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作者】 张 华
【机构】 山东省莒南县文疃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存在一些课堂管理方面的问题。我们不能通过强制的课堂纪律来约束学生。课堂管理的理念需要重新思考,课堂管理的策略需要重新设计。我们要创设学生自我管理的学习氛围,从而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课堂管理 严格 语言艺术 制度
在信息技术课程交流会上我听到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评论: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太难了!讲理论时,学生常会抢着说话或大叫听不懂,没意思,不认真听课。机房中的管理更是难以控制,电源声、击键声、移凳声、讨论声不绝于耳。时时有人讲话,时时有人喊机子坏了,时时有人在走道中走动,时时有人偷玩游戏与聊天。管得过严,学生不喜欢上课;管得不严,一片混乱,无法教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教学和管理一直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难题,课堂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我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已有多年了,对于如何使课堂教学顺利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且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想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和看法。
一、端正态度,立足本职。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上课的时候离不开计算机。有了计算机又出现了新矛盾——“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永远要比对老师的兴趣要高”。因此,教师怎样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就成了所有信息技术教师最大的难题,如果这个难题解决不好,也就谈不上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了。对于课堂管理,许多教师往往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有些教师甚至就得过且过了,觉得信息技术课又不像语文、数学等学科,学不好家长也不会有意见,从而疏于管理,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愈来愈差。如果一名教师自己都对所教的学科抱着这种观念,那么,又怎能让学生重视起这一学科来呢?因此,我认为,改善课堂管理的第一点就是——“教师首先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
二、精心准备,重视课堂环境。
信息技术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我们往往承担着比较多而琐碎的任务。在学校也处于地位低下,人微言轻,不受重视的状态,但这不能作为我们慢怠课堂的借口。实际上,在课堂教学的前期,不仅要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考,更需要从课堂的角度去完善课堂环境。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小问题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或中断,要使课堂像个课堂。不能无视地面的脏乱,要随时保持地面的整洁;不让学生进入教室却发现桌椅杂乱无章,而是随时使用完毕随时整理整齐;更不能让机器持续几节课无法使用,做到机器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尽快投入到使用之中。要想使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程,首先要给他们一个整齐,洁净,正常的教学环境。
三、课堂组织严格化。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课堂上处处体现着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学生之间的默契合作。这些特点,使得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四、运用语言艺术促进课堂管理。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同时还需要良好的语言艺术修养。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把教师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加以讨论。
1、有声语言。教师在讲述概念原理或操作方法时,语言要温和,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这样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同时,对学生要经常适当地鼓励。
2、无声语言。教师要学会运用动作、表情、眼神、仪态等非语言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减少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有效提高课堂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修养,定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完整制约机制,实行评分制教学。
1、上好第一堂课。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堂课上,我都会用来上学前教育课。课上,我会着重强调机房上机守则和机器的开关机顺序,让他们知道在机房内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比如,不能带流质液体和有磁性的物体进机房;在机房上课有问题时须举手向教师示意;不能离开座位、大喊大叫等,让他们在机房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为了爱护机器,我还按学号给学生分配座位,落实责任到人。由此,他们就会在上课时间保管好自己的机器,而不会随意去网上下载游戏,使自己的机器感染病毒了。
2、“任务驱动”的课堂评分制教学。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另一个不同点就是——“信息课不能像别的学科一样留课后作业”。因此,所有的练习就都必须在课堂上完成。由于学生完成作业时教师可能没有足够时间逐一检查,而造成个别同学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可能出现“上课不听讲、下课交白卷”的情况。为此,我尝试在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课程,采用课堂评分制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所谓课堂评分制,是指教师在每一堂课为学生每次作业打分并所做的记录。所谓“任务驱动”,要求教师精心准备每堂课,为学生布置任务,并制定与每一个任务相应的评分机制。由于任务中涉及到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又要进行打分,因此,他们肯定会认真听讲。学生对每堂课完成作业情况的记录就是信息技术课的平时成绩,把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挂钩,注重平时的积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也无暇去光顾那些与上课无关的游戏,从而慢慢形成了一种相互探讨、公平竞争的氛围。
六、提升教师素质,拉近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些无意识的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声小小的问候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教师要做到学习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做到既严厉又平易近人,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可接受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管理以学习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仅要在对学生管理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更要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针对不同的年级段、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这样才能全面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课堂管理 严格 语言艺术 制度
