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聚焦 对焦 变焦——幼儿美术个案袋的运用
【作者】 张雪婷
【机构】 江苏常熟塔前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评价是幼儿美术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本文运用美术个案袋进行幼儿美术评价。文章通过对幼儿美术作品的收集与整理,观察与记录,分析与追踪幼儿绘画时的线索,研究其一段时间内美术发展的历程,以达到评价的目的。文章从美术个案袋的设置、作品的收集、评价方式的运用等方面阐述了笔者的做法,并从教师、幼儿、家长的角度分析了美术个案袋在美术评价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美术个案袋 幼儿美术评价 幼儿 教师
Abstract: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ldren's art activities,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art case bags for children's art evaluation。Through the col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children's art works, observation and recording, analysis and tracking of clues in children's painting, Study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t for a period of tim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valuation. The article from the art Case Bag、collection of works、the use of evaluation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uthor's practice,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children, parents, the effective use of art cases in the evaluation of Art.
Keyword:Art Case Bag Children art evaluation Children Teacher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焦点,在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环节中,这个焦点时常被忽略,教师的评价对象常集中在少数美术能力较强、画图构思好的孩子身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问题上,不应以“像不像”“对不对”或涂色是否均匀,布局是否合理,画面是否丰满等尺度来衡量,要求教师在具体真实的情景中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并积累其美术作品,采取纵向评价的方法,将幼儿与其过去相比,从其个人的成长发展来评价[1]。因此,每一个焦点都要发光,闪亮。
一、会聚焦点——我的个案袋我做主
每个幼儿的发展都沿着他特有的轨迹渐行渐进着。美术个案袋的建立让每一位幼儿都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儿美术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让幼儿按照自身的进度和方式到达各自的“阶梯”。
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兴趣,让他们成为个案袋的主人呢?首先,教师通过推出、介绍让幼儿认识个案袋。接着,教师和幼儿展开讨论:为什么需要个案袋?个案袋里装什么?个案袋有什么用?通过讨论,幼儿统一了认识,知道个案袋是记录自己美术成长过程的一个载体,需要收集自己一个阶段内的美术作品,并且用照片、文字等形式记录下美术活动的过程,反映出自己一个阶段的努力和进步。前期的认知充分激发了幼儿共同参与的热情。最后,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个性,以兴趣和爱好自己设计个案袋的封面,让他们有更多展示个性的空间。为了进一步让幼儿做好个案袋的小主人,教师培养孩子如何保管作品,如何放置作品,如何整理作品的能力,让幼儿意识到“我的个案袋我做主”,充分发挥幼儿美术评价的主体性。
二、对准焦点——我的个案袋我收集
美术个案袋中的作品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全部成果,有已完成的作品,也有能反映幼儿绘画过程的未完成的作品。每幅作品上都标注创作日期,记录幼儿在绘画中的典型表现和对作品的理解。完整的作品呈现能充分体现出幼儿各个不同维度上的发展与进步,以作为幼儿一阶段内美术发展的依据。
案例:杨宸是个由奶奶带大的男孩,不爱说话。在绘画活动中,他总是握着一支笔随意地涂画,对他的评价目的是改变他“不会画画”的状态,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使他愿意画,喜欢画。
第一阶段:迟疑不前 作品:小鸭戏水
幼儿表现:他拿着笔在画纸上画了几条横线条,有点歪歪扭扭,然后就不动了,看到我在关注他,就说“我不想画了”。我说:“宸宸,你画的是什么呀?”他说:“我画的是池塘,可我不会画小鸭子”我给与帮助,进行局部示范:“小鸭子的头是什么形状呢?”宸宸重新拿起画笔,在几条横线上又画上了一个圆和几条线条。
第二阶段:自我学习 作品:春天的花
幼儿表现:他用笔刷刷刷地画了条直线,在直线顶端画上了螺旋状的花。他看到旁边的同伴画了一朵太阳花,他也尝试着用短线画出了太阳花,他很开心地看着自己的画。
第三阶段:主动请教 作品:狮子
幼儿表现:他用黑色水笔画了一个很大的圆,添上了狮子的五官,然后他说:“我把狮子的头画得太大了!”我说:“没关系,头大一点,把身子画小一点,你画的是一只威武的狮子!”听了我的话,他继续完成了作品。
第四阶段:独立创造 作品:向日葵
幼儿表现:他先在左边画了一朵向日葵,在右边也画了一朵,画好后,看了看,然后在中间画上了一朵小小的向日葵。画好后,他开心地说:“这是向日葵一家,最大的是爸爸,最小的是宝宝,它们在晒太阳!”他还告诉了旁边的同伴。
