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议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学问题的设计
【作者】 陈贵兵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哈喇河教育管理中心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学是一门艺术,要真正搞好教学确实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而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确实需要教师备好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要备好课就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设计好相应的教学问题,才能为上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思想品德课由于它的时代性与多变性、复杂性的因素导致作为在教学中要设计好教学问题才能上好课。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问题呢?
关键词:教学设计 问题 策略
课堂教学应围绕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问题设计也应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能力为基础”。恰当有效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顺畅、和谐地发展,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与研究的激情,彰显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整体,只有教师在教学之前设计好相关的教学问题,才能为上好一堂课,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问题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课堂,就学生而言,只有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认识,才是鲜活而深刻的认知。
所以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生活经验,选取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素材,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问题,汲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架起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感悟的桥梁,使课堂教学成为活的生活,让学生在真实、平凡、体验思考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接受教育,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效果。
二、问题设计难易程度要适宜
在教学中问题设计要做到难易适度,设计教学问题时首先要了解学生情况,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程度。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人能够用他现有的知识去回答某个问题,那么思维过程就不能发生;当提出的问题需借助于那些他所没掌握的知识才能解决时,思维过程也不能发生。可见,学生的知识储备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其思维水平和能力,思维水平和能力也影响其知识吸收和储备。为此,提问必须与学生原有知识相关联,相衔接。教师不仅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风气、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还要了解和把握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程度及特点,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好提问。在教学中既要把握学生的共性,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教师只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三、遵循认知规律,优化问题设计。
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引导的方法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不当,内涵处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思考;更不可为问而乱问,流于形式耗费时间。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设问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但是,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却是随心所欲,没有一个系统的提问设计,导致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缺乏逻辑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三思而后问,对问题进行系统设计。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难易兼有,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不同层次的分析能力。教师整堂课的问题设计,既要兼顾知识型问题的设计又要兼顾理解、应用型问题的设计。
五、问题设计应精简相结合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要讲究策略。一堂课中教师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但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有实效,教师提问虽多,但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并不多,而且很有可能把学生的认知水平局限在表层领域,最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甚至还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深入地推敲和挖掘教材,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最好能够设计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全课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研读,并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和讨论时间。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我有了这样一段文字材料:2008年11月28日,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新型支线喷气式飞机ARJ21—700在上海首飞成功。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行后,宣告中国正式“飞”入世界先进民用客机的行列。ARJ21是中国按照国际惯例自主研制的第一个先进支线飞机产品,它的出现将打破波音、空客、庞巴迪、安博威等国外飞机厂商在中国民用航空市场的垄断格局。问题设计:①看了这则材料你从中感悟到什么?②看了这则材料,请你说说我国怎样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③作为中学生为提高现代科技目前可以做些什么?这三个问题一提,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同学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探究中把这一框内容都得到了解决。
六、问题设计巧妙与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相结合
巧设问题就是通过教师巧妙地设置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发挥其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关键是教师如何真正做到“巧设”问题。问题设置得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他们的思路。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重视问题的精心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为教学中心服务。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问题设计还有很多的技巧和学问。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提什么的问题,还要考虑怎样提问题,为什么要这样提问题。强调课堂的问题设计,不是以“问”代“讲”,而是要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教师,我们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聚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优化我们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设计 问题 策略
课堂教学应围绕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问题设计也应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能力为基础”。恰当有效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顺畅、和谐地发展,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与研究的激情,彰显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整体,只有教师在教学之前设计好相关的教学问题,才能为上好一堂课,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问题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课堂,就学生而言,只有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认识,才是鲜活而深刻的认知。
所以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生活经验,选取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素材,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问题,汲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架起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感悟的桥梁,使课堂教学成为活的生活,让学生在真实、平凡、体验思考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接受教育,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效果。
二、问题设计难易程度要适宜
在教学中问题设计要做到难易适度,设计教学问题时首先要了解学生情况,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程度。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人能够用他现有的知识去回答某个问题,那么思维过程就不能发生;当提出的问题需借助于那些他所没掌握的知识才能解决时,思维过程也不能发生。可见,学生的知识储备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其思维水平和能力,思维水平和能力也影响其知识吸收和储备。为此,提问必须与学生原有知识相关联,相衔接。教师不仅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风气、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还要了解和把握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程度及特点,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好提问。在教学中既要把握学生的共性,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教师只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三、遵循认知规律,优化问题设计。
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引导的方法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不当,内涵处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思考;更不可为问而乱问,流于形式耗费时间。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设问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但是,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却是随心所欲,没有一个系统的提问设计,导致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缺乏逻辑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三思而后问,对问题进行系统设计。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难易兼有,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不同层次的分析能力。教师整堂课的问题设计,既要兼顾知识型问题的设计又要兼顾理解、应用型问题的设计。
五、问题设计应精简相结合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要讲究策略。一堂课中教师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但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有实效,教师提问虽多,但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并不多,而且很有可能把学生的认知水平局限在表层领域,最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甚至还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深入地推敲和挖掘教材,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最好能够设计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全课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研读,并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和讨论时间。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我有了这样一段文字材料:2008年11月28日,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新型支线喷气式飞机ARJ21—700在上海首飞成功。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行后,宣告中国正式“飞”入世界先进民用客机的行列。ARJ21是中国按照国际惯例自主研制的第一个先进支线飞机产品,它的出现将打破波音、空客、庞巴迪、安博威等国外飞机厂商在中国民用航空市场的垄断格局。问题设计:①看了这则材料你从中感悟到什么?②看了这则材料,请你说说我国怎样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③作为中学生为提高现代科技目前可以做些什么?这三个问题一提,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同学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探究中把这一框内容都得到了解决。
六、问题设计巧妙与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相结合
巧设问题就是通过教师巧妙地设置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发挥其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关键是教师如何真正做到“巧设”问题。问题设置得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他们的思路。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重视问题的精心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为教学中心服务。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问题设计还有很多的技巧和学问。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提什么的问题,还要考虑怎样提问题,为什么要这样提问题。强调课堂的问题设计,不是以“问”代“讲”,而是要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教师,我们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聚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优化我们的教学效果。