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强化教育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 肖金兰

【机构】 甘肃省甘南州教育局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现代学校管理是一种系统管理。现代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观、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个性,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全体教师全心全意为社会培养人才。
  关键词:强化学校管理 教育工作 管理方法
  学校做强,强在运筹,强在名师。合格的管理会让学校成为知识、生活的乐园,创造力的沃土。在农村学校,要健全制度,还要调动气氛,才能使师生言行规范,具有创新思维。作为学校的主体—教师,不但要有创新思维,而且要把素质教育和业务教学相结合,在竞争的氛围中来学习,以便不断完善自我。下面就我个人工作谈谈:
  一、建章立制,依法治校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学校如何面对和适应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应当建立法制化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管理学校的基本方略。学校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首先,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方针,遵守《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小学管理规范、管理制度》等上级规范要求。
  其次,一个有效管理的学校,必须建立健全严格而又规范的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作为学校至少要建立这样几块制度:从大的方面说,有教育制度、教学制度、后勤制度。从小的方面说有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班子管理;有班级管理、年级组管理、教研组管理、备课组管理;有财务管理、安全卫生管理、校产管理、档案管理等。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让全体师生做到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这样学校的管理才会规范化、有序化,学校的各项工作才会有条不紊,齐头并进。
  二、把握“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学校管理
  在学校管理的理念体系中,起着基础作用的核心理念是对“学校人”的理解假设。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在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其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所谓“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把人和人的发展作为根本。“以教师及其教师的发展”为本就是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突出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掘教师的主人翁的意识。要对传统意义上的师德进行重新认识,要从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挖掘师德的涵义。要充分调动教师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使教师成为主动参与师德建设的主体。因此要做好“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我认为关键还是要组织好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使教师对“以人为本”的思想及其内涵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三、在学校中要以教学为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课堂教学犹如一日之餐,实施素质教育,正餐要吃好,不能只用零食补。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排除干扰,咬定青山,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地位。课堂教学时,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形式化,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漫无边际,使教学抓不住重难点,要求教师平时课堂教学要有新意,不要总是老一套。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们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查、校本研究、骨干及新课改骨干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的内容进行有效实施。为此,我个人认为,校长除了管理外还不能脱离教育教学一线。假如只做管理脱离一线,对于教学管理只会夸夸其谈。因此,我想作为校长还应该做教改、创新的尖兵。这样才能有效、深入的带领和推动教改。走出自己符合本学校实际的一条教改之路。
  四、责任到人,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的管理需要在整体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再进一步细化学校内部各部门、组织的职责,需要健全管理网络,明确责任到人。比如学校的水、电、卫生,实验室、功能室、电教室,校园网络、后勤保管等都要落实到具体人头,明确各自职责,而且有专门领导进行对口指导与监管,定期检查、考核,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我想,只有做到时时有人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才有可能产生巨大效应。
  精细化管理还要从小处入手,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记得有位小学校长说过:“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风逐潮,不需要不断的花样翻新,而是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
  五、学校管理井井有条,注重提高课堂教学
  校长要“沉”下去,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经常翻阅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作业,在备课上提倡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实际相结合,教案设计与讲课要尽最大努力相符,经常召开不同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利用适当场合与教师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要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要经常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商讨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自然的自发的过程,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就能完成,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我认为校长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校长要保持教师的角色,教好一门课。要经常带头上师范课,自加压力,努力做到学有专长,教有特色,这样,更有利于指导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学校管理是新时期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直接影响教育发展的大事。在规范教学管理中,要积极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知耻而后勇,发愤而成才”激发教师内驱力,以“学习之钟常鸣,师德建设之本”启动教师自觉性,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和评价体系激励教师,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