小鸭戏水 春天的花 狮子 向日葵
在杨宸的个案袋中,教师对准焦点,以分阶段指导、支持鼓励的方法逐步引导,时时关注幼儿的学。在对焦中,教师用文字、图片客观真实地记录下幼儿在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教师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呈现幼儿的作品,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状态。从案例中看出,每一个幼儿都需要有展示与认可的机会,美术个案袋真实地记录了幼儿的绘画成长历程,体现了幼儿每一次的变化和进步,让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绘画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制定下一步适宜的教学目标,实现美术评价“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价值[2]。
三、改变焦点——我的个案袋多形式评价
在幼儿美术个案袋中,有教师对幼儿绘画时的观察记录,有与他交流时的对话记录。除了文字记录,还有用照片或者摄像的形式保存下来的绘画时捕捉到的精彩瞬间。在评价方法上,教师随着幼儿绘画时的不同表现,不断调整焦点,以找到最适合的形式,如:教师通过“我的画我做主”,集“笑脸”换“大拇指”,贴“随想随记”,“表格式评价”等形式呈现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历程,使评价方法的选择更多样化。
我的画我做主:这是以幼儿为评价主体,通过描述作品的构思、主题及方法,形成对自我的评价,激发幼儿评价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谈话和记录了解幼儿的创作背景和绘画历程。
集“笑脸”换“大拇指”:这是幼儿之间互评的一种方式。在评价时,幼儿把“笑脸”贴贴在同伴的作品上,当一张作品上集满五个“笑脸”时,老师贴上一个“大拇指”,以进一步鼓励幼儿。这种评价方式能让幼儿很直观的看到同伴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结果,更好地了解自己。
随想随记:这是第三方评价的方式,把家长融入到评价体系中,让家长把幼儿绘画时的即时感想记录在各种小标签上,贴在其作品上,评价内容以对作品的鼓励、理解为主,寥寥数语却是随心随想随思随悟。
表格记录式评价:这是以表格记录的方式更全面完整的对幼儿美术发展的整体性进行评价。设计的表格包括作品名称、时间、幼儿姓名、绘画过程记录、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幼儿评价、综合评价等内容。
除了这些,教师还能关注幼儿的兴趣表现,进行适宜性评价;理解幼儿的独特想象,进行欣赏性评价;尊重幼儿的自信表现,进行肯定性评价;发现幼儿的进步痕迹,进行激励性评价;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提示性评价。
四、聚焦、对焦、调焦——美术个案袋的有效运用
收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反映幼儿美术个体成长进步的的个案袋,构建了教师、幼儿、家长之间多元化、立体式、发展型的美术教育评价体系,促进三方一体的共同成长[3]。
1、聚焦:从教师的角度回看美术个案袋
美术个案袋成为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通过作品的收集、师生之间的交谈、家幼之间的沟通反馈等途径,让教师聚焦到个体,不仅生动地显现了幼儿美术学习的轨迹,还能清楚地认识幼儿的个性特点,掌握其在哪一方面比较突出,存在什么问题?在哪一种情况下特别需要帮助,应如何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教师利用这些信息来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不仅能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更客观的定位幼儿的发展情况,还能追踪到其特殊表现的成因,并以主动介入、引导的方式促进幼儿发展。它使教师更清晰地了解每一位幼儿,真正做到量身定做,达到个性化发展。
2、对焦:从幼儿的角度分享美术个案袋
美术个案袋成为幼儿之间分享的媒介,不但是幼儿绘画历程的“写真集”,更是激励幼儿的“回忆录”。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会组织幼儿开展小组间、班级间、年级组间的个案袋分享和交流活动,鼓励幼儿回顾和检视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同伴的个案袋。回顾,让幼儿反省一段时期内的所做所学;检视则让幼儿回想绘画过程中的体验,帮助他们看见自己的成长与改变;同伴间的分享能帮助幼儿拓展经验,关注他人,增进彼此的了解。
3、变焦:从家园的角度互动美术个案袋
美术个案袋成为家园互动的渠道,教师向家长定期开放个案袋,举办作品展览会,展示、分析、欣赏、评价个案袋。美术个案袋为家长动态地展现出幼儿一段时间内的进展,成为家园沟通实实在在的“载体”,家长从孩子的作品及教师的观察评价中发现孩子的优势与弱势,学会客观地评价孩子,更能有的放矢的进行个性化教育。
每个幼儿的绘画都有着不同的表现,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幼儿美术个案袋的运用突出了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它使每个幼儿都能在美术活动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使幼儿愿意画,愿意讲,愿意评,挖掘了孩子的潜力,更好地发展幼儿。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164-178
[2] 姚伟,崔迪.当前幼儿园档案袋评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追踪,2007,(2):31
[3]钟敏.写真 回溯 反思---让幼儿成长档案有名有实[J].幼教博览,2015,(11):22-23
作者简介:江苏常熟市塔前幼儿园,姓名:张雪婷 学历:本科,职务:副园长,职称:幼儿园一级教师.
