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信息技术扮靓小学语文课堂
【作者】 于福英
【机构】 山东省昌乐外国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让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伴随学生的成长。因为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教育技术走进课堂、扮靓课堂,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特殊的效用:
一、让智慧在“动”中闪光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让学生得到大量动眼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借助电脑,因“动”而学,在充满情趣的动态学习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我们在实验探索中的一种尝试。“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求知的起点,这是众多一线教师所达成的共识。实践证明,借助电脑激情,事半公倍。在学习《秋天》一文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其中设置了“秋词视窗、秋句链接、秋文共赏、秋诗集萃、秋景回放”等小栏目。从蓝天、稻田,到秋天的蔬菜、水果、花卉等各种素材,让学生自由遨游在信息的海洋中,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描绘秋天、感悟秋天。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调动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二、让智力在“奇”中发展
“奇”是指教师所传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化,使学生感到新奇、刺激、有趣、迷恋,从而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少年儿童具有易被新奇或超常现象吸引的好奇心理,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之以“奇”趣,对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教学《看月食》时,我们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制作了一套课件,演示月食发生的全过程,以及太阳、地球、月亮在太空中运行的情境和月食的成因。动画情境的创设,使抽象、枯燥的课堂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了,减轻了学生的认知难度,使其与阅读内容之间的距离缩短。当老师播放动画时,一幅美丽的画面伴随着悦耳的音乐展现在学生眼前:深蓝的夜空,闪烁的星星,一轮大玉盘似的皎洁明月挂在天空,银光照在河面上,闪闪发亮……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眼睛亮亮的,精神异常振奋。当奇妙的变化清晰地出现在屏幕上时,全班学生瞪大眼睛盯着电视,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之声。从孩子们眼神里流露的专注,从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我们深深感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了知识、发展了智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让思维在“情”中训练
儿童思维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经历了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逻辑抽象思维三个阶段。初入学的儿童思维还基本上属于具体形象思维,在思维中是以具体表象为特征。用多媒体适可而止地渲染情景,更有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训练。《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唐朝诗人李白写的脍炙人口的好诗,浅显的诗句中却蕴含着诗人对老朋友的深厚情谊,透过诗句体会诗人的真实感情,就成了这首诗教学中的难点。教学时,我投影诗人立于江边昂首驻足凝望滚滚长江的图象。学生通过图中诗人的神态,体会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那种恋恋不舍的情怀和友人走后孤寂的心境。为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天下名胜黄鹤楼烟花三月的美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如烟如雾的三月之景表现得惟妙惟肖,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了学生热爱春光的情感,让学生领略了黄鹤楼烟花三月的意境。在教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时,用多媒体展现一帆孤船在滔滔的长江上,愈走愈远,渐渐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最后只剩下滚滚江水流向茫茫天际的情景。由于采用幻灯片移动和转换的表现方式,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了这两句诗表现出来的那种美妙意境,如我们自己驻足于江边送别友人一般,心潮起伏,留恋之情难以抑制。
四、让情感在“读”中体验
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有着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通过情境的创设、角色的变换、心理的揣摩引导学生入情境、通其心、感其情,进而借助表情朗读以抑扬顿挫之声,表身临其境之意,抒深切真挚之情,以达到“情自心中来,言自口中出”的效果。教《骆驼和羊》一课时,针对课文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实际,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请学生分角色给录象画面配音,学生的情绪会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感到很新鲜,争先恐后要求给画面中人物配音,许多学生一定会读得很认真,力求绘声绘色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用这种方式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读出语气,进入角色,从而唤起学生情感活动的共鸣,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语言,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五、让知识在“乐”中增长
语文教学要超越语言文字的层面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但也不能脱离语言文字这个基础、工具。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语言文字的学习,既是重要的,也是枯燥的。这时,我就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活泼有趣的游戏引入课堂。
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我运用电脑工具,将每一个生字都写在一朵花的中央,这个生字的每一个词语都是一个花瓣,学生每组一个词语,就给花儿沾上一片花瓣,利用“花开几瓣”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扩词;我又用多媒体电脑在每一只小动物的身上都写一个生字,叫小朋友们给每个小动物找一个好朋友,利用“找朋友”的游戏来教学生搭配词语:我还在教学课件中,设计一棵果树,果树上挂满了许多的果实,每一个果子上都有一个词语,要求学生用“摘果子”这个游戏来练习词语分类。多媒体课件颜色鲜艳,富于吸引力;游戏生动有趣,深得学生喜爱。通过多媒体课件与游戏活动的有机结合,学生既可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活跃身心,使学生更轻松、更快乐、更主动地走进课堂,更热爱快乐的语文课。
教育现代化是必由这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必然。经过实践探索,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不仅仅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欢乐,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拓了新的学习领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学习的方法,探索课本以外的许多知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让信息技术扮靓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在信息技术的相伴下更精彩!
