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运用教学技巧 提升课堂效率
【作者】 肖小华
【机构】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第六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课改的课堂中,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在认真吃透教材备好教案的同时,更要注重备写学生,运用教学技巧因人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层面的知识,我们的授课面才能覆盖全体学生,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学习的成功快乐,快乐中开心学习,不断提升课堂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施爱 艺术化 渗透教育 流于形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10几年间,老师们虽然享受着课程改革的累累硕果,但有部分老师还只是望而兴叹,仍然将课改视为一种过程,一种作秀,被逼无奈的公开课中只能生搬硬套,这样老师自演自导的课堂失去了活力,没有精彩,老师讲的费力,学生听的费神,难以消化理解课堂内容。在新课改的课堂中,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在认真吃透教材备好教案的同时,更要注重备写学生,运用教学技巧因人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层面的知识,我们的授课面才能覆盖全体学生,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学习的成功快乐,快乐中开心学习,不断提升课堂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要用慈母般的爱心施爱于学生
教师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用爱滋润孩子们充满童真的心田,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开一扇门,让学生感觉到学校就是自己的家,学校处处充满着爱。只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才能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成为事实。
五年级时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属于学困生,因病做了手术,在她康复返校后,我发现每天的营养餐不吃,中午全部带回家了。我就私下问她为什么不吃早点,她有点害怕的告诉我,她出院时医生说自己不能吃冷的和凉的东西。从第二天开始,我就每天早操结束后拿着他的牛奶、鸡蛋、馒头在办公室烤热。到春天办公室不生火了,就拿到门卫去热,就这样一直坚持了近两年。在小学毕业水平测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毕业典礼上,她满怀激情的对我说:“老师,是您用爱心温暖了我,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谢谢您!”
孩子的话深深触动了我。其实我也没有做什么,只是用一颗平常的父母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心中总想着如果学生是自己的孩子,遇到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作为家长会怎么做。这样学生就不会和老师产生隔阂,有一种亲切感,让学生感到有老师就有快乐,这就是教育。
二、运用艺术化的评价手段
课堂评价是学生对课堂知识接受度的直接反应,也是学生是否融入了课堂主体性的集中表现。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课堂动态,运用艺术化的手段,及时对学生反映进行评价,会对我们的课堂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回答积极,充分说明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对所学知识有较好理解。这时我们就要乘势表扬激励学生,让他们有成功感;如果课堂气氛出现沉闷现象,学生融入不了课堂情景中,老师要尽量采取让学生试试看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说错,这样学生才能放松心态,努力学习。出现冷场课堂气氛,作为老师往往也就乱了神,不断说出“你们怎么都不说话,哑巴了吗?”;“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真笨!”等之类的言语,这不但缓和不了气氛,反而使学生更加紧张,气氛更加凝固。
在一次数学优质课竞赛中我讲解《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题时,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445+298=743(种),竖式计算完成后紧接着我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验算的方法。我便指名学生说说可以怎样进行验算。一个同学说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我正准备接着这个同学的回答进行授课,突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还可以用743-298的方法进行验算。”他的这一回答打破了我的设计思路,但我马上巧妙的对他的回答进行评价。“这位同学太厉害了,已经提前知道了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的验算方法,不过这种方法要运用退位减法的知识,我们到下一节课重点学习,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积极上进的同学。”在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同学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如果直接否定或对他的回答毫无反应,就会严重的挫伤他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厌师、厌课情绪,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走下坡路。
三、完美的进行融合渗透教育
作为新课改的践行者,我们不能是单一的学科传授者,而要充分利用本学科特点,强化渗透教育,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多面性和融合性,这样不至于让学生感到单一学科的枯燥无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讲解一年级数学《第几》时,我出示了有五个人排队购票的课件,在依次让学生了解掌握第几的基础上,我顺势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的插入功能进来了第六个人,是一个年轻人强行插入到第二位要购票,引导学生认识年轻人能不能这样做,为什么?之后又进入一位老奶奶排队购票,作为站在前面的少先队员,引导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给学生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充分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
四、不要让探究式讨论流于形式
在新课改浪潮的推动下,探究式课堂模式走进了我们的常规课堂,这从根本上废止了等待灌输知识的教学习惯,让学生活跃的思维得到了解放。每次我们在推门听课或汇报课时,部分老师在给学生提出问题后便在教室过道来回走动,偶尔观察一下学生反应,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这就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巡视指导。探究式讨论结束后交流汇报时,大多数小组表现一片茫然,不知所措。课堂气氛显得十分郁闷,从而达不到我们课堂设计的初衷,使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学生,用育人这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巡视指导不能只是来回踱步,而要学生按照我们预设的学习方案,顺藤摸瓜,得出结论。对于探究有困难的小组要给予指导、帮助,逐步解决问题。这样课堂才能“活”起来,学生才能“活”起来,学生从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力量,使学困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充分运用教学技巧,会让课堂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提升了课堂效率,而且提高了教师的课堂魅力,成为学生心中的合格老师。
