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以城市公园、绿地和景区为依托的“植物学实践教学”
【作者】 单家林 陈惠萍 黄 瑾
【机构】 (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海口)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笔者对“以城市公园、绿地与景区为依托的植物学实践教学”内容、目标与要求及优越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热带园林植物、花卉及常见的绿地杂草的植物种类及其科属特征的实践教学均有具体要求,并充分利用热带园林植物、花卉的生物多样性特征,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知识、观察分析所见到植物多样的形态特征和“热带雨林”植物学特征;讲解一些热带名贵、珍稀植物和功能性的植物在热带城市公园、绿地和景区中的应用;提出了实践教学的具体考核项目。
关键词:植物学;实践教学;公园、绿地与景区;城市
Abstract:It was primary studied that the contents ,targets,requirements and advantages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botany based on the parks ,greenland and scenic spots of the city. The common plants about 150-180specie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main families and genera of tropical garden plants,flowers and main weeds on the greenland would be grasped by practice teaching. The students were asked to observe ,analyze morphological diversity of plants and the bot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in forest met in the practice. The some tropical rare and valuable species and functional plants used on the parks ,greenland and scenic spots were brief commented in the practice. The specific evaluation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was also suggested
Key words:Botany ; Practice teaching ; the Parks ,Greenland and Scenic spots;city
一、植物学实践教学重要性
植物学是许多综合性大学和农、林及师范院校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也是我校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农学、资源环境、草业科学、园艺、园林和设施农业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植物学课程的设置分三部分:植物学理论课(40-32学时,2.5-2.0学分),实验课(32-16学时,1.0-0.5学分)和课程实践教学(1周学时,1.0学分)。
由于“植物学实践教学”强调在野外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细心的观察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学生的协作精神,因而在课程相关的高校都受到重视。国内许多高校对植物学实践教学都有立项研究,针对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优化野外实习的内容和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健全考核形式等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1-2].
我校一向强调并重视植物学的野外实践的教学工作,“植物学野外实践(实习)”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也有近二十个年头,特别是近些年在海口市的公园、绿地及海口周边景区进行的“植物学野外实践”,不仅对学生有较高要求和期待,而且对上课的老师也有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对城市绿地、公园和周边景区园林植物和热带花卉及常见草坪杂草种类与常见科属特征有较好的认识,并把植物的形态特征和一些“植物生物学现象”与所学书本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省会城市的公园、绿地和周边景区现成的教学资源,更好地开展并不断完善“植物学实践教学”工作。
