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教学多元化,让音乐课堂更精彩
【作者】 窦传运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十六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学模式是指完成教学任务“教”与“学”的一种范式,它包括教的模式和学的模式及有关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运用,又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改革方向,对当前中学音乐教学模式和基本结构进行了探究,提出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多元化音乐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究
新出台的《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提高,鼓励学生音乐创造和音乐实践,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多元文化等教学理念。使教学模式由传授知识的“一元化”到“多元化”的转变。
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发展,拓宽了中学音乐教育的多元途径,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人就中学多元化音乐教学模式进行一些粗浅探究。
一、音乐教学目标多元化
音乐教育家埃里特认为“音乐是一种多样化的艺术——―社会——文化实践”。音乐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在认真研读《新音乐课程标准》后,我对音乐教学目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首先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重视教与学的结合、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重视互动的过程;第三、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体现的载体。
二、音乐教学程序多元化
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就必须想办法让一首歌曲教学变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节奏紧凑.容量充实,做到歌活、情活、动作活、心活,让学生有唱、有听、有看、有创作,有感情的宣泄。课堂教学才真正焕发活力。但同时要注意活而不乱,收放自如。根椐教学内容的设计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层次分明。
1.创设情境
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通过学生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通道的协同活动,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课堂氛围和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活动中。比如在学习关于亚洲音乐艺术这一课时,我是先播放音乐欣赏与器乐欣赏《竹竿舞》导入,使学生较自觉主动地投入音乐学习,活跃课堂气氛,尽享音乐的魅力。
2.重视学生音乐体验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教学程序设计中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活动性。我鼓励学生对音乐产生联想和想象,并编创表现印度舞蹈:(1)学习简单的印度舞蹈动作;(2)学生分组创编表现。通过学习印度舞蹈简单的动作,加强对印度音乐与歌舞艺术的情感体验,在融入音乐文化知识的同时,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营造氛围,创设情景,寓教于乐。
3.强调学生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在教学程序设计中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我在亚洲音乐艺术课时中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是学唱歌曲《静静的傍晚》,我先范唱,让学生打节奏,寻找歌曲节奏特点。然后学生跟唱与齐唱,启发学生运用自身的思维,探究新知识,激发学生歌唱的热情,同时感受歌曲的情绪,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印度尼西亚独特的音乐文化。
三、音乐教学内容多元化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在课改后,教学内容也正趋向多元化发展,体现多角度的综合文化性。
1.音乐自身的魅力结合
挖掘和释放音乐对中学生的教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让学生从音乐课中,认识到我们自己民族音乐的魅力。我选择具有代表性、经典性的音乐,让学生能从音乐视角更充分地了解、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韵味。
2.注重音乐文化传承价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在教学中逐渐渗透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且使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获得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音乐教学评价多元化
多元的音乐评价强调从多维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体现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积极关注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及创造能力的开发状况。
1.注重评价主体,绽放个性色彩
在学生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建立了学习自信心。
2.注重评价方式,发挥教育功能
音乐教学坚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特点,合理运用评价方式,使其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1评价注重激励性。教师肯定学生如“你很有创作天赋!”使学生们不断地看到了自己的成功,以此极大地激励了他们创编的欲望,鼓励他们释放自己的音乐潜能。
2.2评价注重互动性。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例如在评唱歌曲活动时,我采用的评价形式有:男、女生互唱互评;小组内同桌互评;个人唱、小组评;一个小组唱,其他小组评;全班唱,师生共评等。
2.3注重评价过程,体现多元魅力。新课程需要教学评价把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从而发挥评价对于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常言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孤有连速。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既要体现学生的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创设了广阔的空间。
五、结语
在新课标改革和多元化教学的不断完善下,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注意教师“教”的转变。有话说的好:学生永远都是新的,如果教师停步不前,势必会遭到历史的淘汰。所以作为在教师工作岗位上的我,会主动去学习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通过自身对音乐教学的感触,让每一位学生都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究
新出台的《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提高,鼓励学生音乐创造和音乐实践,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多元文化等教学理念。使教学模式由传授知识的“一元化”到“多元化”的转变。
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发展,拓宽了中学音乐教育的多元途径,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人就中学多元化音乐教学模式进行一些粗浅探究。
一、音乐教学目标多元化
音乐教育家埃里特认为“音乐是一种多样化的艺术——―社会——文化实践”。音乐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在认真研读《新音乐课程标准》后,我对音乐教学目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首先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重视教与学的结合、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重视互动的过程;第三、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体现的载体。
二、音乐教学程序多元化
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就必须想办法让一首歌曲教学变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节奏紧凑.容量充实,做到歌活、情活、动作活、心活,让学生有唱、有听、有看、有创作,有感情的宣泄。课堂教学才真正焕发活力。但同时要注意活而不乱,收放自如。根椐教学内容的设计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层次分明。
1.创设情境
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通过学生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通道的协同活动,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课堂氛围和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活动中。比如在学习关于亚洲音乐艺术这一课时,我是先播放音乐欣赏与器乐欣赏《竹竿舞》导入,使学生较自觉主动地投入音乐学习,活跃课堂气氛,尽享音乐的魅力。
2.重视学生音乐体验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教学程序设计中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活动性。我鼓励学生对音乐产生联想和想象,并编创表现印度舞蹈:(1)学习简单的印度舞蹈动作;(2)学生分组创编表现。通过学习印度舞蹈简单的动作,加强对印度音乐与歌舞艺术的情感体验,在融入音乐文化知识的同时,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营造氛围,创设情景,寓教于乐。
3.强调学生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在教学程序设计中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我在亚洲音乐艺术课时中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是学唱歌曲《静静的傍晚》,我先范唱,让学生打节奏,寻找歌曲节奏特点。然后学生跟唱与齐唱,启发学生运用自身的思维,探究新知识,激发学生歌唱的热情,同时感受歌曲的情绪,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印度尼西亚独特的音乐文化。
三、音乐教学内容多元化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在课改后,教学内容也正趋向多元化发展,体现多角度的综合文化性。
1.音乐自身的魅力结合
挖掘和释放音乐对中学生的教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让学生从音乐课中,认识到我们自己民族音乐的魅力。我选择具有代表性、经典性的音乐,让学生能从音乐视角更充分地了解、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韵味。
2.注重音乐文化传承价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在教学中逐渐渗透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且使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获得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音乐教学评价多元化
多元的音乐评价强调从多维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体现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积极关注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及创造能力的开发状况。
1.注重评价主体,绽放个性色彩
在学生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建立了学习自信心。
2.注重评价方式,发挥教育功能
音乐教学坚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特点,合理运用评价方式,使其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1评价注重激励性。教师肯定学生如“你很有创作天赋!”使学生们不断地看到了自己的成功,以此极大地激励了他们创编的欲望,鼓励他们释放自己的音乐潜能。
2.2评价注重互动性。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例如在评唱歌曲活动时,我采用的评价形式有:男、女生互唱互评;小组内同桌互评;个人唱、小组评;一个小组唱,其他小组评;全班唱,师生共评等。
2.3注重评价过程,体现多元魅力。新课程需要教学评价把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从而发挥评价对于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常言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孤有连速。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既要体现学生的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创设了广阔的空间。
五、结语
在新课标改革和多元化教学的不断完善下,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注意教师“教”的转变。有话说的好:学生永远都是新的,如果教师停步不前,势必会遭到历史的淘汰。所以作为在教师工作岗位上的我,会主动去学习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通过自身对音乐教学的感触,让每一位学生都热爱音乐,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