关键词:美术个案袋 幼儿美术评价 幼儿 教师
Abstract: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ldren's art activities,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art case bags for children's art evaluation。Through the col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children's art works, observation and recording, analysis and tracking of clues in children's painting, Study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t for a period of tim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valuation. The article from the art Case Bag、collection of works、the use of evaluation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uthor's practice,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children, parents, the effective use of art cases in the evaluation of Art.
Keyword:Art Case Bag Children art evaluation Children Teacher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焦点,在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环节中,这个焦点时常被忽略,教师的评价对象常集中在少数美术能力较强、画图构思好的孩子身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问题上,不应以“像不像”“对不对”或涂色是否均匀,布局是否合理,画面是否丰满等尺度来衡量,要求教师在具体真实的情景中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并积累其美术作品,采取纵向评价的方法,将幼儿与其过去相比,从其个人的成长发展来评价[1]。因此,每一个焦点都要发光,闪亮。
一、会聚焦点——我的个案袋我做主
每个幼儿的发展都沿着他特有的轨迹渐行渐进着。美术个案袋的建立让每一位幼儿都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儿美术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让幼儿按照自身的进度和方式到达各自的“阶梯”。
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兴趣,让他们成为个案袋的主人呢?首先,教师通过推出、介绍让幼儿认识个案袋。接着,教师和幼儿展开讨论:为什么需要个案袋?个案袋里装什么?个案袋有什么用?通过讨论,幼儿统一了认识,知道个案袋是记录自己美术成长过程的一个载体,需要收集自己一个阶段内的美术作品,并且用照片、文字等形式记录下美术活动的过程,反映出自己一个阶段的努力和进步。前期的认知充分激发了幼儿共同参与的热情。最后,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个性,以兴趣和爱好自己设计个案袋的封面,让他们有更多展示个性的空间。为了进一步让幼儿做好个案袋的小主人,教师培养孩子如何保管作品,如何放置作品,如何整理作品的能力,让幼儿意识到“我的个案袋我做主”,充分发挥幼儿美术评价的主体性。
二、对准焦点——我的个案袋我收集
美术个案袋中的作品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全部成果,有已完成的作品,也有能反映幼儿绘画过程的未完成的作品。每幅作品上都标注创作日期,记录幼儿在绘画中的典型表现和对作品的理解。完整的作品呈现能充分体现出幼儿各个不同维度上的发展与进步,以作为幼儿一阶段内美术发展的依据。
案例:杨宸是个由奶奶带大的男孩,不爱说话。在绘画活动中,他总是握着一支笔随意地涂画,对他的评价目的是改变他“不会画画”的状态,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使他愿意画,喜欢画。
第一阶段:迟疑不前 作品:小鸭戏水
幼儿表现:他拿着笔在画纸上画了几条横线条,有点歪歪扭扭,然后就不动了,看到我在关注他,就说“我不想画了”。我说:“宸宸,你画的是什么呀?”他说:“我画的是池塘,可我不会画小鸭子”我给与帮助,进行局部示范:“小鸭子的头是什么形状呢?”宸宸重新拿起画笔,在几条横线上又画上了一个圆和几条线条。
第二阶段:自我学习 作品:春天的花
幼儿表现:他用笔刷刷刷地画了条直线,在直线顶端画上了螺旋状的花。他看到旁边的同伴画了一朵太阳花,他也尝试着用短线画出了太阳花,他很开心地看着自己的画。
第三阶段:主动请教 作品:狮子
幼儿表现:他用黑色水笔画了一个很大的圆,添上了狮子的五官,然后他说:“我把狮子的头画得太大了!”我说:“没关系,头大一点,把身子画小一点,你画的是一只威武的狮子!”听了我的话,他继续完成了作品。
第四阶段:独立创造 作品:向日葵
幼儿表现:他先在左边画了一朵向日葵,在右边也画了一朵,画好后,看了看,然后在中间画上了一朵小小的向日葵。画好后,他开心地说:“这是向日葵一家,最大的是爸爸,最小的是宝宝,它们在晒太阳!”他还告诉了旁边的同伴。
小鸭戏水 春天的花 狮子 向日葵
