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激情

【作者】 韩建刚

【机构】 山东省昌乐二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用自己浓烈的情感感染学生,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激发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来获取教学的最佳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上唤起学生情感动力。那么,怎样才能点燃学生心灵情感的火花呢?
  一、创设情景,巧妙导入
  教学之初,教师可根据内容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欲望,从而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光未然的《黄河颂》,教师可先出示有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爱国的图片,让战火纷飞,流离失所等场景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又如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设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中、对美丽景色的向往中自然进入课文。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出示强烈的打人紧张场面,使学生置身于环境之中,感受鲁提辖的威武正气和镇关西的丑恶嘴脸,从而更深地感受正义之美。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讲小说《故乡》时,教师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再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地朗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学生脑海中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涌现出一个小英雄形象。然后可以让学生去猜测这个小英雄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学习运用,抒发情感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产生联想与想象,是唤起学生情感,使学生创造性地抒发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可让学生回忆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故乡冬天的景色,抒发对冬天的盼望和喜爱之情;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体会春天的盎然绿意和初生的顽强生命力,还可以让学生抒发对四季不同景色的喜爱和感想。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四、情感积累,一触即发,使情感抒发成为习惯
  我们要以体验为宗旨,以实践活动为主渠道,体验身边美好之事,让学生多方位体验和抒发自己的情感。当然情感的积累和抒发,需要日积月累的熏陶,生活中我们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美好的事物,并由衷的抒发自己的感慨,使抒发情感成为一种习惯,如春天来了,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踏春并抒发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夏天来了,可以让学生在炎炎烈日下去田里劳动,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秋天来了,可以让学生到农田里和农民一起收获丰收的喜悦;冬天来了,可以让学生到田野里体会“银装素裹”的大自然的壮美。教学中情感的抒发我们要不光局限于语文学科,要综合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情感,多途径的开发学生的情感渠道,如美术课上,美术作品带给我们的情感更是具有震撼力,如学生观看《父亲》、《模特》这些伟大的美术作品时,内心都会产生强烈的情感;音乐作品《黄河颂》、《我的家在东北》可以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体育课上我们要让学生不断展现运动与体育美,使学生理解运动产生美;地理课要让学生体会、欣赏祖国壮阔河山之美。我们可以多开设一些欣赏课,让学生欣赏图片,倾听音乐,朗读美文,使学生内心总是充满激情,达到激情澎湃,一触即发的境界。
  五、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情,富有感染力
  “言为心声”任何人说的话都是自己内心某种情感的反映,以情感人是教学语言的特点之一,语言的交流也就是情感的交流,教者若不能饱含深情,其语言必然是苍白无力,不能感染学生,也就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为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情,有感染力,要通过亲切、生动、形象、幽默、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内心的情感之火,比如在教学《驿路梨花》最后一节时,启发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后你将如何做呢?学生回答“我们也要做一朵洁白无瑕的小梨花”。教师可顺势进行点拨:“是啊,我们也做一朵洁白的小梨花,也许你们今晚还会做一个梦呢!梦见自己真正的变成那梨花丛中一朵洁白无瑕的小梨花了。”这里教师不用进行说教,而要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审美欢愉中,激起情感,熏陶情操。语文教师只有把感情融于教学语言中,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使课堂语言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动人心魄的魅力,更好地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从而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相沟通,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努力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发掘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寻求作者的感受,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悲欢、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这样教师教学中才能释放自己的感情,才能使学生忘身于作者的情感轨道运行,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心灵的荒原开出灿烂的情感之花,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