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新时期师德素养的基本内涵
【作者】 李晴雯 徐时委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初家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现代化教育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师德的涵养也和以往有所不同。我以为,新时期师德素养的基本内涵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爱岗敬业,2、热爱学生,3、为人师表、以身作则,4、教书育人。
关键词:新时期教育,师德素养,基本内涵
师德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师德素养古已有之,“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等等,这些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师德典范。可自从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德育工作也因此一跃成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这给教师自身的师德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就新时期师德素养的一些个人认识和体会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素养的基本前提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它很平凡,却又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平凡,站在三尺讲台前,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教学内容,数十年如一日,风雨不歇。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越积越多,“拜金主义”逐渐在人们的心目中越印越深,若能坚守住教育这方净土,不为金钱所动,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是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气的。而这恰恰正是教师的可贵和可敬之处,伟大也便由此而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身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始终做到爱岗敬业并终身从教,理应如此。
二、热爱学生是师德素养的基本要求
热爱教育首先就要热爱自己所教导的学生。传统教育中教师一贯奉行“严师出高徒,棒打出孝子”的观点,而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学生的心理已经不能接受教师严励的鞭笞和武断的斥责,他们更需要一个和蔼可亲、经常对他嘘寒问暖的老师在后面不断地给他以鼓励,进而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因为,爱是相互的,只有你热爱你的学生,你的学生才会爱你,你的学生只有先喜欢上了你才会喜欢你所教授的这门学科。例如我们班的一位男生,性格叛逆,容易情绪化,难以接近,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水平。我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便已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投其所好,想尽办法与他接近,并在生活中对他多加关注,时间久了,他便放下心中的包袱与我交起心来,在我耐心地引导下,他的成绩也因此一天天好了起来。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师德素养的核心内容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育祖国的花朵和栋梁,责任极其重大。然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内心里面去,甚至有些学生还会效仿。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极不稳定的阶段,心智不够成熟,极易受到教师的行为所左右。小时候,我也有过好多的梦想,有时梦想着某一天自己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创造出比爱迪生更大的发明;有时梦想着自己能变成超人,像飞机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学识渊博,让人景仰。于是,我认清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的未来应该是一名教师。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为了保证教师的言行能够在学生的教育中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身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处处都应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无愧于“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个称号。相反,教师的行为前后矛盾,言行不一,又何以能服众?例如,我校高年级有一名学生,不知从哪时起竟然学起了抽烟来,老师和班主任曾多次找他谈话,让他主动承认错误,改掉抽烟的坏毛病,积极锻炼身体,可还是收效甚微,他的理由是:“我爸爸每天抽烟都没有人管,老师中也有人抽烟也没有人管,为什么我就不能抽烟了呢?”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想必说得也是这个道理吧!
四、教书育人是师德素养的最终体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既是教师的天职、本分,也是师德素养的最终体现。身为教师,担负着培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人才的重任,没有理由不把书教好,不把人育好。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素养。而随着知识的快速传递和不断更新,教师原有的知识积累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求,理应报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去不断地进行学习,方能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其次,教师还应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跟进,传统教学中“一根教鞭一本书,一块黑板任你涂”的局面也已被打破,教师再也不能只借助于黑板这个古老的教学手段进行单一教学,还应适应时代的潮流,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给课堂教学增添一些新鲜的血液,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第三、品德教育要渗入到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一个有用的人必需首先是一个有德的人,我们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他们将来在祖国的各行各业都能做出突出的贡献来。因此,学生品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对祖国贡献的大小。而学生品德修养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慢慢渗透。
总而言之,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积极地去影响自己的学生,进而改变学生的未来。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光荣的人民教师”称号.
关键词:新时期教育,师德素养,基本内涵
师德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师德素养古已有之,“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等等,这些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师德典范。可自从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德育工作也因此一跃成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这给教师自身的师德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就新时期师德素养的一些个人认识和体会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素养的基本前提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它很平凡,却又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平凡,站在三尺讲台前,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教学内容,数十年如一日,风雨不歇。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越积越多,“拜金主义”逐渐在人们的心目中越印越深,若能坚守住教育这方净土,不为金钱所动,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是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气的。而这恰恰正是教师的可贵和可敬之处,伟大也便由此而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身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始终做到爱岗敬业并终身从教,理应如此。
二、热爱学生是师德素养的基本要求
热爱教育首先就要热爱自己所教导的学生。传统教育中教师一贯奉行“严师出高徒,棒打出孝子”的观点,而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学生的心理已经不能接受教师严励的鞭笞和武断的斥责,他们更需要一个和蔼可亲、经常对他嘘寒问暖的老师在后面不断地给他以鼓励,进而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因为,爱是相互的,只有你热爱你的学生,你的学生才会爱你,你的学生只有先喜欢上了你才会喜欢你所教授的这门学科。例如我们班的一位男生,性格叛逆,容易情绪化,难以接近,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水平。我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便已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投其所好,想尽办法与他接近,并在生活中对他多加关注,时间久了,他便放下心中的包袱与我交起心来,在我耐心地引导下,他的成绩也因此一天天好了起来。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师德素养的核心内容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育祖国的花朵和栋梁,责任极其重大。然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内心里面去,甚至有些学生还会效仿。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极不稳定的阶段,心智不够成熟,极易受到教师的行为所左右。小时候,我也有过好多的梦想,有时梦想着某一天自己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创造出比爱迪生更大的发明;有时梦想着自己能变成超人,像飞机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学识渊博,让人景仰。于是,我认清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的未来应该是一名教师。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为了保证教师的言行能够在学生的教育中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身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处处都应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无愧于“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个称号。相反,教师的行为前后矛盾,言行不一,又何以能服众?例如,我校高年级有一名学生,不知从哪时起竟然学起了抽烟来,老师和班主任曾多次找他谈话,让他主动承认错误,改掉抽烟的坏毛病,积极锻炼身体,可还是收效甚微,他的理由是:“我爸爸每天抽烟都没有人管,老师中也有人抽烟也没有人管,为什么我就不能抽烟了呢?”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想必说得也是这个道理吧!
四、教书育人是师德素养的最终体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既是教师的天职、本分,也是师德素养的最终体现。身为教师,担负着培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人才的重任,没有理由不把书教好,不把人育好。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素养。而随着知识的快速传递和不断更新,教师原有的知识积累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求,理应报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去不断地进行学习,方能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其次,教师还应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跟进,传统教学中“一根教鞭一本书,一块黑板任你涂”的局面也已被打破,教师再也不能只借助于黑板这个古老的教学手段进行单一教学,还应适应时代的潮流,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给课堂教学增添一些新鲜的血液,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第三、品德教育要渗入到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一个有用的人必需首先是一个有德的人,我们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他们将来在祖国的各行各业都能做出突出的贡献来。因此,学生品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对祖国贡献的大小。而学生品德修养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慢慢渗透。
总而言之,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积极地去影响自己的学生,进而改变学生的未来。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光荣的人民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