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乐 利

【机构】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注重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字: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策略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改革的主阵地,而当前老师们感到困惑的是课堂教学该怎样进行?怎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呢?现将在实践中几点认识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自觉地转变角色,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强调师生互动,求得共同发展。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以及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者,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调查、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先进设备走入了学校,多媒体设备就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进入了课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它给教学带来的各种便利。生物教学会涉及一些很抽象的反应过程或者概念等知识点,如果单靠老师授课,很难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直观清晰的认识。这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使得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掌握。比如,在讲解“染色体”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DNA和遗传基因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加深印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三、加强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3十综合”高考模式中,理科综合( 含生物) 试卷的命题思路是“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核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深化知识联系,加强综合教学。
  (一)加强学科间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学科间综合能力生物学与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互相渗透,联系密切。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有30 处,与物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5 处,与地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6 处。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开拓思路,全面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点,拓展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渗透和延伸,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其次,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其它学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实验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更应加强生物、化学和物理三科知识的综合渗透。生物实验本身就是运用化学、物理方法验证、研究生命活动现象和原理的过程,如新教材中“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坚定实验”,其实验原理就是依据三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设计的。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更应注重理、化、生三科知识的结合点,搞好实验综合教学。
  (三)联系实际,关注热点,加强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的培养从近年来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以看出,命题突破了围绕课本取材的命题思路,加强了知识的应用,强调了与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高新技术、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本,要走出课本,及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生物学科研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及时穿插讲述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疾病与健康等生物热点知识。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关键在于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
  1、善于设疑,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多个方向探索和发展的思维,是从一个信息源导出不同的结果。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质疑,让学生在疑问中产生探究的心理。如在讲顶端优势原理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从以往对生产实践已有认识去进行发散思维。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1)常见的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有哪些?如何加强其顶端优势?(2)生产实践中怎样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使学生对顶端优势有关的各个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运用引导探索法,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发现法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如,在讲“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时,教师并不先发现病因,而是先向学生提问:“治疗该病的根本措施是什么?”这时,学生不能仅仅看事情的表象,而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蛋白质到RNA再到DNA的逆向推导。学生自然会明白:“镰刀型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治疗的根本措施是改变综的遗传物质。”这样能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五、优化评价标准
  和其他学科一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同样要面临着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在处理这一现象的时候,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立足学生实际发展水平,进行相应的目标要求,兼顾到学生的整体均衡性发展。提高教学成效。在教学目标上。我们可以遵循“逐层递减”原则,按照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的顺序,逐步降低目标要求,让每一个层面的教学目标都基本上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在面对自己通过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面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潜能可以得到有效激发。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考核都要遵循这一原则,教学活动中提问难度、课内练习数量和深度,以及考试内容的选择等,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差别化原则,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活动满足差异性发展需求,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