长沙龙成为提升家庭礼仪教育水平的重要工具和武器。
四是幼儿园社区同乐会。组织以讲礼仪、树新风为题材的家园同乐会,邀请社区居民和幼儿参与活动,唱响礼仪教育主旋律。
明代著名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学校,还是对孩子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长远的意义。家园互动,合力对全园幼儿实施礼仪教育,是潼南实验幼儿园建设“苗”文化的又一实践,也是幼儿园传播传统文化正能量的重要探索。实践表明,要真正实现幼儿礼仪教育的正效应,一定要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协调同步,同心同力。
作者简介:刘祎,女,1970年1月生,大学 本科文化,中学高级教师。先后任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现任重庆市潼南区实验幼儿园园长、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研究。
薛维学,男,1967年1月生,大学本科文化,中学高级教师,历任担任过小学、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区教委德育科副科长、教育科科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现为重庆市潼南区政府责任督学。长期从事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研究,先后在《中国教育报》《辅导员》《少年儿童研究》《中小学校长》《中国妇运》《中国农村教育》《中小学管理》《教育论坛》《四川教育》《今日教育》《重庆教育》等报刊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现为重庆市潼南区教委干部,区政府责任督学,主要从事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杜世碧,重庆市潼南区实验幼儿园教师。
关键词:家园互动 礼仪教育 实践与思考
古人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在人的安身立命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应如何按照“抓规范,创特色,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层推进“浇灌智慧,滋润一生”的办园理念实践,提升办园质量,这是潼南实验幼儿园的又一课题。为此,最近几年,我们坚持以“苗”文化建设为契机,在积极整合家园资源,合力对全园幼儿实施礼仪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一、摸清现状,掌握家园实施幼儿礼仪教育主动权
家底清,思路明,为了让全园幼儿礼仪教育有的放矢,我们首先展开了幼儿家庭礼仪教育现状调查。
(一)问卷分析,找准家庭礼仪教育的主要问题
按学期制作了幼儿家庭礼仪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问卷收回率达到95%以上。
通过分析,我们梳理归纳了当前幼儿家庭礼仪教育问题:
一是家庭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缺乏重视,更多偏重于对幼儿生活的关注,常常忽略对幼儿礼仪习惯的教育和养成。
二是家长礼仪素养不高。家长不文明、不讲礼仪的行为习惯较为常见,常被幼儿所效仿。
三是教育手段方法不当。家长对幼儿的礼仪教育目标、内容缺乏认识和了解,培养幼儿礼仪行为不能用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以致效果较差,成效不明显。
(二)研究商定,明确幼儿礼仪教育的重点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我园进行了认真研究,及时明确了幼儿礼仪教育的重点内容:
1、交往礼仪教育。重点培养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学习礼仪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学会与父母、与师长、与伙伴交往谦让,和谐相处,帮助幼儿摆脱“小少爷”、“小公主”习气。
2、生活礼仪教育。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个方面。用餐礼仪重点要求幼儿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爱清洁,不挑食、不抢食等;仪容礼仪主要要求幼儿保持服装整洁、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公共场所礼仪主要要求幼儿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等。
3、学习礼仪教育。主要包括遵守游戏秩序,认真听取他人发言;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游戏时要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等。
(三)制定意见,推荐幼儿礼仪教育的可用方法
制定《潼南实验幼儿园幼儿礼仪教育实施意见》,明确了各年龄段幼儿的礼仪目标体系以及家长的文明礼仪行为准则,向家长推荐出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榜样示范法、读经养心法、家务劳动法、行为训练法和亲子游戏法,提请家长注意事项。
二、搭建载体,扎实展开幼儿礼仪教育的具体行动
(一)营造礼仪环境,促进幼儿感知礼仪
幼儿园的活动空间、人际关系、班级群体气氛以及教师、家长行为等元素构成了幼儿礼仪教育环境,我们十分重视幼儿礼仪环境的建设。
1、美化校园,让校园元素说起来
一是布置校园墙饰。精心规划与设计幼儿园的人文环境,在幼儿园悬挂、张贴礼仪标语;开辟名人礼仪专栏;在餐厅设计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餐前、餐后礼仪;在走廊设置礼仪格言,定期更新内容,让幼儿园的每处都环境无声地、静态地传递给幼儿礼仪知识。