在杨宸的个案袋中,教师对准焦点,以分阶段指导、支持鼓励的方法逐步引导,时时关注幼儿的学。在对焦中,教师用文字、图片客观真实地记录下幼儿在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教师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呈现幼儿的作品,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状态。从案例中看出,每一个幼儿都需要有展示与认可的机会,美术个案袋真实地记录了幼儿的绘画成长历程,体现了幼儿每一次的变化和进步,让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绘画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制定下一步适宜的教学目标,实现美术评价“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价值[2]。
三、改变焦点——我的个案袋多形式评价
在幼儿美术个案袋中,有教师对幼儿绘画时的观察记录,有与他交流时的对话记录。除了文字记录,还有用照片或者摄像的形式保存下来的绘画时捕捉到的精彩瞬间。在评价方法上,教师随着幼儿绘画时的不同表现,不断调整焦点,以找到最适合的形式,如:教师通过“我的画我做主”,集“笑脸”换“大拇指”,贴“随想随记”,“表格式评价”等形式呈现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历程,使评价方法的选择更多样化。
我的画我做主:这是以幼儿为评价主体,通过描述作品的构思、主题及方法,形成对自我的评价,激发幼儿评价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谈话和记录了解幼儿的创作背景和绘画历程。
集“笑脸”换“大拇指”:这是幼儿之间互评的一种方式。在评价时,幼儿把“笑脸”贴贴在同伴的作品上,当一张作品上集满五个“笑脸”时,老师贴上一个“大拇指”,以进一步鼓励幼儿。这种评价方式能让幼儿很直观的看到同伴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结果,更好地了解自己。
随想随记:这是第三方评价的方式,把家长融入到评价体系中,让家长把幼儿绘画时的即时感想记录在各种小标签上,贴在其作品上,评价内容以对作品的鼓励、理解为主,寥寥数语却是随心随想随思随悟。
表格记录式评价:这是以表格记录的方式更全面完整的对幼儿美术发展的整体性进行评价。设计的表格包括作品名称、时间、幼儿姓名、绘画过程记录、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幼儿评价、综合评价等内容。
除了这些,教师还能关注幼儿的兴趣表现,进行适宜性评价;理解幼儿的独特想象,进行欣赏性评价;尊重幼儿的自信表现,进行肯定性评价;发现幼儿的进步痕迹,进行激励性评价;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提示性评价。
四、聚焦、对焦、调焦——美术个案袋的有效运用
收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反映幼儿美术个体成长进步的的个案袋,构建了教师、幼儿、家长之间多元化、立体式、发展型的美术教育评价体系,促进三方一体的共同成长[3]。
1、聚焦:从教师的角度回看美术个案袋
美术个案袋成为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通过作品的收集、师生之间的交谈、家幼之间的沟通反馈等途径,让教师聚焦到个体,不仅生动地显现了幼儿美术学习的轨迹,还能清楚地认识幼儿的个性特点,掌握其在哪一方面比较突出,存在什么问题?在哪一种情况下特别需要帮助,应如何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教师利用这些信息来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不仅能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更客观的定位幼儿的发展情况,还能追踪到其特殊表现的成因,并以主动介入、引导的方式促进幼儿发展。它使教师更清晰地了解每一位幼儿,真正做到量身定做,达到个性化发展。
2、对焦:从幼儿的角度分享美术个案袋
美术个案袋成为幼儿之间分享的媒介,不但是幼儿绘画历程的“写真集”,更是激励幼儿的“回忆录”。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会组织幼儿开展小组间、班级间、年级组间的个案袋分享和交流活动,鼓励幼儿回顾和检视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同伴的个案袋。回顾,让幼儿反省一段时期内的所做所学;检视则让幼儿回想绘画过程中的体验,帮助他们看见自己的成长与改变;同伴间的分享能帮助幼儿拓展经验,关注他人,增进彼此的了解。
3、变焦:从家园的角度互动美术个案袋
美术个案袋成为家园互动的渠道,教师向家长定期开放个案袋,举办作品展览会,展示、分析、欣赏、评价个案袋。美术个案袋为家长动态地展现出幼儿一段时间内的进展,成为家园沟通实实在在的“载体”,家长从孩子的作品及教师的观察评价中发现孩子的优势与弱势,学会客观地评价孩子,更能有的放矢的进行个性化教育。
每个幼儿的绘画都有着不同的表现,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幼儿美术个案袋的运用突出了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它使每个幼儿都能在美术活动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使幼儿愿意画,愿意讲,愿意评,挖掘了孩子的潜力,更好地发展幼儿。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164-178
[2] 姚伟,崔迪.当前幼儿园档案袋评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追踪,2007,(2):31
[3]钟敏.写真 回溯 反思---让幼儿成长档案有名有实[J].幼教博览,2015,(11):22-23
作者简介:江苏常熟市塔前幼儿园,姓名:张雪婷 学历:本科,职务:副园长,职称:幼儿园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