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漫谈
【作者】 薛万贵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峪耳崖镇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材的精华。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诗文教学要设计得精彩,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如何做好古诗文教学,是语文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文 教学方法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材的精华。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虽然每册只有几首,但是其教学仍然不可轻视,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是,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因此,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如何做好古诗文教学,是语文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诗文教学要设计得精彩,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我在多年来的古诗文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故事激趣
小学生尤其喜欢听故事,如果在古诗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或传说,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时,我向同学们讲了唐代诗人顾况是今嘉兴海盐人,当时年轻的白居易带着这首诗去唐朝都城长安拜访顾况,开始时顾况说“长安居,大不易。”当看了他的这首诗,特别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加赞赏,说有了这句在长安生活下去就容易了。于是,白居易得到了当时名闻全国的诗人顾况的提携。“原来有这回事啊!”同学们兴奋不已。如教学《赠汪伦》时,可讲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想象画面激趣
叶圣陶先生在谈古诗教学中指出“领会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因而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中看出一幅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古诗大多出于名家之手,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里面既有鸟语花香,也有喜怒哀乐,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即诗中有绘画般的意境,绘画中有诗一般的情趣。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创作中并非附着于面,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教学古诗时,可通过反复诵读,品词析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诗中所包含的意象和画面进行“再现”,并把诗描述的画面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还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感悟力和创造力,使之饶有兴趣地学习欣赏。
例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先启发学生想象:漫天大雪覆盖大地,千山万路,竟没有人鸟之踪影。“千山”“万径”,广阔无限,而一“绝”一“灭”又无限阴沉、凄凉、孤寂。寒气笼罩又正下着大雪的江中,仅有一孤舟,一披蓑顶笠的老翁,任凭周围环境严酷,坚持着自己能做的工作。后指导学生根据对古诗意境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这首诗的“言外之意”。这首诗,作者以极其洗练的文笔,勾画出一幅渔翁汉江垂钓图,教师应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把“江”、“雪”与“渔翁”有机联系在一起,动静相衬,虚实结合,使整个画面浑然一体的美感。
三、表演激趣
古诗教学,不可千篇一律,陈腐呆板,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想方设法让画面“动”起来,“活”起来,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教学诗句“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正是作者的动情点,要从这个动情点入手,引导学生去分析,体会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激动情境。性格质朴豪放的汪伦,踏着节拍,唱着热情的民歌,来为李白送行,使诗人深受感动,于是亲切自然地运用“桃花潭水”的生动比喻和“深千尺”的夸张手法,来向这位友人表示由衷的赞美和感激,真是言有尽而情无穷。教师在教学时,可在疏通词句之后,启发引导学生想像诗中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利用简单的道具表演,教师最后加以点拨评价,效果颇佳。
再如要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体会诗人孤独惆怅恋恋不舍的深情,进入古诗深邃、优美的意境,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插图的同时选用了古筝曲《高山流水》,让学生欣赏这首优美抒情的曲子,犹如身临其境。这时再学古诗,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总之,古诗文教学,激趣重要,方法多多。教师要挖掘其诗的丰富内涵,领略古诗的深邃含蓄的意境,品味出诗的真正韵味,遨游诗海,把握古诗的神韵,追求诗意盈溢、恬淡自然的语文教学情境,以便构建古诗教学的曼妙课堂。要有或无意地引导学生通过低声慢吟,细细品味,在反复诵读中去发现诗中的语言美,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名篇佳作中,领悟古诗的思想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在其各种美的感召下,受到自然美、社会美、人生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文 教学方法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材的精华。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虽然每册只有几首,但是其教学仍然不可轻视,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是,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因此,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如何做好古诗文教学,是语文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诗文教学要设计得精彩,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我在多年来的古诗文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故事激趣
小学生尤其喜欢听故事,如果在古诗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或传说,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时,我向同学们讲了唐代诗人顾况是今嘉兴海盐人,当时年轻的白居易带着这首诗去唐朝都城长安拜访顾况,开始时顾况说“长安居,大不易。”当看了他的这首诗,特别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加赞赏,说有了这句在长安生活下去就容易了。于是,白居易得到了当时名闻全国的诗人顾况的提携。“原来有这回事啊!”同学们兴奋不已。如教学《赠汪伦》时,可讲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想象画面激趣
叶圣陶先生在谈古诗教学中指出“领会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因而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中看出一幅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古诗大多出于名家之手,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里面既有鸟语花香,也有喜怒哀乐,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即诗中有绘画般的意境,绘画中有诗一般的情趣。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创作中并非附着于面,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教学古诗时,可通过反复诵读,品词析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诗中所包含的意象和画面进行“再现”,并把诗描述的画面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还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感悟力和创造力,使之饶有兴趣地学习欣赏。
例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先启发学生想象:漫天大雪覆盖大地,千山万路,竟没有人鸟之踪影。“千山”“万径”,广阔无限,而一“绝”一“灭”又无限阴沉、凄凉、孤寂。寒气笼罩又正下着大雪的江中,仅有一孤舟,一披蓑顶笠的老翁,任凭周围环境严酷,坚持着自己能做的工作。后指导学生根据对古诗意境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这首诗的“言外之意”。这首诗,作者以极其洗练的文笔,勾画出一幅渔翁汉江垂钓图,教师应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把“江”、“雪”与“渔翁”有机联系在一起,动静相衬,虚实结合,使整个画面浑然一体的美感。
三、表演激趣
古诗教学,不可千篇一律,陈腐呆板,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想方设法让画面“动”起来,“活”起来,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教学诗句“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正是作者的动情点,要从这个动情点入手,引导学生去分析,体会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激动情境。性格质朴豪放的汪伦,踏着节拍,唱着热情的民歌,来为李白送行,使诗人深受感动,于是亲切自然地运用“桃花潭水”的生动比喻和“深千尺”的夸张手法,来向这位友人表示由衷的赞美和感激,真是言有尽而情无穷。教师在教学时,可在疏通词句之后,启发引导学生想像诗中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利用简单的道具表演,教师最后加以点拨评价,效果颇佳。
再如要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体会诗人孤独惆怅恋恋不舍的深情,进入古诗深邃、优美的意境,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插图的同时选用了古筝曲《高山流水》,让学生欣赏这首优美抒情的曲子,犹如身临其境。这时再学古诗,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总之,古诗文教学,激趣重要,方法多多。教师要挖掘其诗的丰富内涵,领略古诗的深邃含蓄的意境,品味出诗的真正韵味,遨游诗海,把握古诗的神韵,追求诗意盈溢、恬淡自然的语文教学情境,以便构建古诗教学的曼妙课堂。要有或无意地引导学生通过低声慢吟,细细品味,在反复诵读中去发现诗中的语言美,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名篇佳作中,领悟古诗的思想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在其各种美的感召下,受到自然美、社会美、人生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