二是班级环境浸润。苗苗班、豆豆班、果果各班结合本班幼儿发展目标,布置礼仪主题墙面,设置“悄悄话”角,张贴礼仪儿歌,从视角上刺激和强化幼儿感知礼仪。
三是发挥图片效应。向社区和居委会征集并展示各种礼仪教育图片,直观宣传公德礼仪、交往礼仪、节庆礼仪、敬老礼仪,不断顾强化幼儿无意注意学习行为。
四是制定规范,明确标准。制定《潼南县实验幼儿园教师礼仪规范》和《潼南县实验幼儿园家长礼仪规范》,规范教师和家长的仪表礼仪、接待礼仪、课堂礼仪、师德礼仪、教子礼仪标准。
2、树立典范,让榜样力量涌出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数的教育实践表明,孩子很多时候是在模仿中成长的,其中家长和教师则是榜样的重点。
(1)强化礼仪培训,让教师当好榜样。教师是幼儿的镜子,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潼南县实验幼儿园教师礼仪规范》,加强教师的言传身教,为幼儿当好礼仪榜样。
(2)倡导礼仪行为,让家长成为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理应成为幼儿学习礼仪的榜样。我们把家长请进幼儿园,请进课堂,了解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重点和目标,让幼儿和家长相互督促,相互影响,自觉当好孩子的礼仪榜样。
(二)拓展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学习礼仪
我们将礼仪教育引入区域活动之中,让礼仪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一是规范师幼的一日活动礼仪行为。一日环节包括入园晨间接待、进餐、睡眠、学习、游戏、户外活动、盥洗入厕、离园等各个环节,应从细节入手,适时施以礼仪教育。
二是在各领域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增加礼仪教育目标,引导教师关注幼儿礼仪道德认知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是在活动区活动中强化规则意识。明确让幼儿参与制定并遵守活动区规则;游戏时,学会友好地与人交往。如:娃娃家学习待客礼仪。
区域教学实施礼仪教育时,教师要特别通过游戏竞赛、阅读赏析礼仪小故事、观看礼仪情景示范表演等形式创设礼仪教育情景,突出区域游戏形式的多样化,设计的弹性化,让孩子与孩子之间有相应的互动。
(三)实施课程渗透,正确传播礼仪常识
将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随人、随事、随时、随地、随境对幼儿传播礼仪常识。
1、儿化礼仪内容
将礼仪知识细化成幼儿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接近了幼儿的最近认知区,可提高教学效益。传唱礼仪儿歌,让孩子天天听,天天唱。编辑礼仪故事,让幼儿在故事分享中,感知礼仪教育。创设礼仪情境,让幼儿在情境表演中传承礼仪。如《拔萝卜》中,老师创设故事情景,让幼儿进行角色表演,让幼儿在表演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了礼貌待人、助人为乐的道理。
2、进行学科渗透
将礼仪教育渗透学科教学中,这是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原则。最近几年,我们除了坚持在使用好西南师大的《小袋鼠》课程体系礼仪教育渗透外,更突出在学校的舞蹈、绘画、手工等艺术特色教育中,渗透礼仪教育。如:绘画教育,要求幼儿向其他幼儿借用具时学会说“请”、“谢谢”、“不用谢”;手工课上,要求幼儿向其他小朋友借用剪刀、蜡笔等小东西时有礼貌,说“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这样,不但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还学得了一些礼仪知识,两全其美,相得益彰。
(四)开展主题实践,指导幼儿运用礼仪
幼儿所接受的礼仪教育惟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实现内化。
1、开展主题教育
按照一月一个主题,扎实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形成礼仪启蒙认知体系。例如,诵读经典,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伙伴等;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宝宝”活动,教授幼儿文明用语;开展“孝敬父母”活动,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规范、训练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姿态,使幼儿坐得堂堂正正,长得正正直直。
2、进行成果评展
第一,评选表彰礼仪典型。定期开展“礼仪家庭摄影大赛”礼仪“星星帽”评比等活动,展示幼儿及家庭的礼仪风采,刺激和激发幼儿学礼仪、用礼仪的欲望,提高礼仪教育功效。
第二,展示礼仪教育成果。利用各种教学观摩形式、教学开放日等契机展示礼仪教育成果,巩固礼仪教育效果。如《感恩的心》,以游戏、操作活动,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珍惜人间美好的情感;《我喜欢吃的东西(进餐的礼仪)》、《礼貌用语(“请”的使用)》、《爱爸爸?爱妈妈》等等,均从不同层面展示了幼儿礼仪教育成果。
3、拓展志愿行动
时时开展“小手拉大手,和美齐步走”“童心·同乐·同成长”志愿者行动,现共注册志愿者300名,其中教师志愿者82名,家长志愿者218名。加强双方互动,积极为幼儿提供时间与空间,组织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进行礼仪实践锻炼。
4、举行亲子活动
制订计划,按计划开展家长开放日、教学开放周、爸爸妈妈来上课、家园同乐和亲子郊游等丰富多彩的“亲子养成”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了解礼仪养成教育要求。各类亲子活动,让既增进了家长和孩子间的交流,更为幼儿创造了更多的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和快乐养成的机会。
