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让学生自觉成为作文评改主体
【作者】 张 萍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贺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文评改是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我们必须加以培养。实践中,我们要创新方法,丰富策略,以兴趣入手,着力培养学生写作爱好和修改意识,使之真正成为写作主体。
关键词:小学作文 评改方法 创新 策略
传统作文评改,往往是教师一笔划之,一言评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指点点”。而新课标认为,学生才是评改的主体,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说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写,还要引导学生怎样改。我们知道,好文章不厌百回改。但我们现行学生不仅缺乏自觉修改作文的意识,还缺乏作文修改的方法。因此,我们必须创新策略,拓展作文评改途径,丰富作文评改方式,让学生自觉成为作文评改主体。
一、引导自评,加强互改
不是反对教师评改,而是因为教师评改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事实上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让学生亲身参与作文的评析,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因此,在评价时,要变教师评改为自评互改。学生不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具体可从以下几种方式来试行。
1、自我评价。
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就越大。因此,在作文评价中我尝试让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在自读作文后,经过思考,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有的还提出了不懂的问题。自我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作文的传统作法,促进了主体性的发展。
2、学生互评。
往往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一般很难发现不足,学生也一样。发动学生互改就能弥补这一缺点。一方面,每个学生都喜欢读同龄人的作品;另一方面,学生在批改同学习作的过程能够悄然无息地学习同学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应该说,比老师任何高深的讲解都有效。学生互改,可以是同桌互改,可以是小组内互改,也可以是好朋友间互改,还可以是请班级中写作高手帮忙改。每次习作后,可以变换不同形式,借以增强学生互改的积极性。
3、开展群评。
教师用多媒体将学生作文展示出来,让全班学生读后进行评议,说出评语。写文学生可以谈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也可以答疑。这样做不仅营造了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挖掘学生潜能,激活全体学生创造思维,满足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这种改变以往教师单一评价为合作评价的做法,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兴趣,激发参与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道:“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我们现行“00后”学生,不仅不爱好写作,对评改更是无任何兴趣。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修改作文,自觉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我们必须培养其兴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作文评改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体验到通过修改获得作文成功的快乐与愉悦。学生写出一篇作文,也是一份劳动成果,他们满怀期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赏识。如果我们修改过多,持过多否定态度,就会浇灭心中激情,伤了作文兴趣,因此也就没有修改动力了。这不仅无此必要,也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只能使学生丧失信心,抑制创造潜力,甚至有学生对教师修改产生反感。因此,我们是在写作教学,还是在引导学生评改,都要从兴趣培养着力,让学生不仅拥有写作兴趣,还要有自觉评改的意识和动力。
三、分层要求,激励评价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我们在做作文修改样本时,不仅要强调对人的极度关注,还要尊重学生个体需求,避免单一的作文评价模式,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人格,激发修改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在评价中,我们不能“一刀切”,要分层要求,抓住学生闪光点,多作激励评价,哪怕是点滴进步,教师就应大加褒奖:“这个词用得妙极了”、“这句话把……写得十分具体、形象”、“你这篇作文词通句顺,我为你的进步高兴,愿你再接再励”。如此等等,学生读之身心愉悦,真切感受作文的快乐。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委婉指出,使“忠言”也能“顺耳”。如“言之无物,语言罗嗦”改为“孩子,你若能把文章写得再细致些,再具体些,就会更加充实、动人。如果从中能多挤些水分,语言就更简洁了”这样的评语,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也便于修改。
总之,作文评改是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我们必须加以培养。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实践中,我们要创新方法,丰富策略,以兴趣入手,着力培养学生写作爱好和修改意识,使之真正成为写作主体。
参考文献:
[1]王文芸,让作文评价的主体回归[J].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36期。
[2]尹丽,如何引导学生互批作文[J].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11期。
[3]陈玲,作文评价要突破传统标准[J].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09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 评改方法 创新 策略
传统作文评改,往往是教师一笔划之,一言评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指点点”。而新课标认为,学生才是评改的主体,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说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写,还要引导学生怎样改。我们知道,好文章不厌百回改。但我们现行学生不仅缺乏自觉修改作文的意识,还缺乏作文修改的方法。因此,我们必须创新策略,拓展作文评改途径,丰富作文评改方式,让学生自觉成为作文评改主体。
一、引导自评,加强互改
不是反对教师评改,而是因为教师评改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事实上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让学生亲身参与作文的评析,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因此,在评价时,要变教师评改为自评互改。学生不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具体可从以下几种方式来试行。
1、自我评价。
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就越大。因此,在作文评价中我尝试让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在自读作文后,经过思考,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有的还提出了不懂的问题。自我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作文的传统作法,促进了主体性的发展。
2、学生互评。
往往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一般很难发现不足,学生也一样。发动学生互改就能弥补这一缺点。一方面,每个学生都喜欢读同龄人的作品;另一方面,学生在批改同学习作的过程能够悄然无息地学习同学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应该说,比老师任何高深的讲解都有效。学生互改,可以是同桌互改,可以是小组内互改,也可以是好朋友间互改,还可以是请班级中写作高手帮忙改。每次习作后,可以变换不同形式,借以增强学生互改的积极性。
3、开展群评。
教师用多媒体将学生作文展示出来,让全班学生读后进行评议,说出评语。写文学生可以谈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也可以答疑。这样做不仅营造了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挖掘学生潜能,激活全体学生创造思维,满足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这种改变以往教师单一评价为合作评价的做法,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兴趣,激发参与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道:“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我们现行“00后”学生,不仅不爱好写作,对评改更是无任何兴趣。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修改作文,自觉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我们必须培养其兴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作文评改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体验到通过修改获得作文成功的快乐与愉悦。学生写出一篇作文,也是一份劳动成果,他们满怀期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赏识。如果我们修改过多,持过多否定态度,就会浇灭心中激情,伤了作文兴趣,因此也就没有修改动力了。这不仅无此必要,也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只能使学生丧失信心,抑制创造潜力,甚至有学生对教师修改产生反感。因此,我们是在写作教学,还是在引导学生评改,都要从兴趣培养着力,让学生不仅拥有写作兴趣,还要有自觉评改的意识和动力。
三、分层要求,激励评价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我们在做作文修改样本时,不仅要强调对人的极度关注,还要尊重学生个体需求,避免单一的作文评价模式,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人格,激发修改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在评价中,我们不能“一刀切”,要分层要求,抓住学生闪光点,多作激励评价,哪怕是点滴进步,教师就应大加褒奖:“这个词用得妙极了”、“这句话把……写得十分具体、形象”、“你这篇作文词通句顺,我为你的进步高兴,愿你再接再励”。如此等等,学生读之身心愉悦,真切感受作文的快乐。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委婉指出,使“忠言”也能“顺耳”。如“言之无物,语言罗嗦”改为“孩子,你若能把文章写得再细致些,再具体些,就会更加充实、动人。如果从中能多挤些水分,语言就更简洁了”这样的评语,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也便于修改。
总之,作文评改是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我们必须加以培养。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实践中,我们要创新方法,丰富策略,以兴趣入手,着力培养学生写作爱好和修改意识,使之真正成为写作主体。
参考文献:
[1]王文芸,让作文评价的主体回归[J].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36期。
[2]尹丽,如何引导学生互批作文[J].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11期。
[3]陈玲,作文评价要突破传统标准[J].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