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作者】 李熙彬

【机构】 四川省南部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高中地理是偏理性的学科,许多知识的记忆需要以理解为前提,且地理知识的考核多为一环扣一环,不同知识间相互联系。为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教师要改变原来那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以实现高效地理课堂。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方式;思维方式
  高中地理是一门理性和感性相互结合且偏理性的学科,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要结合不同的学习方法,运用理性的思维理解,运用文科知识的学习方法进行记忆。要想实现高中地理课堂的高效性,就要把握住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下面,我们主要谈论一下如何实现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一、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效结合
  我们教师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竭力避免任何干涉学生主体地位的行为。很多教师直到现在仍然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模式,这就严重偏离了新课改的精神和内涵。经过对新课改精神的认真研读和学习,我对其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将这一精神灵活运用到自身的地理教学中。
  比如,在学习“环境与环境问题”这章知识时,我一改以往“整节课照搬教材”的方式,转而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分组、自主总结当今社会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他们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则在一旁“解疑答惑”。这样一来,就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讨论,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环境与环境问题”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然观、环境观,促使学生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课堂内容要灵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于老师单方面局限地讲授课本知识,而应与时俱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对于具体案例的适当改变来提高课堂积极性。首先,我会将书本案例生活化。例如,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学习“工业区位选择因素”这一课的时候,我结合了我们城市的工业区位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我会问学生,学了这一课,能利用课本知识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城市一部分工业发展速度缓慢而另一部分发展迅速吗?影响我市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课本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课堂的实践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课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案例中。其次,我会将案例情境化,在讲到抽象的地理知识时,我会引用一些鲜活、真实的贴近生活的事例,如在讲人口迁移问题时,我使用著名的“闯关东”事件,并进一步说明其对北方经济、政治、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除此之外,在讲解地理相关图表时,我会通过替代、拆解与组合的方式,来方便学生的理解、记忆、巩固、运用。通过对这三种方式的灵活运用,将地理图表这一地理难点和重点简单化,同时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避免了单一和枯燥的授课方式。
  三、实现多媒体教学
  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多媒体教学有着直观性强、形象化的教学特点,已被广泛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地理学科也不能例外。高中地理对于学生的联想能力是一大考验,因为要将现实中存在的现象用抽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不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也就很难做到这一点。以“气压带和风带”这节内容为例,虽然所学内容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状态,但是将这种状态置换成学术语言和抽象化的符号,然后反过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状况,对学生来说还是不小的考验。诸如“热力环流”“大气环流”和“三圈环流”此类知识点,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如果在初学阶段没能给学生讲解清楚,学生没能真正吸收掌握,那么在之后的学习中肯定会越来越吃力,甚至削弱对地理学习的自信与兴趣。所以,在教授此类内容时,老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施,将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移动、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气压中心和季风的形成等内容通过图片或视频等视觉化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由此,学生便可在头脑中形成对这一抽象状况形象化的记忆和理解,并能在之后的题目练习中轻松调取画面,然后进行符号化和抽象化的转换。
  四、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来讲,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是高质量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比如,在学习“地质构造”这节内容时,我就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了地壳运动对地质形态的作用和影响,比如形成褶皱、节理、断层等不同的地质地貌。多媒体将先前的地质形态、中间地壳的运动以及最后形成的地质形态等一一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但使学生鲜明地感受到了这一变化,更重要的是深刻地理解了“地质构造”等相关知识点。又比如,在学习“水污染及其成因”时,我就组织学生暗中观察周围工厂的排水系统,探究它们是否对当地的水系造成了污染。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就充分认识了“水污染及其成因”这一具体知识点。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知识点,高质量的地理教学又有何难呢?
  五、构建互动课堂
  由于高中地理特殊的学科特点,也就决定了其在教学方式和课堂氛围方面的多变性。地理的教授不能仅仅依靠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反应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某些知识点强调的是先理解后记忆,如果老师只注重将内容抛给学生,不注重课堂反应,很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接受新内容。且单一的课堂格调会降低对学生的吸引力,可能会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削弱教学效果。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老师要尤其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性,及时掌握课堂动向,进而制订合理的教学对策。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争取打造高品质、高质量的地理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