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微课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王 蕾
【机构】 山东省昌乐外国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信息技术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在教育和发展方面有明确的指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现代化的技术融入到教学当中。微课程是以视频为载体,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制作一段10min时间长度的视频,在课堂上放映进行交流学习。它注重在线学习与传统学习相结合,具有时间短、内容少等特征,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
一、利用微课程进行情境教学,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通过创设各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现实情境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主动地加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微课程可以较好地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微课程是在课堂教学前拍摄的,我们可以把微课程的拍摄环境选择在和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现实情境中,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加切身的体验。比如,在进行“网络的功能与构造”这个知识点教学的时候,如果只是按照课本讲授的话,会比较枯燥乏味,于是就可以选择在学校的网络中心录制这节微课程,在微课程里为学生们仔细讲解了学校的防火墙、路由器、核心交换机等设备的构造以及这些设备是怎样连接起来的、数据在这里是如何传输的。由于网络中心是学校总的网络出口,它控制着全校的互联网访问,学生们上网时发送接收的信息都需要通过这里,再加上平时学生们没有机会进入到网络中心参观,所以学生们总觉得这个地方挺神秘的。因此,这节微课程就把学习内容和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结合起来了,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微课程实现分层教学,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由于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智力水平等是不一样,这就造成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这一点在信息技术学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操作技能部分占了较大的比重,有些操作技能步骤较多,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做了后面操作忘了前面操作的现象,必须通过反复的操作练习,才能掌握相关的技巧,提升操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生从主机组装到网络技术都尝试过,因此学习信息技术非常容易,有些学生平时很少使用电脑,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经常感到战战兢兢,学起来小心翼翼,掌握的速度相对较慢,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经常出现学得快的同学“吃不饱”、学得慢的同学“吃不了”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同时照顾到班级中的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活动往往开展得很被动。利用微课程实施分层教学则可以有效缓解这个问题,微课程的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的,每个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可以学会的、能够学好的内容进行学习,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知识点难度的不同,分别制作成微课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例如“数据排序”这个知识点,分为一般排序、自定义排序、高级排序三个不同难度的操作技能。一般排序是基础性的操作技能,掌握相对容易;自定义排序步骤比一般排序步骤增多,难度有所增大;高级排序是难度最大的,需要有较好基础的学生才能掌握。对那些初学的学生,可以选择从最基础的一般排序开始学起;而那些基础较好、早已掌握一般排序的技能的学生,则可以跳过一般排序,从自定义排序开始学习,在掌握了自定义排序后还可以挑战高级排序。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
三、利用微课程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放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当今的教育不能再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需要把教育的目标转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改进,在走出校门以后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在学习“让幻灯片产生动态效果”时,在菜单栏上有一个“幻灯片放映”,里面有一个工具“自定义动画”,自定义动画在幻灯片制作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是学生制作出精美演示文稿的重要工具,但自定义动画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可以将“自定义动画”选为微课程制作内容,并结合某个演示文稿的操作为对象设计模块,首先,规划基于主题的微课程如何设计,在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对PowerPoint的操作基础,对PowerPoint的整体菜单栏和制作进行基础的了解,然后在学生的基础之上,将自定义动画的难点和精彩点进行微课程前期工作的准备。教师利用拍摄工具进行微课程的素材提取工作,拍摄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微课程的质量,不同角度所拍摄到的效果完全不一样,信息技术教师要将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发挥出来,找到最佳角度;视频拍摄出来之后,后期的编辑制作特别关键,教师要按照微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标准制作,从而让微课程具备媒体属性,易于传播,又能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总之,微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同时,还要结合课堂教学和具体的知识内容不断进行调节和完善,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之更加适应信息技术的课堂,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一、利用微课程进行情境教学,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通过创设各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现实情境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主动地加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微课程可以较好地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微课程是在课堂教学前拍摄的,我们可以把微课程的拍摄环境选择在和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现实情境中,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加切身的体验。比如,在进行“网络的功能与构造”这个知识点教学的时候,如果只是按照课本讲授的话,会比较枯燥乏味,于是就可以选择在学校的网络中心录制这节微课程,在微课程里为学生们仔细讲解了学校的防火墙、路由器、核心交换机等设备的构造以及这些设备是怎样连接起来的、数据在这里是如何传输的。由于网络中心是学校总的网络出口,它控制着全校的互联网访问,学生们上网时发送接收的信息都需要通过这里,再加上平时学生们没有机会进入到网络中心参观,所以学生们总觉得这个地方挺神秘的。因此,这节微课程就把学习内容和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结合起来了,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微课程实现分层教学,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由于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智力水平等是不一样,这就造成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这一点在信息技术学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操作技能部分占了较大的比重,有些操作技能步骤较多,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做了后面操作忘了前面操作的现象,必须通过反复的操作练习,才能掌握相关的技巧,提升操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生从主机组装到网络技术都尝试过,因此学习信息技术非常容易,有些学生平时很少使用电脑,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经常感到战战兢兢,学起来小心翼翼,掌握的速度相对较慢,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经常出现学得快的同学“吃不饱”、学得慢的同学“吃不了”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同时照顾到班级中的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活动往往开展得很被动。利用微课程实施分层教学则可以有效缓解这个问题,微课程的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的,每个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可以学会的、能够学好的内容进行学习,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知识点难度的不同,分别制作成微课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例如“数据排序”这个知识点,分为一般排序、自定义排序、高级排序三个不同难度的操作技能。一般排序是基础性的操作技能,掌握相对容易;自定义排序步骤比一般排序步骤增多,难度有所增大;高级排序是难度最大的,需要有较好基础的学生才能掌握。对那些初学的学生,可以选择从最基础的一般排序开始学起;而那些基础较好、早已掌握一般排序的技能的学生,则可以跳过一般排序,从自定义排序开始学习,在掌握了自定义排序后还可以挑战高级排序。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
三、利用微课程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放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当今的教育不能再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需要把教育的目标转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改进,在走出校门以后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在学习“让幻灯片产生动态效果”时,在菜单栏上有一个“幻灯片放映”,里面有一个工具“自定义动画”,自定义动画在幻灯片制作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是学生制作出精美演示文稿的重要工具,但自定义动画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可以将“自定义动画”选为微课程制作内容,并结合某个演示文稿的操作为对象设计模块,首先,规划基于主题的微课程如何设计,在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对PowerPoint的操作基础,对PowerPoint的整体菜单栏和制作进行基础的了解,然后在学生的基础之上,将自定义动画的难点和精彩点进行微课程前期工作的准备。教师利用拍摄工具进行微课程的素材提取工作,拍摄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微课程的质量,不同角度所拍摄到的效果完全不一样,信息技术教师要将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发挥出来,找到最佳角度;视频拍摄出来之后,后期的编辑制作特别关键,教师要按照微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标准制作,从而让微课程具备媒体属性,易于传播,又能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总之,微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同时,还要结合课堂教学和具体的知识内容不断进行调节和完善,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之更加适应信息技术的课堂,提高教育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