以海口市的城市公园、绿地和景区为依托的“植物学实践教学”有良好的教学与学习优势:1、实践教学植物材料丰富 城市公园、绿地和景区有丰富的植物种类,不仅有国内的许多植物,也有不少国外的奇花异草,是学生学习、识别植物极理想的实践基地。2、植物的配置优美城市公园、绿地和景区的乔木、灌木及地被的植物配置是广大园林园艺工作者悉心培育的作品,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良好的防晒、水土保护、防噪音、防尘防火和抗污染等生态效果。3、植物生境多样、植物各具特色;从城市中心公园到滨海公园,从火山口岩石地到海岸湿地,生境各异、植物奇特,对学生从实践中认识“植物如何适应环境”和观察“热带雨林的生物学现象”是十分便利的;4、实践教学经费支出大大降低;5、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6、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想举措。
二、实践教学地点与学时
1、校园-绿地、花园,0.5天;2、海口市白沙门公园或万绿园-城市海滨公园,各0.5天;3、海口市金牛岭公园-城市热带园林与花卉公园,0.5天;4、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湿地,或者海口市火山口地质公园,0.5天。
三、教学目标、内容及要求
1、常见花卉与园林植物的识别
校园、城市绿地、公园有许多园林植物与花卉,是学习植物种类的最理想场所。运用课堂学习过的植物分类形态学知识,掌握常见的园林植物、花卉的35-45科或属(见附录1)的识别要点;掌握每一科或属3-4种植物;并能识别公园绿地、草坪主要的、危害性大的杂草种类。实践中应用丰富的植物材料讲解“植物腊叶标本”的制做流程与注意事项。
2、实践教学中加深、巩固课堂知识;充实、丰富植物学知识。
由于课堂学习无法直观或接触植物实体,或者接受的知识受课堂学习的局限,学生刚开始进入课外实践,往往表现出新鲜、好奇和太多的“不知道”。通过对植物形态,特别是茎、叶与花果形态特征的观察,使学生慢慢地学会认识植物,加深巩固课堂所学。由于野外有大量的植物信息,实践教学可以丰富他们植物学知识。在园艺植物与花卉中常见的“重瓣现象”,如山茶花、扶桑、牡丹、玫瑰花、莲花与睡莲等,使学生观察到“多余”的花瓣是由雄蕊退化来的;而且这些植物花的雄蕊也是多数。在海岸湿地可见到海桑、白骨壤与红树等植物众多而伸出水面的呼吸根,并观察呼吸根外表面粗大的皮孔,认识其作用和其根际环境。
在观察一些花草时,常常可见到一些“异形雄蕊”现象,如十字花科的“四强雄蕊”,唇形科的“二强雄蕊”以及猪屎豆属的“花药异形”、双荚决明“异形的发育雄蕊”与退化雄蕊,这些“异形雄蕊”往往是植物对传粉适应而分化出来的一种现象。也可具体观察,拍摄访花者的访花过程,观察拍摄勤劳的蜜蜂在花丛中光顾多朵花朵,飞离花丛时,满腿都是毛的大腿上各裹着一大块花粉,可见其访花的酬劳是花蜜和花粉,植物也因此得到了传粉。而龙眼、荔枝开花期,蜜蜂、苍蝇、蚂蚁都忙得不亦乐乎,可见其发达的花盘的分泌物之奇特,吸引了不同的访花者;可引出“有效访花”之说。有些园艺植物在花葶或花序中有1至几株小苗或小芽,如德国鸢尾(鸢尾科)、黄花蔺(花蔺科),通过观察,发现光顾这些植物花的昆虫很少,无疑,是植物为了确保繁殖成功的一种生殖策略:即使没有昆虫光顾,也能保证后代的繁殖成功;实际上这些植物很少观察到果实与种子。实践中通过对这些“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讲解,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研究学习植物学,传粉生物学,生殖生物学的兴趣与热情。
3、观察解释植物的“热带雨林特征”和红树林湿地植物学特征
实践教学中,经常可见到公园、绿地中一些园林植物呈现的热带雨林的植物学特征,“独木成林”(如何形成的);“绞杀现象”中绞杀植物是如何杀死被绞杀植物;榄仁树、人面子、印度紫檀与重阳木、木棉树的“板根”的作用及其成因;菠萝蜜、对叶榕、大果榕、阳桃和可可等“老茎生花”;滨海红树植物的“胎生现象”,并解释其幼苗形态结构和对生存环境的适应,了解长长的胚轴为“疏松”海绵状结构,可利于“幼苗”在海面上的漂浮与呼吸。附生植物与被附着者关系(他们的关系是如何建立的)。
4、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一些“功能性的植物”、热带珍稀名贵树木在“热带植物景观”中植物的运用
根据植物特征,讲解一些具防尘、防火、隔音功能和抗污染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以及驱赶蚊蝇的芳香类植物,如芸香草、香茅、薰衣草、樟树的运用。还可谈谈一些珍稀名贵树木、如黄花梨、沉香、柚木、海南粗榧、檀香木、青梅与坡垒等,以及作红木用的桃花心木和非洲楝等用于城市热带园林中的独特作用。
还可谈一谈“棕榈类”、“芭蕉类”,龙舌兰和剑麻等“肉质类”、天南星类、凤梨类、和气根类、板根类植物在营造“热带植物氛围”有着特别的,不可替代的效果。
通过实践,不仅温习了课堂所学,丰富了学生的植物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与研究植物学、生物学科的热情,提高了他们运用植物学知识的实际能力,为今后可能从事的园林、园艺、花卉、生物科学等相关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实践教学总结与考评
1、每次实践教学结束,随即上交当次的实习(践)记录报告,批阅后发还给学生;4次,每次15分(满分)。
2、实践教学结束2-3周后,学生上交上了台纸、贴有标签的“植物腊叶标本”一份,20分(满分);“植物腊叶标本”的制做须按要求取样、压制(干)、上台纸和贴标签。
3、实践教学考勤,20分(满分)。
参考文献:
1、胡国富,胡宝,常,李凤兰.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7(1):31-32
2、叶创兴,廖文波,李筱菊,等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做法[C].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集:30-34,2004,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HNJG2014-06)和海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No.hdjy1302 )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单家林 (1964-),男,湖南怀化,博士,教授。
