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更新“作业”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 魏瑞丽 伊文娟
【机构】 山东省桓台县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引言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老师们通过对教学内容、形式、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已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学生平等参与的积极氛围,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涨。但检查作业时,却总是会发现有些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与其他老师交流之后发现,这个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在对学生进行调查之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课外作业完成不理想,主要还是由于教师作业设计不合理,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从而导致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不高,也不能发挥作业应有的作用。
二、现阶段小学英语作业布置的现状和弊端
1.作业布置随意,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我们在布置作业时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意地给学生留一些作业,而不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去布置作业。根本就谈不上是设计作业,作业布置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2. 作业布置的形式呆板、内容乏味,缺乏趣味性。
作业形式多是听听读读,抄抄写写,完成练习册等,学生毫无新奇感,疲于应付。这样的作业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也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3. 作业布置“一刀切”,忽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缺乏个性。
作业的布置大多围绕教学大纲设计,很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或兴趣特长的差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没有能够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设计不同的作业,而更多的是实行“一刀切”的作业;或是在“减负”口号的影响下,不布置课外作业。这样处理,荒费了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和机会。
三、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可激发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们应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遵循以下原则来进行作业设计:
1. 针对性。
作业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所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当天学习的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布置与之相应的作业。
2. 多样性。
我们的作业应形式多样,避免让学生感到单一乏味。通过布置多种多样、充满乐趣的活动、任务,提高学生不同方面的英语能力,而不是单一的应试技能。
3. 层次性。
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通过设计分层作业兼顾学习困难生和优等生,使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同时,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他们布置具有个性化的作业。
4. 趣味性。
《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是英语课程的重要课程目标。”作业设计要尽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满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在动力,使他们觉得完成作业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负担。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持续动力。
5. 可操作性。
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当考虑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作业的要求应该是明确的,只有具有可操作性的作业对学生来说才是有效的。
6. 交际性。
英语教学应注重“学以致用”。学习只是一种手段,运用才是目标。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运用英语,因此作业设计时需关注语言的交际性。而且只有经过真实的交际运用,才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Hymes,1972)。
四、作业设计新探索
基于上述原则,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我们提出以下作业设计模式。
(一)尊重个体差异,设置分层作业
从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充分考虑每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层次的、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需要的作业,使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完成在其能力范围内的作业,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平时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把作业设计成A、B、C三类。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C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B类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想完成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
例如学完“My family”之后,我设计了如下作业:A类作业:能看着课本听懂录音,能模仿课文录音的语气朗读单词和课文内容;B类作业:展示家庭合影,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C类作业:互相到同学家做客,用英语来进行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介绍。在检查作业的时候,发现各个层次的作业都有人选做,且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效果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分层作业的设计,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并从中体会到了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设置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可以布置学生通过说、唱、演、画、写、做等实践活动来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提高了对作业的新鲜感和兴趣,淡化了“作业”的痕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间接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Animals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小组合作制作动物园简图的任务。学生们有的负责画动物园布局图,有的负责画动物并剪好,再集体商定动物们的“安身之处”,最后再轮流做导游,向“游人”介绍自己的“动物园”。在画画、剪剪、贴贴、说说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动物的了解,学会了如何用英语介绍动物,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更加淡化了作业的痕迹,提高了学生对作业的新鲜感和做作业的兴趣。
同时,我们的作业设计也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我经常会布置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英语,如CCTV(中央电视台), UFO(不明飞行物), USA(美国), KFC(肯德基), Hamburger(汉堡), Hot-dog(热狗),cheese(奶酪), Nike(耐克), Super(苏泊尔), Canon(佳能), Safeguard(舒肤佳),Coca Cola(可口可乐),Snow White(白雪公主),Micky Mouse(米老鼠) 等,以及一些英语谚语、名人名言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生活,将与英语有关的资料、信息一点一滴收集起来,放进自己的“英语宝盒”里,每隔一段时间拿到课堂上来交流展示。
(三)设置合作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二级学习策略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一般形式是同伴互助合作和小组合作。如学了新的对话、故事或歌曲后,可让学生小组合作表演对话、自编英语短剧或演唱英语歌曲等。例如在Go straight on一课中,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Work in your groups to act the story out.(即小组合作,表演这个故事。)”的作业,就是要求多个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这样学生为了表演出色,自己调节分配,学得快的同学会主动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
(四)设置创编型作业,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富有其独特性和创造性。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改、说、唱等形式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或通过加工、整理、剪贴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英语手抄报,或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绘画、编曲创作等。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储备,可以尝试布置创编型作业。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运用所学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将视野拓展到课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学习了Seasons之后,让学生整合课文内容,出一份关于四季的手抄报;或者,让学生结合课文的重点词组或基本句型自编chant或song,把直观的语言转化为节奏感很强的音乐,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而且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作业设计的技巧很多,我们只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思想情绪、兴趣爱好以及英语程度等,结合科学的理论依据,才能具有一双慧眼,设计出高水平的课后作业,从而激发小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引发学生更高层次的求知欲。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老师们通过对教学内容、形式、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已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学生平等参与的积极氛围,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涨。但检查作业时,却总是会发现有些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与其他老师交流之后发现,这个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在对学生进行调查之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课外作业完成不理想,主要还是由于教师作业设计不合理,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从而导致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不高,也不能发挥作业应有的作用。
