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化应用

【作者】 韩 芳

【机构】 山东省惠民县辛店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已将计算机引进课堂教学。多媒体计算机以其强大的功能,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展现化学教学中基础知识,模拟微观世界的粒子运动,演示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启发学生的思维,优化了课堂结构,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优化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生动形象地、以声、形、视听等手段,形象逼真地进行模拟,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既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又有利于知识的保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课堂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运用多媒体上课的优势
  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能够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和概念显得较为抽象,仅仅依赖于文字与语言的讲授是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来突出语言的具体化。电子虚拟技术与三维动画技术的结合能够使化学概念的呈现更加立体可感。例如在讲解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时就可在动画模拟辅助下使得电子层的呈现更加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微观环境下电子的运动状态,这显然比单纯的语言陈述更加具有说服力。比如在水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中,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使得实验的操作地点转变为方形投影试管,将金属钠加入盛有酚酞的水中,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幕上的实验操作过程,不断强化的实验效果使得学生对于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更加透彻。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够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展现给学生,给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学习绪言时,让学生观看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突出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化学和我们自己的关系,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讲《爱护水资源》一节时,先将关于水污染的视频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欲望。
  2.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大多较为抽象,许多化学事实,如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如果我们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表现力,运用动画、声音、图片等形式,采用变微观为宏观、变虚为实、变远为近、变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等方法来表现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在学习《原子的构成》一节时,由于主要内容是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较为抽象,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学生都感到难以理解,很难建构物质的微粒观。然而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事先从网络上下载或自己制作FLASH课件,通过动画演示将原子的内部结构,以及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情况和原子核内部更小的微观结构(质子和中子)很好的展示给学生,使微观粒子的内部情况得到很好的放大。
  3.模拟演示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化学实验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实验需要以药品作为支撑,没有药品,实验的现象就表现不出来,况且多数实验器材是玻璃器材,容易损坏。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很多农村中学来说,没有能力来改善化学实验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在H2还原CuO的实验中,若先加热后通H2,反应完后若先停H2后撤灯,铜又会被氧化;在浓硫酸稀释时,水如果加入浓硫酸中,水会沸腾,飞溅伤人;当加热液体超过三分之一的试管且试管口朝着人时,液体冲出管外且灼伤人等。通过演示模拟实验,就使得教学过程变得直观、生动、形象,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的应用,教师需要将生活中的化学与教学中的化学有效转化,合理突出知识本身的实用性,这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大有裨益。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化工生产过程有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和接触法制硫酸等。由于感性认知的缺乏,因此知识的理解也显得不够深入。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对化工生产过程进行模拟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操作步骤,甚至可采用局部放大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知。
  二、多媒体教学应用反思
  1.避免纯粹的课件教学。
  作为对传统化学教学模式的补充,多媒体教学额展开需要从理解和认知方面明确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切忌完全忽略传统化学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并非等同于纯粹的PPT教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并非单纯地对课件进行朗读和翻阅,单一的课件教学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且会严重压制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突出师生之间的交流。
  作为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学生与化学课堂之间的联系需要突出对学生认知及兴趣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切忌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互动交流的缺少会降低课程教学质量,甚至还有碍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3.避免教学内容平铺直叙。
  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有效手段,然而若是使用不够恰当则势必会造成反面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课件制作时能够始终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差异,处理好课件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突出课件设计的针对性,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避免平铺直叙,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之,我们要不断探索将多媒体计算机与化学学科特点充分结合、巧妙运用,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信息量的传递途径,让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