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方法

【作者】 罗 芳

【机构】 贵州省思南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之际,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备受大家的关注。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评价体系构建不完善、认识上的差异、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等原因,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中学教师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问题 改善方法
  随着新一轮的中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基础学科的信息化也进一步凸显。理论上讲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应该成为备受关注的学科。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评价体系构建不完善、认识上的差异、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等,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现本人就谈一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问题一:学生水平相差太大,任务难以布置。
  由于学生家庭电脑的普及不同,在教学中往往出现好学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等实质性问题,例如,在布置课堂操作任务后,一些学生可能只用几分钟就完成了,而另一些学生可能直到整堂课结束也还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无疑又给教师对于课堂任务的设计增加了难度。
  改善方法:吃透教材,精心备课。
  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面向全体学生,要考虑如何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水平,做合理的分层,应在难度上有层次性。要有适合于优生的更深层次的任务,让他们深入研究;也要有适合于基础较差学生的浅层次的任务,并给予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尽快缩短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应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此外,面对学生水平相差太大的实际矛盾,采取分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这样既能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又具有个体学习的长处。这样的教学形式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在实践操中我发现这部分学生由于自己要去帮助别人学习,因此学习起来也特别认真。
  问题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电脑游戏的热衷。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种新兴娱乐方式,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上课,发现可以上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QQ聊天。他们在网络上相互交流思想、交换学习心得,向他人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寻找自己的知心朋友,他们也相互取乐,嬉笑怒骂,尽在QQ中。也有同学与人相互对骂,或是在群里发些不堪入耳的脏话和不堪入目的图片,这样不仅污染了网络,也使对骂者自己愤愤不平、恼羞成怒,更影响了班级全体学生。对这种现象,我教育学生使用文明语言,告诉他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就要首先尊重他人。经过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QQ聊天里再也见不到脏话或不文明的语言。
  改善方法:可以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教育和引导,增强学生对信息的分辨力和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在报纸、电视及网络上看到的有关中小学生因沉迷于电脑游戏而酿成的悲剧事例,我会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入,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电脑游戏,让他们明白电脑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应该让它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发挥快捷便利的作用,是人在利用它而不能被它控制。实在不行就通过监控技术对机房进行管理,减少学生安装、运行游戏的机会。适当加大课堂检查与监督力度,减少学生玩游戏的机会。硬堵不行,那就不如顺势利导。网上的游戏丰富多彩,加之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使这门学科在实现“玩中学”、“做中学”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可以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学生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软件设计师,自己编出更好玩、更有趣的游戏软件,从而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绝不能把计算机作为高级游戏机,而是应作为一种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同时引导学注意网络的负面影响,如某些站点消极的思想,不负责任的言论、言过其实的话语、耸人听闻的“新闻”,网上聊天室内鱼龙混杂,语言不文明等,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教育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问题三:“灵活”的信息技术课堂使得信息技术课“课不成课”。
  高中阶段,尤其是农村高中,不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仅仅存在于课程表上,仅仅体现在汇报材料上。也有些中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每周只有一节课,就是这样的一节课还经常以各种理由被占用,如班级活动、义务劳动等。信息技术教师是备课不能教,学生是有课不能上。当然,这里还会出现教师或学生自身的不重视问题。学生往往会把信息技术课当成休闲课,甚至当成了逃课机会;而有些教师采用“放羊式”教学更使得信息技术课“课不成课”。
  改善方法: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意识。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先从思想深处挖掘自身的动力,利用好有限的时间与资源,真正地把教学效果体现出来,让大家感受到其他基础学科所没有的知识魅力。信息技术课同样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学科,教师同样有责任和义务“传道授业解惑”。教学光盘代替不了教师,“放羊式”的讲课形式势必毁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问题四:“弟子不必不如师”现象凸显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的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前沿科学只停留在了解的层次上,简单的教材知识可以在课堂上叙述出来,但深层次的东西不能成体系,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对于前沿性知识,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工作原理等教师更是知之甚少,然而这些恰恰又是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受到家庭与社会的影响,一些有条件的学生早已掌握了许多网络或硬件知识,在学习中他们会提出很多不可预见的问题,教师只能用“弟子不必不如师”自我解嘲,难免有“我是out man”的尴尬。
  改善方法:加强自身学习,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自身特点更具有时代性,学生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知识覆盖面极为广泛,信息技术的教学就不能局限于课堂之内,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尤为重要。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对计算机技术认识与掌握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地思考分层学模式,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摆脱“师不如弟子”的尴尬局面。
  以上所谈,意见浅薄。我相信教育在快速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更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之余应该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多角度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多提可行性宝贵意见,为中学信息技术课开辟更宽、更广的教学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