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开展有趣的识字教学活动
【作者】 臧桂莲
【机构】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振兴路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和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它无形中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因此,要想真正落实好《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作为语文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开展丰富有趣的识字教学活动。
一、走进生活,慧眼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然而,现实生活中,识字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在识字教学时,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方块字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爱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真实的世界撞击、交流中自发地、主动地去识字,激发识字兴趣,让生活成为识字的最大课堂,让识字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学习。
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生活,让这些汉字充满灵性,还以生命,让汉字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事物都与汉语符号紧密相连。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广告牌、站牌、单位标牌,生活中接触到的食品包装、商品商标、卡通卡片;周围的同学、老师、家长的名字,各种图书、画报、报刊、杂志,喜欢的动画片、电视、电脑等,这些识字资源,都要看教师能不能正确引导,教给孩子的一个点石成金的指头,让孩子具有一双慧眼,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故而,教师必须具有资源意识,敢于探索综合开发、利用识字教学资源的新途径、新方法。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识字,识用结合,掌握识字方法,形成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走进文本,趣味识字
识字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一套教材总有它自身的特点,有它独到的编写意图。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与时俱进,弘扬民族文化为特色,特别是在识字教学部分,在编排意图上更是匠心独运。作为教师,我们就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内在潜能,用好教材。无论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词串识字,表形表意的看图会意识字,揭示规律的转转盘识字,还是联系语境的阅读随文识字,我们都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发挥文本最大功能,为充分利用和开发识字教学资源打下基础。只有把握教材的编写特色,领会教材编写的妙处,才能为课内外的识字教学的有机结合找准结合点和增长点。因此,教师在开发利用识字教学资源中,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只有充分利用教材,巧妙结合课外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开发识字教学资源与教材所呈现的识字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有机拓展,这样的识字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才是有的放矢,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才是有效地充满活力的。
三、走进家庭,动手识字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生活不是一幅静止不动的图画,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有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低年级的儿童刚刚步入小学,年龄小、活泼好动,学习注意力时间并不长,但是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却能表现得积极认真。教师要具有儿童精神,带领孩子们,即把识字、写字寓于学生乐于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留下识字痕迹,认识汉字,运用汉字,习得方法,培养兴趣,展示自我,张扬个性,陶冶性情,受到文化熏陶。这是开展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手段。
课堂上,我们可以开展这样的趣味识字教学与生活实践进行教学整合。例如:《吉祥三宝》这首简单悦耳、描写三口之家融融亲情的歌曲是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朗朗上口的歌词,优美的旋律,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很快就把歌词中的汉字认识了。借此家校沟通,开展制作“吉祥三宝,我的家”“我的名片”“我的成长记录”等,从学生姓名、家人姓名、学生喜好等,把单一学汉字变成多元学汉字,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记忆、思考、动手操作实践,亲身向亲人请教询问,这样一来,学生兴趣盎然,认真学习汉字,很快就对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识字认字的发展。教师顺势接着进行一系列的识字活动,由“我的家”到“我的同桌”、“我的朋友”、“我喜欢的卡通人物”“我喜欢的动画片”“我喜欢的小动物”等,学生在制作识字手抄报时,不仅配有学生喜欢的图画,而且配有随文,这样一来,学生的识字量便大大增加了。因此,在一年级一开始,教师就要开展一系列的识字教学活动,培养识字兴趣,增加识字量,这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形式。
生活中,学生自行探索、自主识字的条件很多,教师应鼓励学生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现代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有时候会任性地说“我的地盘,我做主”。教师借此“语言”还学生一片天地。学生可以把家中家具、电器、玩具、服装等一一作上标签;还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识字卡片,让孩子们把识字与生活中的物品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确定进行某一项手工绘画制作之前,引导学生先对其结构进行了解,如作品各部分的名称,都可以写下来或让别人代写下来或汉字注音;再到作品简介、制作过程、解说词、广告语等,介绍制作方法,介绍自己的作品,在活动中留下识字迹痕。例如:一个学生画了一幅春天的图画,她便把图画中每一处的景物标上名字,然后介绍交流,让其它同学也来认识这些汉字。如有不当的地方,学生之间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他们在合作、交流探究中,互相识字、互相对话,识字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均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生活是美好的,把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横生,丰富多彩,教师就要以课内教材为主,课外开放为辅,在掌握教材的生字过程中,把视野、目光延伸到生活中去,引导教育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独具一双慧眼,去发现、去留心、去学习,在生活中认字,做生活的主人。
