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议中学地理学科学习能力培养

【作者】 简 超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美国未来学家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今后需要用到的知识,但如果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学习能力则可受用终生。那什么叫学习能力?是指人们在学习实践中运用已经习得与掌握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等),去进行深一步求知获能的各种实际才能。中学地理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育的核心,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地理教学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再学习能力”。
  中学地理学习能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怎样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中学地理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地理认知能力,地理推理能力,地理应用能力,地理创新能力和地理自学能力。
  (一)地理认知能力 地理认知能力主要指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认识、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它是智力发展的首要基础,同时又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最重要的前提是让学生亲自观察直观对象。教师尽量不把观察到的地理事物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观察,教师从旁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程序、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地理事物的现象,去发现结果。
  其次,学生的认识能力具体理解为迅速、准确地使用地图、地理数据、地理图表的能力,对地理事物进行描述和对地理文献正确理解的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 地图,使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多接触地图,养成学生紧密结合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习惯,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功,认识地图、熟悉地图。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方法的总结和规律的应用,以减少枯燥的知识点记忆,并能提高记忆效率,如地壳的八大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记忆为谐音“养闺女贴给哪家美”等。值得一提的是,地理学科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有效运用地图,图文结合是地理学科显著特点,运用地图记忆可以规律排列知识内容,记忆量还远大于文字性记忆。据测算,人脑图像记忆能力是文字记忆能力的1000倍。各类地理图像都是地理事物按其时空结构组织的,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而有助于识记。
  (二)地理推理能力 主要指学生在掌握地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理论知识分析、解释地理特征及其成因的能力。许多知识点抽象性强,常常时间和空间跨度大,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引导过程中注意创设的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难度,有启发性,善于将所要掌握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的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中,造成心理悬念。鼓励学生尽情的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假想,使思路不局限于某一点、某一个面,启发发散性思维,对假想进行验证,通过总结得出准确结论,引导学生分析思维的方法,并通过必要的练习,使结论在头脑中得到强化,使新旧知识同化于一体。
  (三) 地理应用能力 主要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的能力。例如流利、清晰地回答地理问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与实际的能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地理野外观察的能力等。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了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效率,一年四季应如何调整集热板与地面的倾角;为了保证后楼常年都有较好的光照,在建造时应与前楼相距多远合适等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充实、活化所构建的知识系统,形成能力,而且让学生认识到“学而有用”、体验“学以致用”的快乐。
  (四)地理创新能力 主要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更重要”,可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首要问题。创新源于质疑,设问启迪思维。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都必须首先从质疑开始,可以肯定地说,设问在培养学生地理知识自学能力方面的影响将越来越深刻。教师应充分及时肯定他们的创新精神,帮助他们树立创新自主学习的信心。确立课堂提问——思考——解决的思维线索。
  (五)地理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取代的价值。教学中教师不是以“指导者”而只是以顾问的身份出现,确立“独立性和信赖性相统一”的心理发展观。中学生希望独立学习,自己管理自己。但是他们的认识能力还不成熟,自我评价和控制能力都不强,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又要加以正确指导,学会自学,学会学习。
  总之,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始终处在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地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现有知识的传授者,而应做一个组织者、一个引导者,组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