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教学中ppt课件应用的问题
【作者】 张淑华 吴振海
【机构】 黑龙江省伊春林业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不断的被采用,我们学校为了方便教学在每个教师和实训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普通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都已经普遍应用了课件(ppt)教学,应用的效果如何,我本人通过对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得出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的结论。
一、ppt课件只是简单的电子板书。
在每年年末教学总结的时候,教学主管部门都要组织一次课件大赛,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做出的课件就把一些动画元素加进了ppt课件中;没有专业基础的其他教师,只能把文字和在网上荡来的图片结合到一起制作ppt课件;如果荡不着图片,就是简单的文字加一些框架结构制作的ppt课件。这是参赛的课件,那么在常规教学中的ppt课件是什么样子哪,就我的了解大都是:好一点的是文字加图片,差一点的就是文字,也就是简单的电子板书。电子板书式的ppt课件的应用减少了教师课堂写板书的过程,降低了教学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却没有达到直观,生动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书写板书的基本功逐渐在减弱,虽说我们不是普通教育,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板书功底,但我们是教师,教师就应该有最基础的板书职业能力。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教师大都毕业于专业学校,没有经过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建议学校每一学期对教师都要进行一次教师基本功的培训,培训后按照教师的年龄段或者是按照教师的职称分组进行比赛,提高教师的基本功水平。定期培训教师制作ppt课件的技术,不要流于形式,每次培训解决一个技术难题就可以,因为,问题多了教师可能接受不了,效果反到不理想,所以,培训一次解决一个技术问题,再针对此项技术的应用进行训练和比赛,效果会更好。
二、一课到底的ppt课件现象
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好的ppt课件的应用确实起到生动、直观的教学效果,可是仔细分析一下我们现在的学苗,中等职业学校取消了考试入学的过程,学生都是免试入学的初中毕业生,有的学生是流失生,还没有完成九年的义务教育,文化水平低,自律性比较差,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坐在课堂上,视觉和思路能够集中在教学过程上的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其它时间就是那种分散思维了。那么,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是45分钟课堂有35分钟以上的时间,在利用ppt课件进行教学,渐渐地学生对ppt教学过程也产生了厌烦的心里,便出现了睡觉、摆弄手机、说话等干扰课堂教学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一课到底ppt课件的现象哪?我的建议是采用微课教学,微课是指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采用ppt课件的形式,这种ppt课件要加入动画的元素,具有可观性,不是简单的电子板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或难点或一个难于理解的概念的讲解,剩余的内容可以采取板书教学等,这样可以变换学生思维方式,改变学生注意力的方向,进行交叉思维,较少学生的视疲劳。
三、ppt课件的不变性
因为我们的学苗基础差、底子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导致了教师教的积极性也不高;在有,一般在课程安排上,每个教师所讲的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是固定的,只是时间上的重复。有些教师的课件,从第一次讲该课程时制作的,就再也没有修改过,没有新意,不添加新的知识,也不改变教学思路,这就失去了ppt课件教学的意义。作为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每次重复都应该有修改和添加,对自己也是一个促进。
四、ppt课件代替手写教案现象
在没有信息化手段应用的时候,教师备课以手写教案为主,教学中可利用的工具是幻灯片、挂图、板书等。现在有了信息化技术,教师备课、上课以制作和应用ppt课件为主,减少了手写教案,大多数都写的都是教学简案,有的教师连教学简案都没有,上课拿个u盘,利用多媒体设备,打开ppt课件就上课了,完全没有了手写教案。我感觉这是丢了教师的本,因为,手写教案可以补充说明ppt课件的内容,ppt课件内容应该简单明了,直观、生动。教师必须写教案,教学时手写教案内容利用板书完成,恰好就改变了上面说到的一课到底的ppt课件现象。
一、ppt课件只是简单的电子板书。
在每年年末教学总结的时候,教学主管部门都要组织一次课件大赛,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做出的课件就把一些动画元素加进了ppt课件中;没有专业基础的其他教师,只能把文字和在网上荡来的图片结合到一起制作ppt课件;如果荡不着图片,就是简单的文字加一些框架结构制作的ppt课件。这是参赛的课件,那么在常规教学中的ppt课件是什么样子哪,就我的了解大都是:好一点的是文字加图片,差一点的就是文字,也就是简单的电子板书。电子板书式的ppt课件的应用减少了教师课堂写板书的过程,降低了教学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却没有达到直观,生动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书写板书的基本功逐渐在减弱,虽说我们不是普通教育,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板书功底,但我们是教师,教师就应该有最基础的板书职业能力。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教师大都毕业于专业学校,没有经过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建议学校每一学期对教师都要进行一次教师基本功的培训,培训后按照教师的年龄段或者是按照教师的职称分组进行比赛,提高教师的基本功水平。定期培训教师制作ppt课件的技术,不要流于形式,每次培训解决一个技术难题就可以,因为,问题多了教师可能接受不了,效果反到不理想,所以,培训一次解决一个技术问题,再针对此项技术的应用进行训练和比赛,效果会更好。
二、一课到底的ppt课件现象
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好的ppt课件的应用确实起到生动、直观的教学效果,可是仔细分析一下我们现在的学苗,中等职业学校取消了考试入学的过程,学生都是免试入学的初中毕业生,有的学生是流失生,还没有完成九年的义务教育,文化水平低,自律性比较差,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坐在课堂上,视觉和思路能够集中在教学过程上的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其它时间就是那种分散思维了。那么,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是45分钟课堂有35分钟以上的时间,在利用ppt课件进行教学,渐渐地学生对ppt教学过程也产生了厌烦的心里,便出现了睡觉、摆弄手机、说话等干扰课堂教学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一课到底ppt课件的现象哪?我的建议是采用微课教学,微课是指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采用ppt课件的形式,这种ppt课件要加入动画的元素,具有可观性,不是简单的电子板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或难点或一个难于理解的概念的讲解,剩余的内容可以采取板书教学等,这样可以变换学生思维方式,改变学生注意力的方向,进行交叉思维,较少学生的视疲劳。
三、ppt课件的不变性
因为我们的学苗基础差、底子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导致了教师教的积极性也不高;在有,一般在课程安排上,每个教师所讲的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是固定的,只是时间上的重复。有些教师的课件,从第一次讲该课程时制作的,就再也没有修改过,没有新意,不添加新的知识,也不改变教学思路,这就失去了ppt课件教学的意义。作为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每次重复都应该有修改和添加,对自己也是一个促进。
四、ppt课件代替手写教案现象
在没有信息化手段应用的时候,教师备课以手写教案为主,教学中可利用的工具是幻灯片、挂图、板书等。现在有了信息化技术,教师备课、上课以制作和应用ppt课件为主,减少了手写教案,大多数都写的都是教学简案,有的教师连教学简案都没有,上课拿个u盘,利用多媒体设备,打开ppt课件就上课了,完全没有了手写教案。我感觉这是丢了教师的本,因为,手写教案可以补充说明ppt课件的内容,ppt课件内容应该简单明了,直观、生动。教师必须写教案,教学时手写教案内容利用板书完成,恰好就改变了上面说到的一课到底的ppt课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