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作者】 王 勇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四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这是非常值得我们语文教师重视的课题和任务。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它是整个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写作水平的高低能明显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综合知识水平的程度,而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揠苗助长,一步登天的错误倾向。有些学生感到“作文难写”。一听到“作文”二字就深感头痛,为了完成写作任务,东拼西凑,写出的作文“言之无序”,抑或是“假、大、空”的口号式作文。
一、培养学习兴趣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从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看,作文教学的质量并不高,虽然老师和学生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却不大。如何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这是老师们非常关心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曾经有人对初一班的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你喜欢不喜欢作文?”,调查结果显示,有68%的学生不喜欢作文,人数占了绝大多数,这一部分学生是在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学习作文的,他们带着一种厌倦心理,把作文学习变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兴趣虽然不能作为学好作文的唯一原因,但是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的有无和学习成绩的优劣密切相关。因此,在研究作文教学工作时,对学习兴趣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1、学习兴趣是学生作文学习的最佳动力。
学生学习作文的最佳动力是对作文这门学科的兴趣。然而,推动学生学习进程的动力很多,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外在动力,如教师的引导,家长的督促,社会的舆论,学校的风气,等等;另外一种便是内在动力。内在动力更为重要,这种内在动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无学习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能否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所学材料和内容是否有兴趣。
2、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生感知事物的主动性。
学习兴趣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它可以使学生对社会和生活认识活动积极主动化,增强他们观察事物的敏锐性以及战胜困难的意志力。所以我们无论教学生学习哪门功课,首先要使他们爱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经验证明,对中学生来说,凡是他喜欢学的,就有动力,就能引起他的注意。比如,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每周写一至两篇日记,对作文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并不感到负担重,有的甚至超额完成,那些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学生则感到压力很大。
二、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1)启发学生观察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文缺少“真生活”,一味的虚构“假”、“大”、“空”,这样的作文写多了,一提作文学生就“头痛”,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感到索然无味,也就成了正常现象。追本溯源,老师的误导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老师一味要求写积极高尚的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只有积极高尚的内容才是真生活”的错误认识。因此,我们应当让学生从凡人小事中体验生活的真实,感悟真性情。
组织实践活动后作文是引导学生体验真生活抒写真性情的好方法,比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登山,让学生亲近自然;开亲子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心灵;周末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体验亲情的伟大,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旦有了切身体验,就会变得兴趣盎然,然后作文必会情真意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的美,进而体验作文美。
(2)教会学生积累材料。现在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言之有物,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课外广泛阅读文章,熟读精思积累材料,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在作文写作中才能把丰富的素材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3)鼓励学生多记日记。中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写作水平。比如,鼓励中学生平时多练笔,多记日记,随时把自己所见、所闻、所为、所感记下来,并通过定期开展相互观摩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得到启发。
(4)引导学生以说促写。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要改变这一现状,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
(5)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总之,写作教学必须贯穿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教学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积累素材的能力,都是在为写作铺路垫石,最终达到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培养学习兴趣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从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看,作文教学的质量并不高,虽然老师和学生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却不大。如何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这是老师们非常关心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曾经有人对初一班的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你喜欢不喜欢作文?”,调查结果显示,有68%的学生不喜欢作文,人数占了绝大多数,这一部分学生是在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学习作文的,他们带着一种厌倦心理,把作文学习变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兴趣虽然不能作为学好作文的唯一原因,但是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的有无和学习成绩的优劣密切相关。因此,在研究作文教学工作时,对学习兴趣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1、学习兴趣是学生作文学习的最佳动力。
学生学习作文的最佳动力是对作文这门学科的兴趣。然而,推动学生学习进程的动力很多,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外在动力,如教师的引导,家长的督促,社会的舆论,学校的风气,等等;另外一种便是内在动力。内在动力更为重要,这种内在动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无学习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能否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所学材料和内容是否有兴趣。
2、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生感知事物的主动性。
学习兴趣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它可以使学生对社会和生活认识活动积极主动化,增强他们观察事物的敏锐性以及战胜困难的意志力。所以我们无论教学生学习哪门功课,首先要使他们爱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经验证明,对中学生来说,凡是他喜欢学的,就有动力,就能引起他的注意。比如,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每周写一至两篇日记,对作文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并不感到负担重,有的甚至超额完成,那些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学生则感到压力很大。
二、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1)启发学生观察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文缺少“真生活”,一味的虚构“假”、“大”、“空”,这样的作文写多了,一提作文学生就“头痛”,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感到索然无味,也就成了正常现象。追本溯源,老师的误导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老师一味要求写积极高尚的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只有积极高尚的内容才是真生活”的错误认识。因此,我们应当让学生从凡人小事中体验生活的真实,感悟真性情。
组织实践活动后作文是引导学生体验真生活抒写真性情的好方法,比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登山,让学生亲近自然;开亲子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心灵;周末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体验亲情的伟大,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旦有了切身体验,就会变得兴趣盎然,然后作文必会情真意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的美,进而体验作文美。
(2)教会学生积累材料。现在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言之有物,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课外广泛阅读文章,熟读精思积累材料,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在作文写作中才能把丰富的素材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3)鼓励学生多记日记。中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写作水平。比如,鼓励中学生平时多练笔,多记日记,随时把自己所见、所闻、所为、所感记下来,并通过定期开展相互观摩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得到启发。
(4)引导学生以说促写。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要改变这一现状,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
(5)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总之,写作教学必须贯穿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教学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积累素材的能力,都是在为写作铺路垫石,最终达到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