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技巧
【作者】 李连志
【机构】 山东省即墨市龙山街道办事处窝洛子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应注意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激发学生思维兴趣,调节学生精神心态,开拓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思维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主要标志。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表现为教师创造性的处理材料,创造性的运用教法,创造性的驾驭课堂等方面,关键在于创设一种新奇有趣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的创造性容易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行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是配角和观众。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当打破师道尊严的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把自己放在指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互相交流思想,进而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我认为:最主要的途径是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机会,把学生的思维训练与思维品质的培养紧密的结合起来。例如:在做小数乘法时,利用这样一道题1.6×1.25让学生试着做,要求怎么简便就怎么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完题目后,看谁做得最简便、最准确并且最快,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道题的运算。结果,有的同学根据整数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善于观察发现数据中的特点,即(两位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特点)可以将1.6或1.25分解,根据运算定律有的列式是1.6×1.25=(0.2×8)×1.25或1.6×1.25=(0.8+0.8)×1.25还有的列式为1.6×1.25=(4×0.4)×(0.25×5)即(4×0.25)×(0.4×5)最后对于列式合理、正确的同学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于出现错误的同学多加鼓励其“注意思考,一定也能成功”。通过学生的解题可以证明: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不仅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进一步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探索多种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还要求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其中,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并通过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培养和提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运用于生活,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即让他们通过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就有能力通过这种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进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基于上,在实践中,教师应当提倡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另外,要想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问题和悬念,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创新。例如,“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80个,6天完成,实际只用5天就全部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个?”出示这道题后,鼓励学生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能说出思维过程,看谁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解答,结果,同学们列式为80×6÷5-80=16(个),另外几个学生却列式为80÷5=16(个),因此启发学生大胆说出思考过程,原来他们是这么想的:“6天任务5天完成,时间提前了1天,这一天的任务就是生产80个,也必须分配在5天完成,所以80÷5=16(个)就是实际每天比计划每天多生产的个数”,思路正确,简化环节,灵活解题,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数学课教学,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有利的情景,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树立人人都能创新意识,把自主、探索数学问题的权利留给学生,在对数学知识实现再创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主要标志。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表现为教师创造性的处理材料,创造性的运用教法,创造性的驾驭课堂等方面,关键在于创设一种新奇有趣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的创造性容易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行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是配角和观众。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当打破师道尊严的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把自己放在指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互相交流思想,进而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我认为:最主要的途径是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机会,把学生的思维训练与思维品质的培养紧密的结合起来。例如:在做小数乘法时,利用这样一道题1.6×1.25让学生试着做,要求怎么简便就怎么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完题目后,看谁做得最简便、最准确并且最快,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道题的运算。结果,有的同学根据整数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善于观察发现数据中的特点,即(两位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特点)可以将1.6或1.25分解,根据运算定律有的列式是1.6×1.25=(0.2×8)×1.25或1.6×1.25=(0.8+0.8)×1.25还有的列式为1.6×1.25=(4×0.4)×(0.25×5)即(4×0.25)×(0.4×5)最后对于列式合理、正确的同学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于出现错误的同学多加鼓励其“注意思考,一定也能成功”。通过学生的解题可以证明: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不仅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进一步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探索多种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还要求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其中,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并通过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培养和提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运用于生活,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即让他们通过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就有能力通过这种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进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基于上,在实践中,教师应当提倡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提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另外,要想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问题和悬念,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创新。例如,“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80个,6天完成,实际只用5天就全部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个?”出示这道题后,鼓励学生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能说出思维过程,看谁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解答,结果,同学们列式为80×6÷5-80=16(个),另外几个学生却列式为80÷5=16(个),因此启发学生大胆说出思考过程,原来他们是这么想的:“6天任务5天完成,时间提前了1天,这一天的任务就是生产80个,也必须分配在5天完成,所以80÷5=16(个)就是实际每天比计划每天多生产的个数”,思路正确,简化环节,灵活解题,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数学课教学,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有利的情景,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树立人人都能创新意识,把自主、探索数学问题的权利留给学生,在对数学知识实现再创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