一、走进生活,慧眼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然而,现实生活中,识字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在识字教学时,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方块字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爱自然、社会、事件、人物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真实的世界撞击、交流中自发地、主动地去识字,激发识字兴趣,让生活成为识字的最大课堂,让识字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学习。
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生活,让这些汉字充满灵性,还以生命,让汉字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事物都与汉语符号紧密相连。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广告牌、站牌、单位标牌,生活中接触到的食品包装、商品商标、卡通卡片;周围的同学、老师、家长的名字,各种图书、画报、报刊、杂志,喜欢的动画片、电视、电脑等,这些识字资源,都要看教师能不能正确引导,教给孩子的一个点石成金的指头,让孩子具有一双慧眼,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故而,教师必须具有资源意识,敢于探索综合开发、利用识字教学资源的新途径、新方法。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识字,识用结合,掌握识字方法,形成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走进文本,趣味识字
识字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一套教材总有它自身的特点,有它独到的编写意图。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与时俱进,弘扬民族文化为特色,特别是在识字教学部分,在编排意图上更是匠心独运。作为教师,我们就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内在潜能,用好教材。无论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词串识字,表形表意的看图会意识字,揭示规律的转转盘识字,还是联系语境的阅读随文识字,我们都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发挥文本最大功能,为充分利用和开发识字教学资源打下基础。只有把握教材的编写特色,领会教材编写的妙处,才能为课内外的识字教学的有机结合找准结合点和增长点。因此,教师在开发利用识字教学资源中,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只有充分利用教材,巧妙结合课外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开发识字教学资源与教材所呈现的识字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有机拓展,这样的识字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才是有的放矢,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才是有效地充满活力的。
三、走进家庭,动手识字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生活不是一幅静止不动的图画,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有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低年级的儿童刚刚步入小学,年龄小、活泼好动,学习注意力时间并不长,但是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却能表现得积极认真。教师要具有儿童精神,带领孩子们,即把识字、写字寓于学生乐于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留下识字痕迹,认识汉字,运用汉字,习得方法,培养兴趣,展示自我,张扬个性,陶冶性情,受到文化熏陶。这是开展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手段。
课堂上,我们可以开展这样的趣味识字教学与生活实践进行教学整合。例如:《吉祥三宝》这首简单悦耳、描写三口之家融融亲情的歌曲是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朗朗上口的歌词,优美的旋律,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很快就把歌词中的汉字认识了。借此家校沟通,开展制作“吉祥三宝,我的家”“我的名片”“我的成长记录”等,从学生姓名、家人姓名、学生喜好等,把单一学汉字变成多元学汉字,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记忆、思考、动手操作实践,亲身向亲人请教询问,这样一来,学生兴趣盎然,认真学习汉字,很快就对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识字认字的发展。教师顺势接着进行一系列的识字活动,由“我的家”到“我的同桌”、“我的朋友”、“我喜欢的卡通人物”“我喜欢的动画片”“我喜欢的小动物”等,学生在制作识字手抄报时,不仅配有学生喜欢的图画,而且配有随文,这样一来,学生的识字量便大大增加了。因此,在一年级一开始,教师就要开展一系列的识字教学活动,培养识字兴趣,增加识字量,这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形式。
生活中,学生自行探索、自主识字的条件很多,教师应鼓励学生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现代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有时候会任性地说“我的地盘,我做主”。教师借此“语言”还学生一片天地。学生可以把家中家具、电器、玩具、服装等一一作上标签;还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识字卡片,让孩子们把识字与生活中的物品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确定进行某一项手工绘画制作之前,引导学生先对其结构进行了解,如作品各部分的名称,都可以写下来或让别人代写下来或汉字注音;再到作品简介、制作过程、解说词、广告语等,介绍制作方法,介绍自己的作品,在活动中留下识字迹痕。例如:一个学生画了一幅春天的图画,她便把图画中每一处的景物标上名字,然后介绍交流,让其它同学也来认识这些汉字。如有不当的地方,学生之间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他们在合作、交流探究中,互相识字、互相对话,识字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均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生活是美好的,把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横生,丰富多彩,教师就要以课内教材为主,课外开放为辅,在掌握教材的生字过程中,把视野、目光延伸到生活中去,引导教育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独具一双慧眼,去发现、去留心、去学习,在生活中认字,做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