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用故事教育学生的实践探索

【作者】 李自明

【机构】 甘肃省积石山县深沟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因为故事里有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学生愿意听,能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这是其它教育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本文通过用故事教育学生的典型实例,说明了故事教育学生的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总结出讲故事的方法是教育学生的一种好策略。
  关键词:故事 教育 实践
  大道理谁都会讲几句,但大道理未必起大作用。因为,多数人不爱听生硬、抽象的大道理,尤其是那些经常让我们用大道理“轰炸”的学生,尽管我们苦口婆心地讲,一次次反复地说,但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知识水平低,理解能力差,用大道理枯燥空洞的说教往往收效甚低,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怎样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呢?我把学生喜欢的故事纳入到班级德育计划,每月定一个主题,每星期围绕主题由老师或学生讲故事,使学生在一个个故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深远的影响。
  第一个月的主题是:怎样变聪明。针对有些学生学习不认真、处事不灵活、遇到问题不肯动脑筋想办法的现象,我给学生们讲了《聪明的一休》、《司马光砸缸》、《草船借箭》的故事。最后一周,我问学生们:你们愿意做一个聪明的孩子吗?生:愿意!师:一个人要想聪明,关键在于用好“四件宝”。你们想知道那四件宝吗?第一件宝:东一片,西一片,隔座山头看不见。大家猜猜是人体的什么器官?生:耳朵(师板书:耳)。师:第二件宝: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生:眼睛。(板书:  )。师:第三件宝:红门楼,白门槛,里面爬着个红孩儿。生:嘴巴(板书:口)。师:第四件宝:白娃娃,住高楼,看不见,摸不着,考虑问题离不了。生:脑子。师:用脑就是用心想(板书:心)。师:大家只要用好耳朵、眼睛、嘴巴、脑子这四件宝(板书:聪),并坚持日日用,月月用,日积月累(板书:明),慢慢就变聪明了(板书:聪明)。最后,师指着“聪明”二字总结强调:希望同学们不管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上,都要注重用好这四件宝,用“耳朵”认真地听,用“眼睛”仔细地看,用“口”文明发言积极交流,用“心”善于思考问题,日日学,月月练,珍惜今天,开创明天,个个都会像一休一样聪明、司马光一样机智,还怕学不好文化、练不好本领、做不好事吗?这样,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第二个月的主题是:谦受益满招损。针对有些学生自以为学习成绩好,就沾沾自喜、骄傲自大的现象,我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中“马谡街亭失守”的故事,让他们认识骄傲自满的危害。马谡自以为饱读兵书,懂得用兵之策,在他驻守街亭时,忘记了临走时诸葛亮的嘱托,更不听王平的劝告,不在城池驻扎,而是在山上安营扎寨,结果被张郃带领的魏军断水道而打败,最后导致全军出师北伐的胜利成果被葬送,也导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悲剧。这一事例使学生认识到骄傲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停留在已有的成绩上,要牢记毛主席“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导,更要深刻领会习主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要脚踏实地地学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奋发向上。
  第三个月的主题是:团结互助。针对有些学生个人主义思想比较严重,自私自利,不愿意帮助别人的现象,我给学生们讲了《天堂和地狱》的寓言故事:有人问上帝,天堂里的人个个红光满面,神采奕奕,而地狱里的人瘦骨嶙峋、愁眉苦脸,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呢?上帝把他带到一间屋子里,屋里一张圆桌旁围坐着一群饥饿的人,他们手里都拿一把带着长柄的汤勺,圆桌上放着一盆热气腾腾的肉汤,可是因汤勺的柄太长,他们无法把汤送到自己的嘴里,每个人的脸上都痛苦无比。上帝又把他们带到另一件屋子,这里的摆设和刚才的一模一样,不同的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吃得很香、很快乐,原来,他们在互相喂着吃。天堂和地狱的区别究竟在哪儿?学生明白了团结互助的快乐。后来又讲了《蚂蚁运粮的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我班集体获胜的故事》等,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明白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团结就是力量”、“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班上“你帮我、我帮你,乐于助人、团结向上”蔚然成风。
  第四个月的主题是:勤奋学习。针对有些学生学习不努力、浪费时间、进取心不强的现象,我就给他们讲古人勤奋苦读的故事。古代有个叫孙敬的人,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扯痛头皮,马上就清醒了。正是用这种方法发奋苦读,他成为了大学问家。这就是感人的头悬梁的故事。锥刺股的故事更是精彩,战国时有个叫苏秦的人,想出人头地、有所作为,于是就发奋读书,常常读书到深夜,想睡觉时,就拿一把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的疼痛,使自己又来精神劲儿,再坚持读书,凭着坚强的意志,最后成为了一名政治家。学生们听了“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都非常震惊。之后,我又给学生们讲了《凿壁借光》、《囊萤照读》、《铁杵磨成针》、《张海迪的故事》等等,使学生们一个个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勤奋学习,不再浪费美好的青春时光。上课时都能注意听讲,睡觉的没有了,偷偷说话的声音消失了,左顾右盼的现象少了,课后自觉学习的多了,学习成绩大大提高了。
  实践证明,故事因为其生动、有趣、活泼、多样、感人而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名人成长故事等等,都是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取之不竭的资源。用故事中鲜活的人物、生动的事例、丰富的哲理来教育引导学生,往往比枯燥地说教、甚至板着面孔地训斥更加生动有效,可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增强聪明才智,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并且,让学生也参与到故事教育的活动中来,学生就必须要先读故事、选故事,再讲故事、听故事,最后议故事、谈感受,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听说、分析、思辨等多种能力。因此,“用故事教育学生”真是班级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