附表1:实践(实习)应掌握和识别的科属
Appendix 1 The families and genera remembered
关键词:植物学;实践教学;公园、绿地与景区;城市
Abstract:It was primary studied that the contents ,targets,requirements and advantages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botany based on the parks ,greenland and scenic spots of the city. The common plants about 150-180specie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main families and genera of tropical garden plants,flowers and main weeds on the greenland would be grasped by practice teaching. The students were asked to observe ,analyze morphological diversity of plants and the bot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in forest met in the practice. The some tropical rare and valuable species and functional plants used on the parks ,greenland and scenic spots were brief commented in the practice. The specific evaluation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was also suggested
Key words:Botany ; Practice teaching ; the Parks ,Greenland and Scenic spots;city
一、植物学实践教学重要性
植物学是许多综合性大学和农、林及师范院校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也是我校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农学、资源环境、草业科学、园艺、园林和设施农业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植物学课程的设置分三部分:植物学理论课(40-32学时,2.5-2.0学分),实验课(32-16学时,1.0-0.5学分)和课程实践教学(1周学时,1.0学分)。
由于“植物学实践教学”强调在野外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细心的观察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学生的协作精神,因而在课程相关的高校都受到重视。国内许多高校对植物学实践教学都有立项研究,针对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优化野外实习的内容和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健全考核形式等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1-2].
我校一向强调并重视植物学的野外实践的教学工作,“植物学野外实践(实习)”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也有近二十个年头,特别是近些年在海口市的公园、绿地及海口周边景区进行的“植物学野外实践”,不仅对学生有较高要求和期待,而且对上课的老师也有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对城市绿地、公园和周边景区园林植物和热带花卉及常见草坪杂草种类与常见科属特征有较好的认识,并把植物的形态特征和一些“植物生物学现象”与所学书本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省会城市的公园、绿地和周边景区现成的教学资源,更好地开展并不断完善“植物学实践教学”工作。
以海口市的城市公园、绿地和景区为依托的“植物学实践教学”有良好的教学与学习优势:1、实践教学植物材料丰富 城市公园、绿地和景区有丰富的植物种类,不仅有国内的许多植物,也有不少国外的奇花异草,是学生学习、识别植物极理想的实践基地。2、植物的配置优美城市公园、绿地和景区的乔木、灌木及地被的植物配置是广大园林园艺工作者悉心培育的作品,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良好的防晒、水土保护、防噪音、防尘防火和抗污染等生态效果。3、植物生境多样、植物各具特色;从城市中心公园到滨海公园,从火山口岩石地到海岸湿地,生境各异、植物奇特,对学生从实践中认识“植物如何适应环境”和观察“热带雨林的生物学现象”是十分便利的;4、实践教学经费支出大大降低;5、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6、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想举措。
