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作者】 李 彦

【机构】 山东省莱阳市河洛中心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运算能力的要求:“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为依据、结合中学生运算能力的现状,分析了影响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四项原因,并针对性的总结出了提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一些途径与方法。希望对提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有所帮助。
  一、运算能力的内涵及作用
  201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运算能力作了如下的描述“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学生运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运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运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运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运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运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现阶段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现状
  在数学教学中看到,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明道理,机械地套用运算公式;不顾运算目标,进行盲目地推理演算;运算过程中缺乏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的意识,运算过程繁琐,错误率高.不少老师和学生对运算能力的内涵缺乏科学认识,常常将运算过程中的错误原因归结到非认知因素上,认为是“马虎”“粗心”“不注意”才造成运算错误.他们总是只看重解题过程中的方法和思路,对运算的具体实施,对运算过程中的合理性、简洁性等都没有给出足够的重视。
  三、影响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原因
  1、计算法则不过关
  比如在有理数的计算中,学生对法则理解不透彻,遇到减一个负数时错误率较高。再如,解方程时,移项不变号也是引起错误的主要原因。
  2、不能灵活运用简便方法
  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同样的式子放在笔算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计算。
  3、做完题没有验算的习惯
  许多学生做完题,不进行验算。有些学生在验算时不能灵活运用验算的方法。通常验算的方法有:估算法、简便运算法、重算法等。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用验算的习惯。
  4、思想不重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学生自认为计算题比较简单,在思想上不重视。书写马虎,字迹潦草,粗心大意,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题目抄错。如将除号看成加号;将0.76写成7.6;将49写成94,等;答案抄错。注意力不集中,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
  四、提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
  数学基础知识中的概念是数学思维模式的基本形成。形成概念是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条件。如果概念明确,才可以做出合乎逻辑的推理,数学思维模式才能清晰,对数学计算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如果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对数学计算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或者盲目的照搬公式定理,这是造成计算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将基础知识的培养做为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理解与熟练掌握各种与运算有关的概念、性质、公式定理、法则、算律等,对基础知识要严格要求,加强基本功训练,以简单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力求人人过关,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障。
  2.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学数学,不解题不行,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都会影响到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在数学运算练习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为此,在练习中,应有的放矢,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另外,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也能大大提高数学运算技能。随着这一关键点的突破,学生的运算速度必定加快,数学运算技能也势必提高。
  3.形成做完题后检验的习惯
  数学计算题运算完后,学生基本就觉得无所事事,只有当老师进行批改后才发现这也错那也错。归根结底,就是学生没有检验的习惯。如何让学生形成检验的习惯呢?首先应让学生掌握检验方法。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4.师生时常自我检查、反省,不断完善自我。
  “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做题并不能就题做题,每次进行练习后都应当进行一定的反思,不断的进行总结,这次错了为什么错,怎样错的,下次怎样避免,只有不断的总结反思,才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才能不断的进步。初一开始,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将自己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时常查看,检查自己改正的情况。老师也同样需要做记录,把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和存在的问题记下来,在自己的教学中加强这一问题的讲解练习,同时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行也可进行经验交流。另外,也可以利用5分钟的限时限量小测试来提高学生的兴奋点和竞争力,并且采取不同层次的奖励以此激励学生。
  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学任务,而中学数学学习阶段又是培养运算能力的一个关键的时期,它的成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发展,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分析学生运算出错的各种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加以修改和完善,不但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还能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提高。计算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简便快速的方法,它的提高是建立在反复,大量的练习中的,尽管这个过程是枯燥的,漫长的,但是我相信,只要练习量,练习时间搭配合理,选题准确,学生将会从中获益匪浅,计算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