5、举办节日庆典
坚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实施礼仪教育。每到元旦、春节、雷锋纪念日、三八妇女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时,我们先引导幼儿认识节日、了解传统的节日习俗,提示家长和幼儿节庆活动中应注意的礼仪问题,教幼儿学说节日祝福语。如2014年3月31日,我们在园内开展了“感受清明,缅怀先烈”教育活动,以“升旗仪式、讲述革命烈士杨闇公的故事”和多媒体视频图片的形式,让全体师生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巩固了礼仪教育成果。
三、家园互动,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的几点思考
家园互动,合力共育,是幼儿园礼仪教育成果的重要保障。我们认为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礼仪教育目标应“小一点”
设计幼儿礼仪教育目标,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坚持贴近校园实际,贴近教师实际,贴近幼儿认知水平,确定小而合适的目标,切忌贪多(内容多),贪深(幼儿理解困难),贪洋(追求洋化,超越园情),否则教育活动过程孩子不会产生兴趣,自然不会主动参与进来,过程和结果必然不会令人满意。
(二)礼仪教育内容应“近一点”
礼仪教育内容应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活动的内容应涉及幼儿的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幼儿园、社会等方方面面的一些简单礼仪,既常常遇到,又能学会运用。
(三)礼仪习惯养成应“实一点”
不教听起来华丽,却不实用的内容。重点从教给幼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早上好、再见、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用好体态用语:微笑、招手、点头、鞠躬、握手、鼓掌、起立、请让、敲门等基本礼仪行为开始。
(四)要建设一支礼仪教育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实施礼仪教育的关键,要特别注意和加强教师团队的内功修炼。加强教师礼仪专门培训,明确“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强化执行和落实《潼南县实验幼儿园教师行为规范》。加强礼仪技能培训,使教师掌握礼仪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增强教师礼仪教育的能力。
(五)要担当提高家长礼仪素质的责任
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尤其需要家长的配合,学校再好的礼仪教育如果离开了家庭的配合终将一事无成,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为此,我们大胆运用家长学校这一载体,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家教培训,提高家长的礼仪素养和家教能力。
一是专家现场会。邀请北师大钱志亮教授做“全国幼教礼仪教育解析”现场会,为家长解惑、答疑。学校和教师也利用家园联系册、幼儿成长档案、家园专栏、幼儿园博客及网站等多途径,及时向家长传递幼儿在园礼仪表现,互通有无,要求同步。
二是案例分析会。采用个案跟踪的形式,观察幼儿礼仪发展的问题,实地拍摄宣传典型案例,引导家长讨论,形成正确礼仪教育观。
三是家长沙龙会。举办家长沙龙,提前确定沙龙主题,组织家长交流家庭礼仪教育经验,学校适时引导,让家长沙龙成为提升家庭礼仪教育水平的重要工具和武器。
四是幼儿园社区同乐会。组织以讲礼仪、树新风为题材的家园同乐会,邀请社区居民和幼儿参与活动,唱响礼仪教育主旋律。
明代著名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学校,还是对孩子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长远的意义。家园互动,合力对全园幼儿实施礼仪教育,是潼南实验幼儿园建设“苗”文化的又一实践,也是幼儿园传播传统文化正能量的重要探索。实践表明,要真正实现幼儿礼仪教育的正效应,一定要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协调同步,同心同力。
作者简介:刘祎,女,1970年1月生,大学 本科文化,中学高级教师。先后任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现任重庆市潼南区实验幼儿园园长、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研究。
薛维学,男,1967年1月生,大学本科文化,中学高级教师,历任担任过小学、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区教委德育科副科长、教育科科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现为重庆市潼南区政府责任督学。长期从事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研究,先后在《中国教育报》《辅导员》《少年儿童研究》《中小学校长》《中国妇运》《中国农村教育》《中小学管理》《教育论坛》《四川教育》《今日教育》《重庆教育》等报刊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现为重庆市潼南区教委干部,区政府责任督学,主要从事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杜世碧,重庆市潼南区实验幼儿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