二、实践教学地点与学时
1、校园-绿地、花园,0.5天;2、海口市白沙门公园或万绿园-城市海滨公园,各0.5天;3、海口市金牛岭公园-城市热带园林与花卉公园,0.5天;4、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湿地,或者海口市火山口地质公园,0.5天。
三、教学目标、内容及要求
1、常见花卉与园林植物的识别
校园、城市绿地、公园有许多园林植物与花卉,是学习植物种类的最理想场所。运用课堂学习过的植物分类形态学知识,掌握常见的园林植物、花卉的35-45科或属(见附录1)的识别要点;掌握每一科或属3-4种植物;并能识别公园绿地、草坪主要的、危害性大的杂草种类。实践中应用丰富的植物材料讲解“植物腊叶标本”的制做流程与注意事项。
2、实践教学中加深、巩固课堂知识;充实、丰富植物学知识。
由于课堂学习无法直观或接触植物实体,或者接受的知识受课堂学习的局限,学生刚开始进入课外实践,往往表现出新鲜、好奇和太多的“不知道”。通过对植物形态,特别是茎、叶与花果形态特征的观察,使学生慢慢地学会认识植物,加深巩固课堂所学。由于野外有大量的植物信息,实践教学可以丰富他们植物学知识。在园艺植物与花卉中常见的“重瓣现象”,如山茶花、扶桑、牡丹、玫瑰花、莲花与睡莲等,使学生观察到“多余”的花瓣是由雄蕊退化来的;而且这些植物花的雄蕊也是多数。在海岸湿地可见到海桑、白骨壤与红树等植物众多而伸出水面的呼吸根,并观察呼吸根外表面粗大的皮孔,认识其作用和其根际环境。
在观察一些花草时,常常可见到一些“异形雄蕊”现象,如十字花科的“四强雄蕊”,唇形科的“二强雄蕊”以及猪屎豆属的“花药异形”、双荚决明“异形的发育雄蕊”与退化雄蕊,这些“异形雄蕊”往往是植物对传粉适应而分化出来的一种现象。也可具体观察,拍摄访花者的访花过程,观察拍摄勤劳的蜜蜂在花丛中光顾多朵花朵,飞离花丛时,满腿都是毛的大腿上各裹着一大块花粉,可见其访花的酬劳是花蜜和花粉,植物也因此得到了传粉。而龙眼、荔枝开花期,蜜蜂、苍蝇、蚂蚁都忙得不亦乐乎,可见其发达的花盘的分泌物之奇特,吸引了不同的访花者;可引出“有效访花”之说。有些园艺植物在花葶或花序中有1至几株小苗或小芽,如德国鸢尾(鸢尾科)、黄花蔺(花蔺科),通过观察,发现光顾这些植物花的昆虫很少,无疑,是植物为了确保繁殖成功的一种生殖策略:即使没有昆虫光顾,也能保证后代的繁殖成功;实际上这些植物很少观察到果实与种子。实践中通过对这些“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讲解,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研究学习植物学,传粉生物学,生殖生物学的兴趣与热情。
3、观察解释植物的“热带雨林特征”和红树林湿地植物学特征
实践教学中,经常可见到公园、绿地中一些园林植物呈现的热带雨林的植物学特征,“独木成林”(如何形成的);“绞杀现象”中绞杀植物是如何杀死被绞杀植物;榄仁树、人面子、印度紫檀与重阳木、木棉树的“板根”的作用及其成因;菠萝蜜、对叶榕、大果榕、阳桃和可可等“老茎生花”;滨海红树植物的“胎生现象”,并解释其幼苗形态结构和对生存环境的适应,了解长长的胚轴为“疏松”海绵状结构,可利于“幼苗”在海面上的漂浮与呼吸。附生植物与被附着者关系(他们的关系是如何建立的)。
4、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一些“功能性的植物”、热带珍稀名贵树木在“热带植物景观”中植物的运用
根据植物特征,讲解一些具防尘、防火、隔音功能和抗污染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以及驱赶蚊蝇的芳香类植物,如芸香草、香茅、薰衣草、樟树的运用。还可谈谈一些珍稀名贵树木、如黄花梨、沉香、柚木、海南粗榧、檀香木、青梅与坡垒等,以及作红木用的桃花心木和非洲楝等用于城市热带园林中的独特作用。
还可谈一谈“棕榈类”、“芭蕉类”,龙舌兰和剑麻等“肉质类”、天南星类、凤梨类、和气根类、板根类植物在营造“热带植物氛围”有着特别的,不可替代的效果。
通过实践,不仅温习了课堂所学,丰富了学生的植物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与研究植物学、生物学科的热情,提高了他们运用植物学知识的实际能力,为今后可能从事的园林、园艺、花卉、生物科学等相关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实践教学总结与考评
1、每次实践教学结束,随即上交当次的实习(践)记录报告,批阅后发还给学生;4次,每次15分(满分)。
2、实践教学结束2-3周后,学生上交上了台纸、贴有标签的“植物腊叶标本”一份,20分(满分);“植物腊叶标本”的制做须按要求取样、压制(干)、上台纸和贴标签。
3、实践教学考勤,20分(满分)。
参考文献:
1、胡国富,胡宝,常,李凤兰.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7(1):31-32
2、叶创兴,廖文波,李筱菊,等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做法[C].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集:30-34,2004,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HNJG2014-06)和海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No.hdjy1302 )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单家林 (1964-),男,湖南怀化,博士,教授。
附表1:实践(实习)应掌握和识别的科属
Appendix 1 The families and genera rememb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