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杨桂萍
【机构】 甘肃省舟曲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尽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扎实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法探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 一”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我是如何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优化课堂教学的呢?现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掲示课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我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我先在课前准备了《小燕子》这首歌曲作为教学教具。在导人新课时,我采用了询问的方式,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燕子吗?”同学们很高.兴的回答:“喜欢!”然后,我就用合作的方式要求学生,我们大家一起来唱《小燕子》吧!小燕子预备起:“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时学生兴趣盎然人情人境,急于想象,使课堂变得鲜活,在此,揭示了课题。这样的教学, 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 打开学生的学习之门。
二、多提问题,让学生多富想象,使课堂充满活力
由于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习惯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 而是学生。如果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教学, 就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成果。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如用脚或手感觉, 用眼观察,用脑想象,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燕子?这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如燕子可爱吗?它的毛、翅膀是怎样的?尾巴像什么?作者写这些突出了燕子的什么特点),再次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如作者写了哪些景物?他的目的是什么?燕子横掠过湖面时出现什么景象?突出了燕子的什么特点?燕子飞倦了停在电线上像什么),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白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画出。特别是课文打比方和用得较好的语句, 更要多富于想象。通过这样多种方法训练学生, 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多提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多富于想象,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三、让学生积极思考,展现他们的个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语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 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语文教学气氛就很活跃了。 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去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语文课堂教学注人了生机。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我问学生:“学了这课,知道了什么?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回答了:燕子很可爱, 春天很美丽,我们要保护燕子。可是有个学生却回答得不同,他说燕子偶尔飞下来点了一下水面,又多想飞上天去看一看,理想可大啊! 他的回答激起了学生们的激烈讨论。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总结,使他们对此课作者的寓意有了正确的理解。这样,就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四、让学生多朗读,加深内容理解,体会情感,品味精华
语文课本的每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 其语境描述之美妙,语言运用之精妙,思想表达之深遂,见解阐述之独到, 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我常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如组织读书会、朗诵会、朗诵比赛、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意潜能,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既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 积累了词句,又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燕子?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 一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是了解燕子的特点;三是体会作者的寓意。引导学生对描写燕子的语句进行反复诵读, 以悟出作者的寓意一作者描写燕子是为了赞美春天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育学生要爱护益鸟、 保护环境的思想。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多富于想象,体现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的阅读感悟的精华, 进行具体表述, 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尊重每位学生,让他们共同尝试成功的快乐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很多,而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以上五点只是我的初浅体会。其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有很多,总得来说,只要我们把握好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各种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法探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 一”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我是如何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优化课堂教学的呢?现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掲示课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我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我先在课前准备了《小燕子》这首歌曲作为教学教具。在导人新课时,我采用了询问的方式,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燕子吗?”同学们很高.兴的回答:“喜欢!”然后,我就用合作的方式要求学生,我们大家一起来唱《小燕子》吧!小燕子预备起:“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时学生兴趣盎然人情人境,急于想象,使课堂变得鲜活,在此,揭示了课题。这样的教学, 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 打开学生的学习之门。
二、多提问题,让学生多富想象,使课堂充满活力
由于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习惯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 而是学生。如果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教学, 就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成果。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如用脚或手感觉, 用眼观察,用脑想象,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燕子?这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如燕子可爱吗?它的毛、翅膀是怎样的?尾巴像什么?作者写这些突出了燕子的什么特点),再次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如作者写了哪些景物?他的目的是什么?燕子横掠过湖面时出现什么景象?突出了燕子的什么特点?燕子飞倦了停在电线上像什么),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白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画出。特别是课文打比方和用得较好的语句, 更要多富于想象。通过这样多种方法训练学生, 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多提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多富于想象,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三、让学生积极思考,展现他们的个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语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 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语文教学气氛就很活跃了。 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去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语文课堂教学注人了生机。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我问学生:“学了这课,知道了什么?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回答了:燕子很可爱, 春天很美丽,我们要保护燕子。可是有个学生却回答得不同,他说燕子偶尔飞下来点了一下水面,又多想飞上天去看一看,理想可大啊! 他的回答激起了学生们的激烈讨论。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总结,使他们对此课作者的寓意有了正确的理解。这样,就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四、让学生多朗读,加深内容理解,体会情感,品味精华
语文课本的每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 其语境描述之美妙,语言运用之精妙,思想表达之深遂,见解阐述之独到, 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我常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如组织读书会、朗诵会、朗诵比赛、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意潜能,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既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 积累了词句,又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燕子?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 一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是了解燕子的特点;三是体会作者的寓意。引导学生对描写燕子的语句进行反复诵读, 以悟出作者的寓意一作者描写燕子是为了赞美春天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育学生要爱护益鸟、 保护环境的思想。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多富于想象,体现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的阅读感悟的精华, 进行具体表述, 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尊重每位学生,让他们共同尝试成功的快乐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很多,而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以上五点只是我的初浅体会。其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有很多,总得来说,只要我们把握好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各种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