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用班训来指导学生修心修为

【作者】 叶开颜

【机构】 湖北省黄州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校有校训,家有家训,作为一个班级也应该有班训。班训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对学生行为习惯、做事风格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好的班训如果能够深入人心,她可以成为学生迷惘时的灯塔、行动时的指南,起到洗涤灵魂、安抚心灵的作用。在一个好的班训指引下,一个班级就会形成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而这种班风、学风也会慢慢浸润到每个学生,逐步形成班级学生共有的一些特质,或许,一下子看不到效果,但随着岁月的推移,将来可能看得到班训在学生身上所留下的影子和印记。
  关键词:班训;修心;修为
  一、引言
  在二十五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在思考着,除知识之外该传递给学生些什么呢?我的教学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也是班训逐步完善的过程。我通过学习一些中国文化经典或及一些名人家训,结合自己教学和人生的感悟,反思提炼,形成了我在教学中逐步传导的班训,也是我的教育观。人无完人,人生就是需要永恒的修行、修为。现将班训附后,一一解读,并就教于同仁。
  二、班训及解读
       修心篇
  读书行路悟大道,守正笃定静修心。
  凝神执念心宇圣,知行合一善美真。
  养内修外身心健,远邪去癖神气清。
  谨言慎独勿妄语,主敬祥和不忘形。
       修为篇
  谋远务近日三省,主次有序物事明。
  敬业精业恒修业,诚意正心永笃行。
  克勤克俭美生活,尽忠尽孝家国情。 
  修身齐家和天下,立德立言立功勋。
  解读如下:
  “读书行路悟大道”:读书,读好书,读经典的书!读一本好书,是一次跨越时空的邂逅,让你能够聆听伟人、圣贤的真言;读一本好书,是穿越时空的旅行,让你身处他乡、如临其境;读一本好书,是一次圣泉的开启,可以让你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读一本好书,让你能感到身心愉悦、云淡风轻!读好书、好读书让你思想有深度、视角有高度、人生有广度!读书既要读有字的书还要会读无字的书,了解自然、观察社会、参悟人生,所谓“读山、读水、读人生”。说到“行”,是因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因为“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读书中领悟、在行动者感悟、于静思中参悟,“悟”在“我”(吾),在“心”(忄),悟道靠自身。大道至简,没有“读”,没有“行”,没有“悟”,就没有“道”,更不可能得“大道”!
  “守正笃定静修心”:“守正”是指坚守正道,明确道义与责任,才不会心有旁骛。“笃定”是指稳健沉着,不慌不忙,不朝秦暮楚,能看清一生之向往。唯有守正笃定,才能神不外游、目不斜视、万物不侵,才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而修心,需要“静”,静能通禅,无论是古老东方修行方式的太极、气功、瑜伽、冥想,还是儒佛道教,茶道和参禅,都讲究一个静字。唯有静,才能明心见性,才能静而生定,定而能生慧。
  “凝神执意心宇圣,知行合一善美真”:说的是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信仰、信念,并坚信信念的力量!全神贯注、一心一意执着于自己心灵的圣地、一生的向往,那是远方的殿堂、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领地,那里是自己主宰的宇宙!古往今来,能成大业者,亦或是仁人志士正是因为有自己坚定的信仰、信念,才能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以此为基础,需要的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所指的是理论和实践的合一、是感悟和行动的合一,是理想和行为的合一。惟其如此,才能在让自己闻得见清香缥缈,听得见泉韵叮咚,看得见万水千山,能沉浸于宇宙浩瀚,那是自己内心唯美的世界、那是真善美的天地!“善美真”是说要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教育的本质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也就是“立德树人”!无论是科学或艺术,政治还是军事,只有在追求“真善美”的方向上才不会偏离方向,也才能不忘初心!
