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农村初中数学活动中的扶与放
【作者】 蒲 杰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里坝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活动课是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从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巩固所学知识以及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数学教学形式. 究竟如何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呢?我认为采用“扶——放——再扶——再放”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活动的方法和要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数学活动 扶 放
数学活动课是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从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巩固所学知识以及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数学教学形式.教师普遍反映数学活动课的内容难以把握,特别是农村初中,大多“跳过去”(即不开设数学活动课).其原因复杂,或因教材中供学生研究的素材不多、教材编写过于简略,或因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缺少系统性和配套教学参考资料,或因评价滞后(如中考试卷尚无涉及数学活动课的试题),而使得教师们误认为活动课可有可无,很少进行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数学活动课已成为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笔者以为,数学活动板块体现了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的全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就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教师应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入手,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授之以渔”的方法教给学生从“学会”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会学”的主动学习知识,以促使学生吸收更多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究竟如何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呢?
几年来,我在农村初中的数学活动教学中,始终注重培养挖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授学习方法,特别是在几年的数学活动中采用了“扶——放——再扶——再放”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活动的方法和要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 “无处下手”到能自己找到切入点,对于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意识以及提高综合素质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数学活动首先要“扶”
活动课应该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课的作业应由老师提出作业要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学习兴趣,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农村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受学科知识和教计划的限制,是在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和活动的,但她不必因此而“紧扣”教材和课程标准,应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础,尽可能尊重、满足学生,因而教师必须从“扶”字着手——带领和指导学生进入活动,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活动及掌握要求,“扶上马,送一程”。如初一(下):1、活动课(1)第一课-引言作为第一课开头很重要,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把第一课上活、上好,课前师生准备好五角形、长方体盒、打孔木条四根、钉子、细线、圆柱、球等实物,通过实验、观察、阅读等手段使学生了几何学习的四个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知识。(2)长方体(正方体)纸盒的制作,礼品包装盒的制作,可以引导学生照课本要求做去也可以引导通过观察分析将收集的实物图来制作纸盒。初三:活动课?1、根据表面展开图制作柱体、锥体模型?,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圆柱、正棱柱和圆锥、正棱锥的表面展开图的形状与尺寸关系,并能根据表面展开图制作柱体、锥体模型。老师先展示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柱正棱柱、圆锥和正棱锥的表面展开图的形状和大小关系之后,学生自己制作柱体和锥体。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加以应用。
二、数学活动还要注意“放”
当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准确理解?活动目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准备后,就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数学活动需进一步“扶”
这里的“扶”是教师为学生小结,把学生漫无边际的思维收回来,如:制作纸质方便兜,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知识,提倡再生利用。利用三角形、四边形以及正多边形材料来镶嵌地板。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如全等、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再如在收集数学史料,数学家故事的活动中:1、1962年美国发射的“航行者一号”太空飞船,起飞不到四分钟就一头栽进大西洋,经调查发现当时把资料输入电脑时,,有一个数据前面的负号漏掉了,以致影响整个运算结果,使飞船计划失败.一个小小的负号,使美国航天局白白浪费了一千万美元,以及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老师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引导启发,培养学习品格.)2.说出两位为维护科学真理而献身的人.(老师简介布鲁诺、希伯索斯、阿基米德为科学献身的事迹.老师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师这么一扶,学生能投身到丰富多彩、兴趣盎然的活动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在学习中探索和创新,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的成长。
四、数学活动中的再次”放”
这里的“放”是指让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如在全等变换的活动课后,将学生按成绩的优劣分成若干组互相编题、解答,旨在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通过这项作业,使学生更能运用几何术语,增强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促进同学间的友谊。分组让学生利用硬纸板、木杆、铅锤、细小钉子、大头针等自己参照课本相关内容制作测倾器和丁字板水准仪。为巩固所学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用自制测倾器测量学校的旗杆、教学楼、实验楼的高度,归纳统计数据。再如讲解数学与数学家的故事,学生收集素材,分组讲解。活动课作业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这种实践,极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出数学的结论或结果,因此每个学生必须要进行大胆的想象、思维、探索和求新。
通过“扶—放—再扶一再放”的教学试验,我班绝大多数学生都尝到了数学活动的甜头,由认为学习数学是件苦差事转变为学习数学是件愉快的事情。而数学活动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宽学生视野,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培养学生用数学原理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关键词:数学活动 扶 放
数学活动课是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从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巩固所学知识以及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数学教学形式.教师普遍反映数学活动课的内容难以把握,特别是农村初中,大多“跳过去”(即不开设数学活动课).其原因复杂,或因教材中供学生研究的素材不多、教材编写过于简略,或因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缺少系统性和配套教学参考资料,或因评价滞后(如中考试卷尚无涉及数学活动课的试题),而使得教师们误认为活动课可有可无,很少进行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数学活动课已成为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笔者以为,数学活动板块体现了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的全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就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教师应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入手,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授之以渔”的方法教给学生从“学会”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会学”的主动学习知识,以促使学生吸收更多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究竟如何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呢?
