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自主、互助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郝际美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营丘镇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词句仔细品读体会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自主 学习 小学 语文 阅读 运用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就需革新进取。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舞台。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词句仔细品读体会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适时性和有效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容易,更牢固,教师也就教得更轻松,课堂效率当然就提高了。下面浅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独立质疑,自主学习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的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前面,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叫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老师出示的预习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划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白杨》一颗,学生提出: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上为什么还能长出这么直得白杨树?”;“哥哥问爸爸后,爸爸为什么微笑消失,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怎样理解呢?”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就能带着问题进课堂,从而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景,主动参与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教师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唤起学生的良好学习心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教学时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整体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方法,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通过读读、想想、谈谈、画画等活动,使学生领会作者瑰丽的文笔,感受黄山的风光美,同时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这样,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从而获得探索知识的方法。
三、多读感悟,自主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时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为此,我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如在教学《怀念母亲》一课时,充分理用体验朗读,帮助学生领悟文章情感,让读贯穿始终。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根据课文的特点,可利用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来尝试品读。重点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泪流不止”等词语及他所在的句子,来体会作者因失去生母而产生的终天之恨,感悟作者对生母魂牵梦萦的怀念之情。为加深学生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可让学生用心去想像,作者每一夜都“寝不安食”,他在想些什么呢?思考作者“泪流不止”流的是什么泪?一边体验作者的内心感受。然后,让学生把获得的真切体验,倾注在朗朗的读书中声中。通过这样的品读,学生定能对作者的情感有较深的感悟。
接下来,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或分小组从课文的其他段落中,去寻找描写作者对生母和祖国深深怀念的语句,充分读悟。然后,向大家汇报读后悟出的情感。最后,再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四、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学生在自己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找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詹天佑爱国精神和结出的智慧才华的前提下,让4人组自行确定选择詹天佑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合作学习,设计搬书,布置画面和解说词,设计操作,合作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事迹展”的讲解做准备。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过程,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将课堂变成学生施展个性的舞台,让他们自主的去发展、创造吧。习惯一旦养成,终生受益。
关键词:自主 学习 小学 语文 阅读 运用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就需革新进取。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舞台。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词句仔细品读体会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适时性和有效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容易,更牢固,教师也就教得更轻松,课堂效率当然就提高了。下面浅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独立质疑,自主学习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的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前面,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叫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老师出示的预习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划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白杨》一颗,学生提出: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上为什么还能长出这么直得白杨树?”;“哥哥问爸爸后,爸爸为什么微笑消失,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怎样理解呢?”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就能带着问题进课堂,从而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景,主动参与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教师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唤起学生的良好学习心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教学时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整体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方法,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通过读读、想想、谈谈、画画等活动,使学生领会作者瑰丽的文笔,感受黄山的风光美,同时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这样,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从而获得探索知识的方法。
三、多读感悟,自主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时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为此,我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如在教学《怀念母亲》一课时,充分理用体验朗读,帮助学生领悟文章情感,让读贯穿始终。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根据课文的特点,可利用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来尝试品读。重点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泪流不止”等词语及他所在的句子,来体会作者因失去生母而产生的终天之恨,感悟作者对生母魂牵梦萦的怀念之情。为加深学生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可让学生用心去想像,作者每一夜都“寝不安食”,他在想些什么呢?思考作者“泪流不止”流的是什么泪?一边体验作者的内心感受。然后,让学生把获得的真切体验,倾注在朗朗的读书中声中。通过这样的品读,学生定能对作者的情感有较深的感悟。
接下来,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或分小组从课文的其他段落中,去寻找描写作者对生母和祖国深深怀念的语句,充分读悟。然后,向大家汇报读后悟出的情感。最后,再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四、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学生在自己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找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詹天佑爱国精神和结出的智慧才华的前提下,让4人组自行确定选择詹天佑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合作学习,设计搬书,布置画面和解说词,设计操作,合作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事迹展”的讲解做准备。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过程,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将课堂变成学生施展个性的舞台,让他们自主的去发展、创造吧。习惯一旦养成,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