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职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 张 新 冯如鹤 李成伟 李创起

【机构】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平顶山)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在分析总结学院高职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校企合作经验基础上,以学生(学徒)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以职业教育与企业职业培训为主线,构建了“213,在岗交互”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模式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做法。
  关键词: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the analysis summary College of mine ventilation and safety professionals training mod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experience based, with professional skills of students (Apprentice) for core training target, vocational training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the enterprises as the main line, to construct the binary auxiliary three, in the post interacti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d connotation of the model are described, and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the basic approach.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 training mode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做中学、学中做”。
  1高职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平职学院为适应中平能化集团经济转型升级对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的需求,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深度融合,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于2013年结合学院高职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相关研究。
  作者在总结高职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校企合作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平能化集团人才战略需求,依据相关理论分析,以学生(学徒)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以职业教育与企业职业培训为主线,构建了“213,在岗交互”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校企双主体育人,行业协会指导,实行“学生+学徒+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实施在岗交互培养方式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模式见图1。
  2 “213,在岗交互”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213,在岗交互”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以学生(学徒)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以职业教育与企业职业培训为主线开展校企双方合作育人。
  2.1“2”
  “2”即为学校、企业双主体,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标准和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按照职业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岗位任务、工作内容开发教学内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学徒)到员工的培养。
  2.2“1”
  “1”即以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作为行业指导,校企双方主体通过行业组织形成产学研的链条,并用行业规范来约束双方主体行为,以达到良性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协会通过分析和研究,向学校和企业提供切实的行业规范、标准参考,如行业、学校、企业共同探索建立以目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机制(考核评价标准),以获得高职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考核评价范式。
  
  
  
  
  
  
 


 
  


  图1 “213,在岗交互”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图
  2.3“3”
  “3”即“学生+学徒+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在培养过程中从合作企业员工中招收学生,明确员工具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问题,解决企业技术人才的选、用、育、留问题,实现学校、企业、员工的三赢。
  2.4 在岗交互
  在岗交互培养方式即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采用交互训教的方式授课,实施以培养“零培训”上岗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的教学过程,员工在不脱离工作岗位的情况下,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完成学业,采取企业岗位考核标准和学校考核办法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
  3 实施“213,在岗交互”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做法
  3.1坚持校企合作,四个对接
  深化校企合作、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校企双导师指导,形成学校和企业分工合作、共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职业院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针对性,解决好合作企业技能人才培养难问题。
  我院是中平能化集团主办,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高等职业院校。集团下属有一矿、二矿、四矿、五矿、十矿、十二矿等生产性煤矿,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实施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实现现代学徒制所要求的“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培训与岗位、实训基地与生产场所”四个对接。
  3.2招生与企业人才培养相结合
  我院通过普招和自主招生的方式,从合作企业中招收学生,把高职部分生源定格在企业员工中,组成“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校根据合作企业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招生符合一定条件的员工进行培养,并由企业解决学费;通过培养为企业储备技术骨干力量。 
  在培养过程中明确员工具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问题,在培养过程中明确员工具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问题,体现了“招生即就业、职业教育免费”的现代职业教育特点。
  3.3实施在岗交互交互培养
  企业既要培训员工又要发展生产,实施员工在不脱离工作岗位的情况下,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完成学业;高职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采用“3+2”交互训教的方式授课,即每周3天在企业由师傅采取师带徒方式进行岗位技能培训,2天在学院进行理论学习,体现了“工学结合、上课即上岗”的现代职业教育特点。
  3.4确定人才培养标准和方案
  坚持校企合作原则,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学内容。
  在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组织下,召开由煤矿企业岗位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参加的专业人才培养研讨论证会,根据专业人才职业面向和专业定位确定以培养“零培训”上岗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3.5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资源库
  建立专兼教师队伍资源库,以教师培养、评聘为手段,坚持以教师集中专题培训、学校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为主要形式,强化“双导师制”队伍建设。推动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及时完善和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评选并奖励优秀教师和师傅,形成吸引人才、稳定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
  3.6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机制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成立教学组织与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融合学校和企业管理管理方式,综合考虑影响“213,在岗交互”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各个层面,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机制。
  4“213,在岗交互”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2012年9月,在平煤集团主导下,平职学院将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部分生源定格于集团下属各煤矿企业员工中,当年报考57人。结合生源及企业状况,录取学生主要来自集团下属的四矿、十矿及十二矿三个煤矿企业,实际录取30人,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首届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三个煤矿企业都是与我校有深度合作的优质企业,在规模、生产管理、技术人员等方面相比其他企业均有较大优势。
  三个煤炭企业各推选出4~5名“一通三防”领域业务理论扎实,技术能力强的技术骨干,作为企业师傅,每名师傅负责指导2-3名学生,并签订《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师徒培养协议》。
  依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所构建的课程体系,与三个煤矿企业共同确定了教学实施过程,即采用“3+2”交互训教的方式组织教学。学校专业教师参与,由企业结合本企业生产任务,为学徒制定工作任务计划,在周三至周日选取三天实施师带徒培养,如图2所示;由学校组织安排,固定在周一、周二两天在校内进行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的学习,如图3所示。








