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作者】 李向军

【机构】 山东省莒南县石莲子镇新庄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用题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内在联系,经历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的过程,初步获得对数学的整体认识;通过课题学习和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有关的数学规律。”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只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体现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历来是各个学校比较重视的课题。大部分学生一到做应用题就觉得头疼,常常束手无策。由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般都具有抽象性与隐蔽性的特点,给学生解题造成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方面,我的做法是:
  一、学会审题,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
  学会认真审题,全面掌握题意,并能进行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基础。为此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征和给出的信息或启示,充分运用条件,达到尽可能满足结论需要的要求。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审题不过关,不知从何入手,导至最后怕做应用题。审题不过关说到底就是方法不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时不意单单是结果,更应注意渗透学生方法的培养,努力做到:
  1、读题是前提。
  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这一步一定要全面、细心。“读题”时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思考,搞清含义,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的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的条件,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读题”时不要急于求解,有些同学拿到题目立即写,往往不知所云;有些同学审题时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是解题之大忌,也是解题中“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读题”过程中,边思索、边联想,弄清题目中所涉及到的现象和过程,正确还原各种模型,找准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2、“动手画一画”是方法。
  特别是在教学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时,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也是理清题意的好方法。例如在教学行程应用题时,对题目中出现的速度、时间、路程的情景、画一些必要的草图和变化的过程。找出题目的关键之处,这是解题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解题的突破口。画草图的过程必须认真审题,根据题中告诉的各已知量的数量关系充分想像、分析、判断,运用“手画”方法画出草图,使学生在脑子里展示完整的物体运动过程,使之过程更为直观明了。
  3、“脑思”是关键。
  做到以上两点的同时要求学生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全面思考、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它们不会太难,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但教师要告诉学生切忌掉以轻心,洋洋自得。因为有些题看似简单,但可能潜藏着小小的陷阱,一不留意就会掉下去,可到头来却不知道为什么错了?学生如果遇到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题型或一时无从下手的难题,千万不要认定自己一定做不出来。这时可采取一些巧妙的办法,例如,不妨先闭上眼睛,深呼吸几下,然后再集中全部精力攻克这道题等等。最要不得的是,遇到一道难题,看了几眼,做不下去,就放弃了。遇到难题,不必吓得不敢下手,从简单的方面考虑,将可以想到的步骤一步步清楚地写下来,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加强解题思路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进行解题思路训练是学生学好应用题的重要方法。通过审题,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使已知量和未知量这对矛盾得到统一,这种构想就叫思路。应用题教学中要以指导思考方法为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如:福田小学五年级学生分三个组去工厂做胶袋,第一组16人,共做256个;第二组14人,共做210个;第三组15人,共做254个,全班每人平均做多少个?我引导学生寻找解题途径和方法:①看这道题求什么?②怎样求?③什么是总数量?④什么是总人数?接着启发学生找出总数量和总人数的途径,并找出题意数量关系式。根据分析列算式:(256+210+254)÷(16+14+15),使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
  三、应用题教学和运算教学要紧密结合
  新教材中,应用题不再以单独章节的形式呈现,而是和计算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做不是取消应用题,而是极大地加强了应用题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中的重要作用;不是降低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而是为了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应用题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2.教学习题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量反映学生身边的事和感兴趣的事,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3.应用题不强化类型,让学生从运算意义出发进行思考,而不是从类型出发进行思考。学生解决问题时不是把问题和类型相联系,而是思考情境中的问题与数学意义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对数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如果死扣解题类型,学生就不会着重思考其中的数学意义,这样,学生的思考空间缩小了,学生虽然发展了解题技能,但没有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思考能力。只有把情境和运算意义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思维能力。
  总之,在应用题教学时,要使应用的情节生活化,尽量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应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增强活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