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数学教学中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作者】 孙文辉

【机构】 山东省莒南县洙边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和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如何在教学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我觉得教师吃透教材,优化设计,追求实效,积极进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课堂结构合理化
  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是获取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首先要有一个适宜的教学环节和各个教学环节的科学时间分配。比如“圆柱的容积”是在“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因而我在教学中用比较短的时间使学生将圆柱的体积与容积联系起来,掌握了概念和计算方法,而将较长的时间用于学生动手操作,测量计算所带的圆柱形容器的容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知识的巩固,提高动手能力。第二、要摒弃抵消的教学环节,强化时间观念,提高效能。如口算的出示,我将以往练一题换一题的出示方法改为限时练习。这样出示时间短了,学生必须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增加了课堂训练强度和学生思维的密度,既达到了“省时”和“高效”的目的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得到改善。第三、要注重整体效应,使各要素、各方面形成全面投入的最佳状态。实现合理的课堂结构,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我认为必须体现“五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源、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主旨)“八个和谐统一”(即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师生关系和谐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统一、认知和感知和谐统一、知识与能力和谐统一、讲与练和谐统一、动与静和谐统一、讲授与自学和谐统一).
  二、信息反馈多样化
  课堂教学效果能否取得最佳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取得反馈信息,在实行信息反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性:加强课堂巡视,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观察学生动态,通过必要的问答、练习、板演等获取反馈信息,注意反馈面要广,尤其对中下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当面指导,当堂解决。
  2.可靠性:对只要求做出“对”“错”或“是”“否”回答的问题,可变换回答方式,如:在教学“正反比例关系的判断”一节时,我用事先约定好的办法,手心向前表示正比例、向后表示反比例、握拳表示不成比例。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要做出明确的判断,避免回答问题时“随大流”的弊端,准确把握学生掌握情况。
  3.及时性:取得信息一定要迅速及时,做到及时获取、及时调控,以期教学效果最佳。
  三、训练方法科学化
  只有采用了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课堂训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结合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2.训练时间长短数量多少,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尽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3.习题的设计和编排要讲求教育性原则,做到“低起点、小步点、快节奏、大容量”逐步从简到难,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内、外两个方面强化学生的求知欲。
  4.针对问题,精选习题。引入新课,设计知识衔接题目;为巩固概念,设计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设计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设计多变、多解题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如在教学圆柱、圆锥相关知识的复习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卡片,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计、制作圆柱或圆锥,自由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予以解决,使学生通过观察选材、测量计算,既复习感知了圆柱圆锥的特征又巩固了计算公式。
  四、课堂教学兴趣化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要诀,使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通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先去关心学生、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为之而感动,并由尊敬到佩服,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师的温和与慈祥才能使学生有一种愉悦的情感,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之中,学习兴趣日益浓厚。
  其次教师应结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从而引发起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调查本班同学对水果的喜好情况,作为班上组织游艺会购买水果的参考,然后提出让他们想方设法将统计结果用统计图反馈,从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欲望,全身心投入到新课学习当中。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使他们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这样不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降低了思维难度,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如在教学圆柱侧面积计算时,让学生自己切割“化直为曲”得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答案,通过反复的观察,寻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正方形的边长、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得出公式“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教材实际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便抽象为形象,充分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如在教学“倒数”一节时,组织开展“找朋友”的游戏,发给每位学生一个小卡片,其中互为倒数的一组做朋友,再由大家评判,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理解了概念。通过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在快乐中积极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根基在于课堂,课堂教学是突破口。只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