  “养内修外身心健”:主要讲的是一个人要内外兼修,注重心灵的洗涤、灵魂的净化和精神食粮的获得,同时要注意强健身体。健身要注意科学,听从身体感受,身体也是一个人精神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
  “远邪去癖神气清”:是指要远离那些邪淫之事,远离邪恶之人,去掉自己的坏习惯。比如不抽烟、少喝酒、不赌博、不滥交朋友,不去参与蜚短流长,不要为一些无聊、无益、无趣的事耗掉自己的精力。生命是有限的,要学会放弃、拒绝,无益的事不做等等。苟能这样,当然是“神气清”了。
  “谨言慎独勿妄语”: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无需别人监督,不去随意发言。毛泽东给自己的女儿起名李敏、李纳,就是要后代“敏于行而纳于言”,可见,谨言的重要。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诚于中,形于外”是慎独的一个主要含义。曾国藩的家训的第一条说,“慎独则心安”,同样可见慎独的重要。
  “主敬祥和不忘形”:“主敬”可以用庄重、端庄来概括。将“主敬”作为一种修养的方法初见于《论语 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中国宋代理学家程颐更是将其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方法。程颐认为:“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一者无他,只是整齐严肃,则心便一”。意思是整饬自己的思虑,保持自觉自警的状态,心便能专一而不为外物所诱。朱熹也讲主敬,强调“居敬”、“持敬”。曾国藩家训第二条说“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要做到“祥和”,需要的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善言哂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大度;需要的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卷云舒”的气度,是一种透露着温和、宽容、镇定的风度。“不忘形”当然是指没有不检点、不文雅、不克制、不严肃的行为。
  “谋远务近日三省,主次有序物事明”:是说一个人要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每日三省其身,反思得失,裨补缺漏。放东西,要物得其所、物归原处;做事,要有主有次,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知道抓大放小,合理取舍。
  “敬业精业恒修业,诚意正心永笃行”:敬业是态度,精业是目标,专心致志地不断追求才能获得真学问,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或者是半途而废。
  “诚意正心”中国古代儒家所倡导的一种内心道德修养过程。诚意是指意必真诚而不自欺,正心是说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语见《礼记 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意的关键在于“格物致知”。只有对人情物理的认识提高了,才能服膺义理,主动克制情欲。当意真诚、心端正,更容易有持之以恒的行动。
  “克勤克俭美生活,尽忠尽孝家国情”:李商隐《咏史》诗中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诗句,《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中也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想一想伟大人物如毛泽东者,是何等的节俭,看一看发达国家如德国,其总理默克尔是何等平民。再翻一番历史:唐太宗李世民,乘轻骑,住寒宫,轻徭薄赋,终得贞观之治。相反,商纣王,穷奢极欲,横征暴敛,终自焚于鹿台。再看看当今,世界级的富豪,比尔盖茨衣着总是普通,Face 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开的也只是大众GTI。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和人物无不在告诉我们:成由勤俭破由奢!永远也不要浪费、奢华、讲排场,永远都要勤俭节约!哪怕是一粒饭、一滴水、一度电!何谓“美生活”?是说永不停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要让生活充满了美感。干净的衣服、整饬的环境是我们的追求!一杯清茶、一卷诗书、一束鲜花、一段音乐,尽管简朴但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美感和诗意,克勤克俭并不是要我们做一个清教徒和苦行僧,所以要崇尚美好生活、追求美好生活。尽忠于国,尽孝于亲,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而家国情怀让人立得正、行得稳,靠得住;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他可能为了情怀出生入死,慷慨赴难,也可能为了情怀挺身而出、拍案而起;也可能为了情怀,远走他乡,四处漂泊;也可能为了情怀蜗居一隅,苦苦支撑。当然,深沉美好的情怀,一定会赢得大地春回、百花盛开、阳光明媚、惠风和畅。
  “修身齐家平天下”语出《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之所以用“和”天下,不用“平”天下,乃是因为个人觉得“平”字未免充满了戾气,当今世界,是一个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世界,不要充当世界警察也不要以强者自居。一个“和”字,充满了尊重、友善、平等和博爱。“立德立言立功”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我们可理解为人生的三个最高标准,或者说是成功人生的"三部曲",即: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建立伟大的功勋业绩,确立独到的学说言辞,也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
  三、结语  
  一个好的班训,必将强大学生的内心,强壮学生的骨骼,涵养学生的气度;一个好的班训,会让学生既有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又有正确的方法论;让学生知道该往何处去,该怎样去,为什么要这样去。用好的班训来指导学生修心、修为,必然会逐步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我所努力和期望的。
  作者简介:叶开颜,男,1969年出生,湖北省黄州中学高级教师,“黄冈名师”,“全国中小学优秀英语教师”,现任黄州中学教务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