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者】 肖 梨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白花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是最基础的课程,它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要想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就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推动学生探求新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学习语文的最佳状态。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小学生把语文学好,这是笔者教学工作一直以来努力探索的问题,就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重要性 培养兴趣思路 
  我们进行小学语文教学,首先就要认识到学习小学语文兴趣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成功的教学是必须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动机与兴趣。”语文是最基础的课程,它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要想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就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推动学生探求新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学习语文的最佳状态。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以上这些都充分说明,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在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改实行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出现了一定的彷徨和困惑,部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能够明确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而导致对语文学科的厌恶情绪,严重影响了语文成绩的提高。因此,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总结我的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一些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思路。我认为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一、在课内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习乐趣;
  2、细心读书,敢于挑战诱发学习兴趣。在教学《猫》,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和学生比赛读书。其中,我故意读错了一个字,不仔细听,是很难发现我读错的地方的。学生认真听,发现了我读错的地方,并向我提出,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趣味。
  3、老师不能抹杀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有效提问,引发学习兴趣。如:教《猫》这一课时,我针对课题提出这样四个疑问:(1)猫属于什么动物?(2)课文写了大花猫什么特点?(3)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些方面?(4)《猫》这篇课文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真实具体?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尝试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不但调动了学生善于思维的积极动脑,而且引发了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
  4、精心设计的课堂小游戏,引发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愿意把事情做好。对于那些能够比高低、评优劣、论先后的事情或活动,更容易引发人的上进心和浓厚的兴趣。课前准备十分重要,我经常利用课前1—2分钟时间穿插不同形式的比试。如快速背诵课文或课外几句或比较短的一小节经典语句,成语接龙、猜猜看、智力比拼,赛诗等,既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又能引起学习的兴致。
  5、恰当表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上适时设计简单的表演,既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并对语言的形象性有了切身的体会,在不经意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故事情节,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与认知活动,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6、激励性课堂评价,增强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亲切的赞语,热情的鼓励来营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能更好的激励他们的质疑与探索精神。因而,它要求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不能仅仅是以“对”或“好”来做简单的评判,必须是发自内心、充满真情的。同时还要体现公平,保护自尊。
  7、精美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形势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进入我们的课堂。适时、巧妙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在课文与学生之间迅速搭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二、在课外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乐于学语文。小学生的思想是很简单的,小学生的情感表现非常明显,他们往往佩服那位老师,就对哪个老师教的课产生兴趣。即就是“亲其师,信其道!”而传统的权威性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天赋。因此,培养合作的师生关系、互动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心,这样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教态亲切、说话和蔼、辅导耐心,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要善于和学生交往,重视师生之间的交往会形成情感融洽、气氛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学生的错误与挫折,不随意批评学生,更不挖苦讽刺学生,以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和生活需求。
  2、课外开展课本文章的朗诵比赛。对开展活动作充分准备,设置奖项,激励学生参与语文活动。
  3、课外开展课本范围内的汉字听写大赛。教学“字”分识字和写字两个方面,识字教学,我采用看拼音识字法、随文识字、猜字法等多种方法识字来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写字重在培养他们的写字习惯和观察能力,告诉学生这样一句话:“字如其人”,看见你写字很漂亮,说明你这个人就漂亮,小学生都希望自己越长越漂亮,就有把字写好的欲望。之后在课外开展课本范围内的汉字听写大赛,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4、课外开展课本文章的知识积累比赛。
  5、以小学语文为内容,办手抄板,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快乐。
  6、开展读书笔记展示活动,对优秀者进行奖励,以激发他们平时多尝试有关语文方面的活动。
  总之,语文学习,兴趣为先。如何更好地激发和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语文课堂是否活跃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素质教育成功实施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其求知欲,使之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知识,还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自己的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语文的艺术,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取得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好语文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