   


  目前,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2012级一个试点班30名学生完成了所有流程毕业并全部顺利独立上岗;2013级43名学生与2014级35名学生正实施在岗交互训练。
  5“213,在岗交互”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经过三年的努力探索,平职学院现代学徒制“213,在岗交互”人才培养模式得到顺利实施,实施后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基本实现了学生全面受益、学校、企业等多方共赢,平煤集团专门向集团下属各单位进行了推广介绍。取得了如下效果:
  5.1基本实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师生之间及师徒之间可以充分相互了解,教师及师傅对学生的能力和倾向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教育,大大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提升,基本实现了因材施教原则。比如四矿师傅翟玉树发现学生李阳阳理论知识扎实且善于文字总结,平日有通风系统设计或安全措施编制等工作,便有意让他多参与;学生张文龙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执行力较强,在培养过程就让他多做些测风等具体工作,增强其自信心,同时在其比较熟悉的工作上,让张文龙同学多发言,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5.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由于师傅和徒弟一直处于同一问题和情境之下,因此,就可能在第一时间和空间里对学生做出指导和建议。正是这种及时沟通和反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学习疑问及时得到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学院专业教师们反映,学生通过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其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规范、职业技能的养成明显优于过去的培养模式。学习动力明显增强,无论是在企业的学习还是校内的学习,学生的专注程度和投入都有明显变化,学习效益大大提高。
  5.3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通过学徒制教学,学生真正参与到了企业的生产过程,体验到了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异同,从而使其学习更有指向性和社会性,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现代学徒制也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可以开阔知识面,扩大眼界。
  王浩飞同学和他的同学们在刚进入十矿学习时,很有些手足无措。在师傅王学增的带领下,他们慢慢熟悉业务、了解如何制定通风及抽放措施、使用通风各类仪器仪表,逐渐自己尝试着独当一面。王浩飞的自我感觉是:“这两年的现代学徒制学习,好多东西单靠自己摸索或单靠学校的理论学习,还真解决不了。”
  5.4学生就业前景明朗
  经历学徒制的学习后,由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学习真正达到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中心,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再就业时,所有学生均受得师带徒所在企业的热情挽留,十二矿人事科科长解释说,这些学生工作后不需要再培训,大家当然都愿用;十矿通风科科长对本矿学员的评价是:“和我们的一线员工已经很接近,如果他留在十矿上班的话,直接可以省去培训的环节了。”
  5.5校企双方在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均受益匪浅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不仅最大限度消除了企业接受学生上岗实习的管理成本的难题,使得学生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效益,也帮助企业储备后备人才。合作企业从中尝到甜头,对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非常认同,使得愿意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的企业也在增加。2013~2014年,先后有六矿、八矿、救护大队等煤矿企业主动提出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学校教师也是受益方。由于学生成建制进行岗位教学实践,学校得以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企业指导学生实践,同时也接受企业培训和实践、收集行业最新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指导专业实训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三年来已有5人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许士群,项东升.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9) .
  [2] 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3):97-103.
  [3] 韩耀东.学徒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分析.现代技能开发,1997.7(7):26-27.
  [4] 陈智强.基于“定岗双元”的高职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69-7.
  论文来源: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高职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项目编号:2014SJGLX080。
  作者简介:张新(1975.1—),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