作者简介:肖小华(1982-),女,本科学历,甘肃省临潭县青年教学能手,致力于小学语文及德育教育工作的探索。教学成果多次在国家、省级大赛中获奖。
关键词:施爱 艺术化 渗透教育 流于形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10几年间,老师们虽然享受着课程改革的累累硕果,但有部分老师还只是望而兴叹,仍然将课改视为一种过程,一种作秀,被逼无奈的公开课中只能生搬硬套,这样老师自演自导的课堂失去了活力,没有精彩,老师讲的费力,学生听的费神,难以消化理解课堂内容。在新课改的课堂中,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在认真吃透教材备好教案的同时,更要注重备写学生,运用教学技巧因人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层面的知识,我们的授课面才能覆盖全体学生,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学习的成功快乐,快乐中开心学习,不断提升课堂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要用慈母般的爱心施爱于学生
教师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用爱滋润孩子们充满童真的心田,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开一扇门,让学生感觉到学校就是自己的家,学校处处充满着爱。只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才能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成为事实。
五年级时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属于学困生,因病做了手术,在她康复返校后,我发现每天的营养餐不吃,中午全部带回家了。我就私下问她为什么不吃早点,她有点害怕的告诉我,她出院时医生说自己不能吃冷的和凉的东西。从第二天开始,我就每天早操结束后拿着他的牛奶、鸡蛋、馒头在办公室烤热。到春天办公室不生火了,就拿到门卫去热,就这样一直坚持了近两年。在小学毕业水平测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毕业典礼上,她满怀激情的对我说:“老师,是您用爱心温暖了我,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谢谢您!”
孩子的话深深触动了我。其实我也没有做什么,只是用一颗平常的父母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心中总想着如果学生是自己的孩子,遇到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作为家长会怎么做。这样学生就不会和老师产生隔阂,有一种亲切感,让学生感到有老师就有快乐,这就是教育。
二、运用艺术化的评价手段
课堂评价是学生对课堂知识接受度的直接反应,也是学生是否融入了课堂主体性的集中表现。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课堂动态,运用艺术化的手段,及时对学生反映进行评价,会对我们的课堂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回答积极,充分说明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对所学知识有较好理解。这时我们就要乘势表扬激励学生,让他们有成功感;如果课堂气氛出现沉闷现象,学生融入不了课堂情景中,老师要尽量采取让学生试试看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说错,这样学生才能放松心态,努力学习。出现冷场课堂气氛,作为老师往往也就乱了神,不断说出“你们怎么都不说话,哑巴了吗?”;“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真笨!”等之类的言语,这不但缓和不了气氛,反而使学生更加紧张,气氛更加凝固。
在一次数学优质课竞赛中我讲解《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题时,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445+298=743(种),竖式计算完成后紧接着我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验算的方法。我便指名学生说说可以怎样进行验算。一个同学说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我正准备接着这个同学的回答进行授课,突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还可以用743-298的方法进行验算。”他的这一回答打破了我的设计思路,但我马上巧妙的对他的回答进行评价。“这位同学太厉害了,已经提前知道了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的验算方法,不过这种方法要运用退位减法的知识,我们到下一节课重点学习,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积极上进的同学。”在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同学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如果直接否定或对他的回答毫无反应,就会严重的挫伤他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厌师、厌课情绪,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走下坡路。
三、完美的进行融合渗透教育
作为新课改的践行者,我们不能是单一的学科传授者,而要充分利用本学科特点,强化渗透教育,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多面性和融合性,这样不至于让学生感到单一学科的枯燥无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讲解一年级数学《第几》时,我出示了有五个人排队购票的课件,在依次让学生了解掌握第几的基础上,我顺势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的插入功能进来了第六个人,是一个年轻人强行插入到第二位要购票,引导学生认识年轻人能不能这样做,为什么?之后又进入一位老奶奶排队购票,作为站在前面的少先队员,引导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给学生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充分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
四、不要让探究式讨论流于形式
在新课改浪潮的推动下,探究式课堂模式走进了我们的常规课堂,这从根本上废止了等待灌输知识的教学习惯,让学生活跃的思维得到了解放。每次我们在推门听课或汇报课时,部分老师在给学生提出问题后便在教室过道来回走动,偶尔观察一下学生反应,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这就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巡视指导。探究式讨论结束后交流汇报时,大多数小组表现一片茫然,不知所措。课堂气氛显得十分郁闷,从而达不到我们课堂设计的初衷,使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学生,用育人这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巡视指导不能只是来回踱步,而要学生按照我们预设的学习方案,顺藤摸瓜,得出结论。对于探究有困难的小组要给予指导、帮助,逐步解决问题。这样课堂才能“活”起来,学生才能“活”起来,学生从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力量,使学困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充分运用教学技巧,会让课堂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提升了课堂效率,而且提高了教师的课堂魅力,成为学生心中的合格老师。
作者简介:肖小华(1982-),女,本科学历,甘肃省临潭县青年教学能手,致力于小学语文及德育教育工作的探索。教学成果多次在国家、省级大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