二、现阶段小学英语作业布置的现状和弊端
1.作业布置随意,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我们在布置作业时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意地给学生留一些作业,而不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去布置作业。根本就谈不上是设计作业,作业布置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2. 作业布置的形式呆板、内容乏味,缺乏趣味性。
作业形式多是听听读读,抄抄写写,完成练习册等,学生毫无新奇感,疲于应付。这样的作业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也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3. 作业布置“一刀切”,忽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缺乏个性。
作业的布置大多围绕教学大纲设计,很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或兴趣特长的差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没有能够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设计不同的作业,而更多的是实行“一刀切”的作业;或是在“减负”口号的影响下,不布置课外作业。这样处理,荒费了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和机会。
三、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可激发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们应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遵循以下原则来进行作业设计:
1. 针对性。
作业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所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当天学习的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布置与之相应的作业。
2. 多样性。
我们的作业应形式多样,避免让学生感到单一乏味。通过布置多种多样、充满乐趣的活动、任务,提高学生不同方面的英语能力,而不是单一的应试技能。
3. 层次性。
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通过设计分层作业兼顾学习困难生和优等生,使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同时,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他们布置具有个性化的作业。
4. 趣味性。
《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是英语课程的重要课程目标。”作业设计要尽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满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在动力,使他们觉得完成作业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负担。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持续动力。
5. 可操作性。
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当考虑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作业的要求应该是明确的,只有具有可操作性的作业对学生来说才是有效的。
6. 交际性。
英语教学应注重“学以致用”。学习只是一种手段,运用才是目标。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运用英语,因此作业设计时需关注语言的交际性。而且只有经过真实的交际运用,才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Hymes,1972)。
四、作业设计新探索
基于上述原则,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我们提出以下作业设计模式。
(一)尊重个体差异,设置分层作业
从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充分考虑每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层次的、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需要的作业,使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完成在其能力范围内的作业,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平时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把作业设计成A、B、C三类。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C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B类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想完成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
例如学完“My family”之后,我设计了如下作业:A类作业:能看着课本听懂录音,能模仿课文录音的语气朗读单词和课文内容;B类作业:展示家庭合影,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C类作业:互相到同学家做客,用英语来进行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介绍。在检查作业的时候,发现各个层次的作业都有人选做,且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效果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分层作业的设计,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并从中体会到了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设置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可以布置学生通过说、唱、演、画、写、做等实践活动来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提高了对作业的新鲜感和兴趣,淡化了“作业”的痕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间接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Animals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小组合作制作动物园简图的任务。学生们有的负责画动物园布局图,有的负责画动物并剪好,再集体商定动物们的“安身之处”,最后再轮流做导游,向“游人”介绍自己的“动物园”。在画画、剪剪、贴贴、说说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动物的了解,学会了如何用英语介绍动物,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更加淡化了作业的痕迹,提高了学生对作业的新鲜感和做作业的兴趣。
同时,我们的作业设计也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我经常会布置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英语,如CCTV(中央电视台), UFO(不明飞行物), USA(美国), KFC(肯德基), Hamburger(汉堡), Hot-dog(热狗),cheese(奶酪), Nike(耐克), Super(苏泊尔), Canon(佳能), Safeguard(舒肤佳),Coca Cola(可口可乐),Snow White(白雪公主),Micky Mouse(米老鼠) 等,以及一些英语谚语、名人名言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生活,将与英语有关的资料、信息一点一滴收集起来,放进自己的“英语宝盒”里,每隔一段时间拿到课堂上来交流展示。
(三)设置合作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二级学习策略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一般形式是同伴互助合作和小组合作。如学了新的对话、故事或歌曲后,可让学生小组合作表演对话、自编英语短剧或演唱英语歌曲等。例如在Go straight on一课中,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Work in your groups to act the story out.(即小组合作,表演这个故事。)”的作业,就是要求多个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这样学生为了表演出色,自己调节分配,学得快的同学会主动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
(四)设置创编型作业,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富有其独特性和创造性。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改、说、唱等形式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或通过加工、整理、剪贴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英语手抄报,或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绘画、编曲创作等。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储备,可以尝试布置创编型作业。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运用所学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将视野拓展到课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学习了Seasons之后,让学生整合课文内容,出一份关于四季的手抄报;或者,让学生结合课文的重点词组或基本句型自编chant或song,把直观的语言转化为节奏感很强的音乐,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而且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作业设计的技巧很多,我们只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思想情绪、兴趣爱好以及英语程度等,结合科学的理论依据,才能具有一双慧眼,设计出高水平的课后作业,从而激发小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引发学生更高层次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