几年来,我在农村初中的数学活动教学中,始终注重培养挖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授学习方法,特别是在几年的数学活动中采用了“扶——放——再扶——再放”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活动的方法和要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 “无处下手”到能自己找到切入点,对于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意识以及提高综合素质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数学活动首先要“扶”
活动课应该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课的作业应由老师提出作业要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学习兴趣,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农村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受学科知识和教计划的限制,是在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和活动的,但她不必因此而“紧扣”教材和课程标准,应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础,尽可能尊重、满足学生,因而教师必须从“扶”字着手——带领和指导学生进入活动,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活动及掌握要求,“扶上马,送一程”。如初一(下):1、活动课(1)第一课-引言作为第一课开头很重要,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把第一课上活、上好,课前师生准备好五角形、长方体盒、打孔木条四根、钉子、细线、圆柱、球等实物,通过实验、观察、阅读等手段使学生了几何学习的四个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知识。(2)长方体(正方体)纸盒的制作,礼品包装盒的制作,可以引导学生照课本要求做去也可以引导通过观察分析将收集的实物图来制作纸盒。初三:活动课?1、根据表面展开图制作柱体、锥体模型?,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圆柱、正棱柱和圆锥、正棱锥的表面展开图的形状与尺寸关系,并能根据表面展开图制作柱体、锥体模型。老师先展示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柱正棱柱、圆锥和正棱锥的表面展开图的形状和大小关系之后,学生自己制作柱体和锥体。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加以应用。
二、数学活动还要注意“放”
当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准确理解?活动目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准备后,就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数学活动需进一步“扶”
这里的“扶”是教师为学生小结,把学生漫无边际的思维收回来,如:制作纸质方便兜,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知识,提倡再生利用。利用三角形、四边形以及正多边形材料来镶嵌地板。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如全等、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再如在收集数学史料,数学家故事的活动中:1、1962年美国发射的“航行者一号”太空飞船,起飞不到四分钟就一头栽进大西洋,经调查发现当时把资料输入电脑时,,有一个数据前面的负号漏掉了,以致影响整个运算结果,使飞船计划失败.一个小小的负号,使美国航天局白白浪费了一千万美元,以及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老师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引导启发,培养学习品格.)2.说出两位为维护科学真理而献身的人.(老师简介布鲁诺、希伯索斯、阿基米德为科学献身的事迹.老师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师这么一扶,学生能投身到丰富多彩、兴趣盎然的活动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在学习中探索和创新,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的成长。
四、数学活动中的再次”放”
这里的“放”是指让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如在全等变换的活动课后,将学生按成绩的优劣分成若干组互相编题、解答,旨在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通过这项作业,使学生更能运用几何术语,增强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促进同学间的友谊。分组让学生利用硬纸板、木杆、铅锤、细小钉子、大头针等自己参照课本相关内容制作测倾器和丁字板水准仪。为巩固所学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用自制测倾器测量学校的旗杆、教学楼、实验楼的高度,归纳统计数据。再如讲解数学与数学家的故事,学生收集素材,分组讲解。活动课作业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这种实践,极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出数学的结论或结果,因此每个学生必须要进行大胆的想象、思维、探索和求新。
通过“扶—放—再扶一再放”的教学试验,我班绝大多数学生都尝到了数学活动的甜头,由认为学习数学是件苦差事转变为学习数学是件愉快的事情。而数学活动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宽学生视野,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培养学生用数学原理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