一、让智慧在“动”中闪光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让学生得到大量动眼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借助电脑,因“动”而学,在充满情趣的动态学习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我们在实验探索中的一种尝试。“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求知的起点,这是众多一线教师所达成的共识。实践证明,借助电脑激情,事半公倍。在学习《秋天》一文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其中设置了“秋词视窗、秋句链接、秋文共赏、秋诗集萃、秋景回放”等小栏目。从蓝天、稻田,到秋天的蔬菜、水果、花卉等各种素材,让学生自由遨游在信息的海洋中,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描绘秋天、感悟秋天。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调动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二、让智力在“奇”中发展
“奇”是指教师所传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化,使学生感到新奇、刺激、有趣、迷恋,从而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少年儿童具有易被新奇或超常现象吸引的好奇心理,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之以“奇”趣,对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教学《看月食》时,我们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制作了一套课件,演示月食发生的全过程,以及太阳、地球、月亮在太空中运行的情境和月食的成因。动画情境的创设,使抽象、枯燥的课堂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了,减轻了学生的认知难度,使其与阅读内容之间的距离缩短。当老师播放动画时,一幅美丽的画面伴随着悦耳的音乐展现在学生眼前:深蓝的夜空,闪烁的星星,一轮大玉盘似的皎洁明月挂在天空,银光照在河面上,闪闪发亮……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眼睛亮亮的,精神异常振奋。当奇妙的变化清晰地出现在屏幕上时,全班学生瞪大眼睛盯着电视,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之声。从孩子们眼神里流露的专注,从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我们深深感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了知识、发展了智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让思维在“情”中训练
儿童思维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经历了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逻辑抽象思维三个阶段。初入学的儿童思维还基本上属于具体形象思维,在思维中是以具体表象为特征。用多媒体适可而止地渲染情景,更有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训练。《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唐朝诗人李白写的脍炙人口的好诗,浅显的诗句中却蕴含着诗人对老朋友的深厚情谊,透过诗句体会诗人的真实感情,就成了这首诗教学中的难点。教学时,我投影诗人立于江边昂首驻足凝望滚滚长江的图象。学生通过图中诗人的神态,体会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那种恋恋不舍的情怀和友人走后孤寂的心境。为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天下名胜黄鹤楼烟花三月的美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如烟如雾的三月之景表现得惟妙惟肖,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了学生热爱春光的情感,让学生领略了黄鹤楼烟花三月的意境。在教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时,用多媒体展现一帆孤船在滔滔的长江上,愈走愈远,渐渐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最后只剩下滚滚江水流向茫茫天际的情景。由于采用幻灯片移动和转换的表现方式,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了这两句诗表现出来的那种美妙意境,如我们自己驻足于江边送别友人一般,心潮起伏,留恋之情难以抑制。
四、让情感在“读”中体验
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有着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通过情境的创设、角色的变换、心理的揣摩引导学生入情境、通其心、感其情,进而借助表情朗读以抑扬顿挫之声,表身临其境之意,抒深切真挚之情,以达到“情自心中来,言自口中出”的效果。教《骆驼和羊》一课时,针对课文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实际,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请学生分角色给录象画面配音,学生的情绪会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感到很新鲜,争先恐后要求给画面中人物配音,许多学生一定会读得很认真,力求绘声绘色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用这种方式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读出语气,进入角色,从而唤起学生情感活动的共鸣,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语言,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五、让知识在“乐”中增长
语文教学要超越语言文字的层面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但也不能脱离语言文字这个基础、工具。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语言文字的学习,既是重要的,也是枯燥的。这时,我就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活泼有趣的游戏引入课堂。
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我运用电脑工具,将每一个生字都写在一朵花的中央,这个生字的每一个词语都是一个花瓣,学生每组一个词语,就给花儿沾上一片花瓣,利用“花开几瓣”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扩词;我又用多媒体电脑在每一只小动物的身上都写一个生字,叫小朋友们给每个小动物找一个好朋友,利用“找朋友”的游戏来教学生搭配词语:我还在教学课件中,设计一棵果树,果树上挂满了许多的果实,每一个果子上都有一个词语,要求学生用“摘果子”这个游戏来练习词语分类。多媒体课件颜色鲜艳,富于吸引力;游戏生动有趣,深得学生喜爱。通过多媒体课件与游戏活动的有机结合,学生既可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活跃身心,使学生更轻松、更快乐、更主动地走进课堂,更热爱快乐的语文课。
教育现代化是必由这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必然。经过实践探索,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不仅仅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欢乐,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拓了新的学习领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学习的方法,探索课本以外的许多知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让信息技术扮靓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在信息技术的相伴下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