在信息技术课程交流会上我听到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评论: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太难了!讲理论时,学生常会抢着说话或大叫听不懂,没意思,不认真听课。机房中的管理更是难以控制,电源声、击键声、移凳声、讨论声不绝于耳。时时有人讲话,时时有人喊机子坏了,时时有人在走道中走动,时时有人偷玩游戏与聊天。管得过严,学生不喜欢上课;管得不严,一片混乱,无法教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教学和管理一直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难题,课堂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我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已有多年了,对于如何使课堂教学顺利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且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想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和看法。
一、端正态度,立足本职。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上课的时候离不开计算机。有了计算机又出现了新矛盾——“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永远要比对老师的兴趣要高”。因此,教师怎样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就成了所有信息技术教师最大的难题,如果这个难题解决不好,也就谈不上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了。对于课堂管理,许多教师往往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有些教师甚至就得过且过了,觉得信息技术课又不像语文、数学等学科,学不好家长也不会有意见,从而疏于管理,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愈来愈差。如果一名教师自己都对所教的学科抱着这种观念,那么,又怎能让学生重视起这一学科来呢?因此,我认为,改善课堂管理的第一点就是——“教师首先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
二、精心准备,重视课堂环境。
信息技术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我们往往承担着比较多而琐碎的任务。在学校也处于地位低下,人微言轻,不受重视的状态,但这不能作为我们慢怠课堂的借口。实际上,在课堂教学的前期,不仅要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考,更需要从课堂的角度去完善课堂环境。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小问题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或中断,要使课堂像个课堂。不能无视地面的脏乱,要随时保持地面的整洁;不让学生进入教室却发现桌椅杂乱无章,而是随时使用完毕随时整理整齐;更不能让机器持续几节课无法使用,做到机器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尽快投入到使用之中。要想使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程,首先要给他们一个整齐,洁净,正常的教学环境。
三、课堂组织严格化。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课堂上处处体现着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学生之间的默契合作。这些特点,使得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四、运用语言艺术促进课堂管理。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同时还需要良好的语言艺术修养。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把教师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加以讨论。
1、有声语言。教师在讲述概念原理或操作方法时,语言要温和,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这样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同时,对学生要经常适当地鼓励。
2、无声语言。教师要学会运用动作、表情、眼神、仪态等非语言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减少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有效提高课堂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修养,定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完整制约机制,实行评分制教学。
1、上好第一堂课。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堂课上,我都会用来上学前教育课。课上,我会着重强调机房上机守则和机器的开关机顺序,让他们知道在机房内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比如,不能带流质液体和有磁性的物体进机房;在机房上课有问题时须举手向教师示意;不能离开座位、大喊大叫等,让他们在机房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为了爱护机器,我还按学号给学生分配座位,落实责任到人。由此,他们就会在上课时间保管好自己的机器,而不会随意去网上下载游戏,使自己的机器感染病毒了。
2、“任务驱动”的课堂评分制教学。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另一个不同点就是——“信息课不能像别的学科一样留课后作业”。因此,所有的练习就都必须在课堂上完成。由于学生完成作业时教师可能没有足够时间逐一检查,而造成个别同学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可能出现“上课不听讲、下课交白卷”的情况。为此,我尝试在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课程,采用课堂评分制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所谓课堂评分制,是指教师在每一堂课为学生每次作业打分并所做的记录。所谓“任务驱动”,要求教师精心准备每堂课,为学生布置任务,并制定与每一个任务相应的评分机制。由于任务中涉及到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又要进行打分,因此,他们肯定会认真听讲。学生对每堂课完成作业情况的记录就是信息技术课的平时成绩,把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挂钩,注重平时的积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也无暇去光顾那些与上课无关的游戏,从而慢慢形成了一种相互探讨、公平竞争的氛围。
六、提升教师素质,拉近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些无意识的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声小小的问候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教师要做到学习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做到既严厉又平易近人,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可接受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管理以学习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仅要在对学生管理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更要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针对不同的年级段、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这样才能全面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