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的激趣艺术

【作者】 颜廷娟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音乐教学工作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儿童心灵的美化、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首先要认识到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巨大动力。《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教学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指出:"音乐课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没有了"兴趣"这个动力,音乐课就无法实现其培养创造性思维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那么,教师应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努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音乐教学的成效有着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中的激趣
  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的教学情境创设,就是对特定教学内容用语言进行形象性描述或用动画的表现手法对其特定教学内容环境的设置、模拟以及创设出与之相辅的场境氛围。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仍然是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容易分散。特别是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听教师讲课。他们集中一段时间,注意就开始分散,搞点小动作。此时,我们应该用无意注意去调节学生有意注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由此而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
  二、运用多媒体,新歌教学中的激趣
  小学音乐教学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会学、学会,教学的方法应求新求活,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认识音乐主要是依赖听觉、视觉的共同感知来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情绪,营造美感环境,产生共鸣效果。因此,在新歌的教学中,我常利用听、唱、奏、跳、画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用电脑将所需内容进行整合,给学生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学生们由此被深深地震撼了,融情于音乐艺术之中,创设与歌曲相吻合的音乐情境,调动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表象储存,再现丰富的生活画面以及动人的情节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感受着音乐的美妙中学习新歌。
  三、结合游戏,综合训练中的激趣
  唱歌是音乐艺术中最为儿童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他们对乐理知识和技能训练,则不太感兴趣。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因此,在乐理教学中,我注重采用精讲多练,结合游戏的教学形式,将乐理知识穿插在游戏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低年级学生具有天真、好动、注意力不宜集中的特点。加之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就存在很大的难度。
  四、拥抱自然,欣赏教学中的激趣
  音乐欣赏课是学生音乐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最好的课程设置。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情境、动作、语言及有趣的图解,激起学生欣赏音乐的欲望, 让学生拥抱自然用自己的感官去贴近自然,体会作者创作意境不但可以激趣,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他们能借助自己亲身体会去理解乐曲的内容、意义及表现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对音乐进行广泛、多层次的认识,探究理解和体验,这样不仅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如运用多媒体的视听、运用语言艺术的描绘、师生实践活动的创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等,这种教学改变了以往刻板、机械的教学,只要教师遵循音乐作品的意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学生便会饶有趣味地学习音乐。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音乐课中激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其领会到音乐美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